8月23-27日,由文化和旅遊部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對口援疆19省市2023“新疆是個好地方”非遺展在阿克蘇新疆理工學院舉行。梅州作為廣東省首個國家級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區獲邀參展。梅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高度重視,認真組織,精選項目,讓梅州非遺精彩亮相“新疆是個好地方”非遺展。
此次展覽展示,廣東展館以“絲路粵風”為主題,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元素,融入客家圍龍屋、僑鄉碉樓等傳統建築元素進行設計,打造非遺客僑風情空間。
“絲路粵風”展覽精選了我省國家級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區和省級僑鄉文化(江門)生態保護區、河源等地共8個省級以上非遺代表性項目(新會葵藝、白沙茅龍筆、光德陶瓷、茶坑石雕、墩頭藍布、新會陳皮、梅州客家山歌和梅縣提線木偶戲),其中梅州非遺代表性項目有3個(光德陶瓷、梅州客家山歌和梅縣提線木偶戲)。



“絲路粵風”展覽現場精彩紛呈,梅州客家山歌代表性傳承人童愛娜、潘倩,梅縣提線木偶戲代表性傳承人巫啟勝,以精彩的現場表演迎接八方來客。5天的展覽展示期,天天演出,總場次超過90場,每天平均演出達18場之多。8月27日,喀什的非遺項目維吾爾刀郎麥西熱甫和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刀郎木卡姆)到廣東展區與梅州客家山歌互動交流。活動內容被中央電視台、廣東電視台、南方日報、羊城晚報媒體等連續報道,同日晚,央視《新聞聯播》播發相關報道,其中,光德陶瓷燒製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朱建歡精彩亮相。活動期間,通過互動交流演出、現場互動教學、免費為觀眾繪畫等形式,進一步宣傳推廣梅州非遺傳承保護、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區建設的成果,進一步提高梅州非遺的可見度、影響力,持續高質量推進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區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