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府辦正式印發《梅州市“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劃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助推粵北生態休閑旅遊高地建設、打造高品質旅遊產品供給體係、加快推動科技賦能旅遊業創新發展、構建旅遊公共服務設施配套體係、提高旅遊對外交流合作水平、優化旅遊市場環境等6個主要任務,推動我市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方案》提出的發展目標是:到2025年,旅遊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現代旅遊業體係更加健全,旅遊有效供給、優質供給、彈性供給更為豐富,旅遊智慧化水平不斷提升,大眾旅遊消費需求得到更好滿足。文化和旅遊實現更廣範圍、更深層次、更高質量的融合發展,建成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高等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培育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旅遊休閑街區、鄉村旅遊示範項目,積極對接融入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展望至2035年,高質量的旅遊供給體係、服務體係、治理體係基本形成,旅遊業綜合服務功能全麵發揮。“世界客都·長壽梅州”知名度、美譽度顯著提升,品牌支撐體係更加完善,建成具有世界知名度、在全球客家人中具有感召力的“世界客家文化名城”和“世界旅遊目的地名城”。
根據《方案》,“十四五”期間梅州旅遊業發展的主要任務包括六大方麵:
一是助推粵北生態休閑旅遊高地建設。要建設生態康養旅遊後花園,發揮好世界長壽之都、廣東重要生態功能區的優勢,深度開發山水休閑、溫泉養生、農業觀光、中醫藥康養等旅遊產品,建設大灣區優質生活休閑旅遊勝地。要以客家文化為底蘊、以全域原中央蘇區為依托,推動紅色旅遊、生態旅遊、研學旅遊等創新融合發展,打造“客家文化旅遊長廊”。要以引領性、示範性品牌帶動,增強集聚發展和示範效應,輻射帶動周邊加快發展,力爭到2025年,創建1至2家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每個縣 (市、區)新增1家以上4A級旅遊景區或省級旅遊度假區、3A級及以上旅遊景區數量達到60家以上。
二是打造高品質旅遊產品供給體係。要打造特色鮮明、體驗性強的遊樂產品,培育1至2個文旅主題鮮明、文化創意體驗豐富、旅遊消費業態活躍的省級旅遊休閑街區。要用活用好紅色資源推動蘇區發展,推動創建全國紅色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要做大做強“客美鄉村”旅遊品牌,爭創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鎮、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培育一批鄉村旅遊集聚區。要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高質量建設國家級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區,支持利用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非遺館、曆史建築等發展文化遺產遊,規劃建設林風眠美術館、藝術公園。要推動旅遊與關聯產業融合發展,推動體育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建設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打造我市康體旅遊品牌。要強化旅遊購物產業化、品牌化建設,啟動梅州手信品牌培育計劃,推出涵蓋名優農副產品、非遺文創商品等的梅州“必購手信”,有效延長產業鏈條,加快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持續提升全域旅遊發展水平,優化旅遊發展空間格局,加快建設環繞全市各縣(市、區)的生態旅遊圈、環繞陰那山的文化度假圈,以梅縣區為核心的文化慢城旅遊區,以平遠縣為核心的健康山水養生區,以豐順縣為核心的風情溫泉度假區,以興寧市為核心的文體康養休閑區。
三是加快推動科技賦能旅遊業創新發展。要推進智慧旅遊建設,支持梅州市全域旅遊服務中心向智能 化、數字化迭代升級。要建設旅遊領域科技化數據化平台,優化梅州全域旅遊大數據平台,全麵完善全域客流分析旅遊發展監測、產業運行監測、 文旅數據中心等六大模塊。要引導旅遊景區積極打造數字展覽館、 VR 雲遊覽等豐富特色文化內涵、提升旅遊體驗。
四是構建旅遊公共服務設施配套體係。要構建輻射周邊、立體快捷的旅遊交通體係,重點推動大豐高速,打通與各縣(市、區)和潮汕平原的高速公路環線,大力推進瑞梅鐵路、梅龍高鐵建設,加快融入“雙區”“雙城”“兩個合作區”2小時經濟圈。要構建快速、便捷的區域旅遊服務體係,完善提升旅遊集散服務體係,推動構建集散中心、集散分中心、集散點組成的三級旅遊集散中心體係。要推進旅遊廁所轉型升級,推進智慧公廁建設,加快提升一批有特色、有“顏值” 的旅遊廁所,到2025年全市打造示範性旅遊廁所3座,旅遊廁所百度地圖標注率達到90%以上。
五是提高旅遊對外交流合作水平。要打造區域客家文化長廊,積極探索建設粵閩贛蘇區改革試驗區,深化閩粵贛文旅合作。要強化與台港澳交流合作,完善港澳青少年交流基地,加強與香港、澳門、台灣推廣中心溝通合作,優化提升梅港澳台文旅交流合作機製。要深化廣梅對口幫扶合作,積極與廣州市文旅企業進行對接,加強對口招商引資工作,加強與廣州地區旅行社的合作,大力拓展梅州旅遊線路。
六是優化旅遊市場環境。要培育優化市場主體,實施旅遊龍頭企業培育提升工程,打造有市場影響力的龍頭旅遊集團,發展一批融合型文旅企業,支持梅江區培育2至3家規模以上文旅企業。要提升旅遊服務水平。全麵推進我市旅遊資源普查,建設我市旅遊資源數據庫和特品級旅遊資源名錄,為旅遊資源保護利用開發夯實基礎。要推動旅遊消費擴容提質,加強消費活動統籌謀劃,加大專項資金投入,推進“十四五”期間定期開展促文旅消費活動。要提升旅遊治理水平,樹立文明旅遊新風尚,推進旅遊景區、紅色文化場所等誌願服務站點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