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日前,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灼明接受梅州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將以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奮力推進全市文廣旅事業提質增效、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以新擔當新作為助力梅州蘇區加快振興共同富裕。
記者: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正全麵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貫工作,能否談談您的學習體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日前,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灼明接受梅州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將以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奮力推進全市文廣旅事業提質增效、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以新擔當新作為助力梅州蘇區加快振興共同富裕。
記者: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正全麵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貫工作,能否談談您的學習體會?
張灼明:黨的二十大是一次高舉旗幟、凝聚力量、團結奮進的大會,在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具有極其重大的曆史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報告,站位高遠、思想深邃、內容精深,既有政治上的高瞻遠矚和理論上的深邃思考,又有目標上的科學設定和工作上的戰略部署。特別是報告的第八章,專題對文化建設進行科學布局,深刻闡述了文化和文化建設的地位作用,深刻回答了我們的文化為誰興盛、何以興盛這一根本問題,深刻闡明了對待文化的態度立場、發展文化的思路舉措、文化建設的方向目標,賦予了“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新的文化旅遊工作使命任務,為我們做好文化廣電旅遊工作明確了指導方針、提供了根本遵循。 記者: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文化廣電旅遊工作提出新使命、新任務、新要求。接下來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將在哪些工作上重點發力? 張灼明: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將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結合工作實際,為推動梅州蘇區加快振興共同富裕貢獻力量。 一是在加強遺產保護堅定文化自信上展現新作為。以國家級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區建設為抓手,深入實施非遺傳承人和客家山歌名家培養工程,加快梅州圍龍屋、漢劇申遺步伐。推進獅雄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重點申報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文保單位,開發“非遺+民宿”“非遺+研學”等業態,推出一批體驗性強的非遺旅遊線路。推進“左聯”文化名人故居、華南教育曆史研學基地活化利用。 二是在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係上展現新作為。加快實施《梅州市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準(2021-2025年)》等係列政策,全力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與旅遊服務中心)融合”“粵書吧”等文旅融合試點建設。豐富數字文化資源,加快智慧景區、智慧圖書館、智慧博物館建設,不斷擦亮“客都文化公益講堂”“群星舞台大家樂”“周五有戲、相約周六”等文化惠民金字招牌,高水平謀劃好梅州市群眾文藝彙演暨群眾藝術花會活動,傾力打造精品“百姓大舞台”。 三是在爭創精品力作勇攀藝術高峰上展現新作為。重點抓好《林風眠》《血蝴蝶》等劇目的打磨提升,衝刺廣東省第十五屆藝術節,讓舞台藝術創作再現“梅州現象”。大力實施“桂竹計劃”,積極培養造就更多高水平創作人才和德藝雙馨的梅州名家大師,不斷壯大文藝領軍人才隊伍。 四是在持續深化文旅融合以文塑旅上展現新作為。深化開發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遊產業帶,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生態旅遊、紅色旅遊,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強化與贛州、龍岩等城市合作,打造一批紅色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促進文化和旅遊在更廣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深度融合。 五是在統籌行業安全和產業發展上展現新作為。狠抓行業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加強全市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工作,確保安全播出“零事故”。落細落實《支持梅州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加快振興發展總體方案》,確保重大任務、重要業務、重點事項圓滿完成。 六是在加強宣傳展示講好梅州故事上展現新作為。以辦好“2023東亞文化之都·中國梅州活動年”各項活動為契機,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閩贛地區的文化旅遊交流,推進建設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平台。精心打造“周末去哪裏”宣傳欄目,高質量完成梅州文旅宣傳歌曲《相約梅州》及其MV的策劃製作工作,持續擴大“世界客都·長壽梅州”品牌美譽度、知名度和影響力。 記者:當前,梅州正舉全市之力加快建設贛閩粵原中央蘇區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振興發展先行區。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如何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積極搶抓重大曆史機遇,在建設先行區中實現新跨越? 張灼明: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將把建設贛閩粵原中央蘇區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振興發展先行區作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抓手,主動履職,全力以赴推動蘇區融入大灣區先行區建設工作落細落實,奮力推動梅州蘇區加快振興共同富裕。 一是聚力資源開發培育,在產業協同上“謀共贏”。深化開發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遊產業帶,重點發展觀光度假、康養休閑、民俗體驗、文化創意等中高端個性化旅遊產品。 二是聚力紅色旅遊發展,在資源開發上“謀共享”。大力挖掘原中央蘇區珍貴曆史資源和紅色文化內涵,開發紅色景區,建好紅色村,重點打造中央紅色交通線、九龍嶂東江革命根據地等紅色旅遊精品線路,讓紅色資源發揮最大的政治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三是聚力文遺傳承利用,在文化繁榮上“謀共進”。以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和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區建設為依托,推動文化資源稟賦轉化為文化發展動能,讓市民群眾在享受精神大餐的同時實現文化繁榮新發展。 四是聚力特色品牌打造,在宣傳營銷上“謀共鳴”。以“東亞文化之都”建設為契機,持續做好“周末去哪裏”梅州文旅宣傳欄目,力爭在更廣的領域、更高的平台開展常態化文旅交流推廣,不斷激活和帶旺我市文化旅遊市場,助力梅州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