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
    字體:
    對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梅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工作動態 梅州成功創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梅州成功創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來源:本網   時間:2023-01-31 09:00:02   瀏覽:-
字號: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第二批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區名列其中。經過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實驗區成功通過驗收,成為目前廣東首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圖片

  ▲梅州城區全景圖。

  梅州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東亞文化之都,享有“世界客都”“世界長壽之都”等眾多美譽,既是客家先民曆經多次遷徙的最後落腳點,也是明、清以來客家人衍播四海的主要出發地。祖籍梅州的海外華人、華僑和港澳台同胞達700多萬人,遍布8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圖片

  ▲老街夜市。

  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實驗區於2010年5月獲原文化部批準設立,總體規劃於2017年5月獲批實施。保護區覆蓋梅州市全境8個縣(市、區),麵積1.58萬平方公裏,劃定大埔縣、梅江區、梅縣區和興寧市為重點區域,平遠縣、蕉嶺縣、豐順縣和五華縣為一般區域,實行區域保護。

  多年來,梅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化生態保護工作,秉持“保護優先、整體保護、見人見物見生活”建設理念,圍繞“遺產豐富、氛圍濃厚、特色鮮明、民眾受益”建設目標,全力推進實驗區建設,推動客家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圖片

  ▲梅縣區南口鎮僑鄉村。

  梅州成立市級實驗區管委會,8個縣(市、區)建立相應的管理機構,形成市管委會+大埔縣示範區管委會、其他縣(市、區)管理中心的“總分館”模式。將實驗區建設經費納入市、縣兩級公共財政經常性支出預算。2018-2021年,市級財政安排經費1488萬元,積極爭取中央財政2725萬元、省級財政2140萬元,並撬動社會參與資金 68.6億元,形成上級資金支持、本級財政投入和社會資本參與的多元投入機製。

在創建過程中,梅州充分發揮非遺資源優勢,推動文化創意、文化活動、演藝精品進校園、進景區、進展區,精心打造“客都文化公益講堂”“周五有戲、相約周六”等文化惠民金字招牌。並以客家非遺為題材,創演《春鬧》《林風眠》等一批具有嶺南氣派、客家風格、梅州特色的精品力作,助力人文灣區建設。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大力推進“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帶動貧困戶脫貧,全力助推鄉村振興。

圖片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埔寨火龍。

  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的成功創建,標誌著保護區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今後,梅州將把客家文化生態保護融入建設贛閩粵原中央蘇區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振興發展先行區中,持續深化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區整體性保護,大力推進客家文化活態傳承,精心打造客家非遺文創品牌,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深化對內對外交流合作,力爭建成全國客家文化生態保護示範區,迎接梅州“世界客都”“文化之鄉”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