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上午,梅州市創建“東亞文化之都”啟動儀式在中國客家博物館舉行。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汪一洋,中共梅州市委副書記、代市長王暉,中共梅州市委常委、副市長孫春明等出席儀式。

省文化和旅遊廳辦公室主任、一級調研員顏永樹,梅州市人民政府秘書長陳亮,梅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謝欽文,梅州市人民政府三級調研員沈省華,以及梅州市“東亞文化之都”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各縣(市、區)人民政府主要負責同誌和分管負責同誌,梅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領導班子成員、局屬單位和機關科室負責人,各縣(市、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要負責同誌,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和廣東中國客家博物館相關負責同誌參加了活動。

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 汪一洋致辭

中共梅州市委副書記、代市長 王暉致辭

中共梅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 孫春明主持活動
活動以“創建‘東亞文化之都’我為梅州助力加油”為主題,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梅州市人民政府指導,梅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旨在加快梅州創建“東亞文化之都”進程,迎接“東亞文化之都”專家組檢查,順利通過文化和旅遊部的終審和驗收。


“東亞文化之都”是中日韓領導人機製下推動創建的三國文化領域重要品牌。自2013年啟動以來,中日韓三國共有25座城市當選。當選城市以“東亞文化之都”名義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和旅遊活動,激發城市活力,擴大城市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進一步促進東亞及國際文化交流合作。
汪一洋表示,作為粵北文化和旅遊大市,梅州擁有非常豐富的人文曆史、革命文物、生態旅遊資源。希望梅州以創建“東亞文化之都”為重要契機,進一步挖掘客家文化深厚內涵,推動梅州城市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進一步提升;加強與日韓之間的文化交流與旅遊合作,講好梅州故事,用國際化的視野、客家文化的特色,拓寬梅州與亞洲文明對話的通道。省文化和旅遊廳將大力支持梅州加快創建“東亞文化之都”,支持梅州參與各類與日本韓國之間的文化旅遊交流活動,支持梅州建設世界客家文化傳播中心、國家級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區,積極在日韓開展梅州客家文化主題旅遊宣傳推介,協助推進梅州居民赴日韓旅遊的便民措施。
王暉表示,創建“東亞文化之都”是中日韓領導人會議聯合宣言的重要成果,是落實促進亞洲文明交流互鑒倡議的重要舉措。梅州倍加珍惜此次機會,將通過創建活動進一步挖掘並用好客家文化資源,進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進一步擴大客家文化影響力,致力打造全球客家文化高地,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學習借鑒國內成功創建的經驗,對照評分標準,進一步查漏補缺、鞏固提升,以最好狀態、最優成績迎接今年12月的終審。
今年5月,梅州向文化和旅遊部提出“東亞文化之都”申報,於8月通過初審,被列為2023年“東亞文化之都”候選城市,將於12月份參加終審。全國共13個城市當選2023年度候選城市,梅州是廣東省唯一當選候選城市。


“東亞文化之都小知識鏈接”
“東亞文化之都”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提出的促進亞洲文明交流互鑒倡議的重要舉措,是文化和旅遊部落實三國領導人會議共識的重要成果,是得到中日韓領導人長期關注並十分讚賞的三國共同實施的中長期重大文化交流項目,是文化和旅遊部重點打造的東亞區域文化合作品牌。旨在以尊重文化多樣性為基礎,通過文化、藝術、旅遊及人員的相互交流溝通,增進對彼此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促進東亞文化共同體的形成。

中國客家博物館
“東亞文化之都”是我國文化強國建設的支點城市、國家形象塑造和傳播的第一陣列、國家交流與合作的最佳城市網絡平台;是落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國際倡議和締造亞洲命運共同體的重大舉措,也是配合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全麵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構建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橋頭堡城市。

中國移民紀念廣場
對當選城市而言,“東亞文化之都”的申報與品牌創建有利於城市以文化強國建設為指引,開展以“城市文化保護體係、城市文化體係、城市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體係、城市文化和旅遊產業體係”等為支撐的文化強市建設,推動以文化引領城市有機更新的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並為當選城市搭建起一個與“歐洲文化之都、美洲文化之都、東盟文化城市”進行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國際平台和走出去的國際舞台。

獅雄山遺址
來源:梅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

《圍屋人家喜慶多》 姚良萬 攝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