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啟動以來,各級黨委政府予以高度重視,市縣兩級領導小組均由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及政府分管文物工作的領導擔任組長,加強統籌協調,凝聚部門合力,為普查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同時,市縣兩級文物主管部門積極爭取資金,為實地調查工作夯實了經費保障。截至目前,8個縣(市、區)普查經費均已落實,全市共落實各級普查經費310.3萬元。
當前,我市文物普查工作總體進展良好,實地調查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預期年內能按時按質完成不可移動文物線索總量60%的實地調查任務。各縣(市、區)普查辦緊抓時間節點,量化工作目標,每周上報工作進度,各級文物普查隊員們不畏酷暑不懼風雨,奔走於山間田野,勁頭不減、步履不停,全力以赴推進實地調查工作。
接下來,我市將繼續嚴格按照“四普”工作要求,不斷加大督導力度,加速推進文物普查實地調查工作。同時,市四普辦將組織專家進行實地技術指導,對進度較慢的縣級普查機構進行重點督導,並規範普查信息填報工作,確保普查數量、質量雙達標。
下列圖文為我市普查隊員的工作寫照,由各縣(市、區)普查辦供圖。

平遠縣大柘鎮墩背村姚子青故居前,普查隊員們協同合作,一位負責利用無人機高清航拍和完成傾斜三維攝影,另一位則負責記錄測量數據,普查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蕉嶺縣南磜鎮南磜村南磜觀察第,普查隊員手持RTK設備對文物本體分布範圍的邊界進行打點測量。相較於“三普”時GPS坐標點,RTK定位能夠在野外實時得到厘米級定位精度,提升了數據準確性。

大埔縣湖寮鎮下壢村大夫第內,普查隊員們通過現場測量、走訪、航拍等方式,對文物進行詳細的普查,力求又快又好的完成文物普查工作。

豐順縣譚江鎮譚江村轉水外史第,普查隊員正細心地對文物本體進行坐標點測量、特征記錄、草圖繪製等,他們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很快完成了數據采集。

五華縣棉洋鎮棉洋村,普查隊員們為了采集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棉洋劉氏二世祖墓的數據,頂著烈日,扛著沉重的普查設備,翻山越嶺,徒步行走數公裏。

興寧市黃槐鎮新村村,普查隊員正在對新發現文物點“清道光省界碑”進行細致核查並記錄相關信息。此處新發現源於方誌部門提供的寶貴線索,為當地的曆史研究提供了更多實物資料。

梅江區中山路曆史文化街區內,普查隊員們走街串巷尋線索,踏查各文物點,並向當地群眾了解文物的曆史沿革,在履行普查職責的同時積極主動地宣傳文物保護法律法規,營造了“文物保護人人有責,文物普查人人參與”的濃厚氛圍。

梅縣區文物普查采集數據內業審核會議。在文物普查工作中,內外業同等重要。完成實地調查工作後,需係統地整理所收集的照片、文字記錄以及測量數據,在確保所有材料均符合既定標準後,填入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登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