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軍人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梅縣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堅持“以退役軍人為中心”工作理念,突出抓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用心用情用力打造優質服務亮點,以最快速度實現從有到優、從優到精的轉變,全力當好退役軍人的“娘家人”“引路人”“貼心人”,奮力譜寫新時代退役軍人工作新篇章,讓退役軍人獲得感成色更足,讓“尊崇之光”閃耀梅縣大地。
聚焦服務保障 當好退役軍人的“娘家人”
梅縣區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讓“尊崇之光”閃耀梅縣大地。(吳騰江 攝)
“退役軍人服務站讓我們找到了‘家’的感覺,真好!”南口鎮退役軍人張輝靈笑著說,在這裏,退役軍人不僅可以讀書看報、交流談心,還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政策谘詢、就業幫扶等活動,讓退役軍人的幸福感、榮譽感和獲得感得到提升。這番話蘊含著對梅縣區退役軍人服務工作的肯定,也飽含著對黨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在南口鎮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伏靜看來,服務站雖小,卻承載著大責任、大擔當,隻有服務真心熱心貼心,才能讓退役軍人舒心安心暖心。“服務站著眼於解決退役軍人政策落實、服務保障‘最後一公裏’問題,在2021年就被評為四星級服務站點。”伏靜說,在南口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服務站重新選址,目前已完成基本硬裝,將全力打造省級支前站點,不斷提升服務水平。
近年來,梅縣區不斷完善三級體係建設,設立了一個區級中心、20個鎮級(含梅西水庫管理局)、391個村(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高標準落實“五有”“全覆蓋”要求;同時全麵開展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星級示範創建工作,成功創建了6個省級五星級、4個省級四星級、10個省級三星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和20個全國示範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並大力推進幫帶行動,實現全區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從有到優。
在完善體係建設的同時,梅縣區退役軍人事務局還精準落實服務保障工作。三年來,梅縣區組織開展包括“健康同行,退役軍人慢病管理服務”等各種形式的公益誌願服務500多場次;持續開展黨員結對幫扶工作,目前共結對幫扶134名困難退役軍人;加強基層法律援助,邀請梅縣區司法局律師進駐梅縣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加大優待證辦理力度,精簡高效,確保群眾“最多跑一次”。
梅縣區司法局律師進駐梅縣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提供法律援助。(吳麗伶 攝)
從服務保障體係的建設到服務保障工作的提質增效,一項項務實舉措,一個個貼心舉動,讓關愛言出有行、讓尊崇落地有聲,盡顯使命擔當。“我們時刻關心掛念退役軍人的溫寒冷暖,精準精細做實退役軍人服務,把退役軍人接收安置好、服務保障好、教育管理好、作用發揮好、權益維護好,著力打通服務保障‘最後一公裏’,讓崇軍擁軍氛圍在梅縣大地落地生根。”梅縣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吳永生說。
聚焦就業創業 當好退役軍人的“引路人”
開展退役軍人適應性培訓工作是提高退役士兵職業技能的一項重要舉措,能有效幫助退役士兵實現角色轉換,做好職業規劃。為進一步增強退役軍人就業創業能力,梅縣區退役軍人事務局每年都會開展梅縣區退役士兵短期職業技能培訓,在前期充分了解退役軍人意願的基礎上選設多個專業,采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理論與實操雙提升”的方式,確保參訓的退役軍人學有所成、學有所用。
就業創業是最大的民生。梅縣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緊緊扭住這個“牛鼻子”,全力推進就業安置工作,確保退役軍人“腳下有路”。
在梅縣區,每年均會組織一批退役軍人參加為期一周的“線上+線下”適應性培訓,確保參訓率100%。為推動退役軍人更好適應人才市場需求,三年來共有9名退役士兵參加中級職業技能培訓,217名退役士兵參加短期職業技能培訓,專業涵蓋高空作業、叉車、電商等人才市場緊缺崗位,通過培訓讓他們掌握技能,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就業競爭力。
積極搭建平台,築牢就業創業“壓艙石”。“我們聯合梅縣區民社局開展線上、線下專場招聘會,為廣大退役軍人提供就業崗位,三年來共舉辦區級招聘會6場、參與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舉辦的專場招聘會6場,提供就業崗位3000個。”梅縣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李小銘說。
堅持高位推動,下好移交安置“一盤棋”。每年春、秋兩季,梅縣區退役軍人事務局設置“一站式”服務窗口,聯合公安、人武、稅務、民社、醫保等部門集中辦理退役士兵報到手續;落實陽光安置,對符合安排工作條件的轉業士官按照“高分優先”的原則進行選崗,全程公開公正。三年來共安置32名轉業士官,退役士兵100%安置到事業單位,軍轉幹100%安置到公務員單位。
此外,梅縣區退役軍人事務局還在全局上謀劃、關鍵處落子、細微處著力,全力推動優撫工作發展,確保優撫對象生活保障。三年來,各類優撫保障性資金全部按標準發放到位;有序推進退役軍人及其他優撫對象建檔立卡和優待證辦理;開展困難幫扶援助,共有2143名服務對象得到幫扶;精心做好臨終關懷工作,共為轄區內537名去世退役軍人家屬發放退役軍人離世慰問金;走基層、優服務,積極為退役軍人解決煩心事、揪心事。
聚焦尊崇關愛 當好退役軍人的“貼心人”
每年開展“關愛功臣”送醫送藥送溫暖活動。在今年“八一”建軍節到來之際,梅縣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在桃堯鎮開展關愛退役軍人義診活動,義診團隊攜帶血糖檢查儀、電子血壓計、心電圖機等設備為退役軍人進行血糖檢測和血壓檢測,讓退役軍人不用出遠門,在家門口就能免費做檢查。同時,為了加強對軍休幹部的關心和尊重,該局還聯合梅州鐵爐橋醫院到梅縣區軍休所開展送醫上門服務。
擁軍優屬,讓軍民情更濃。近年來,梅縣區常態化聯係退役軍人,全區各級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嚴格落實“四尊崇、五關愛、六必訪”暖心工程,讓退役軍人心有所歸。2023年,梅縣區退役軍人事務局成功舉辦梅縣區第一屆“最美退役軍人”評選活動,每年還聯合梅縣區人武部、地方黨委政府為榮立三等功以上的現役軍人家屬送喜報上門。
梅縣區舉行慶祝“八一”建軍節雙擁文藝晚會。(梅縣區退役軍人事務局供圖)
為穩步推進雙擁創建工作,梅縣區不斷創新舉措,全區處處洋溢著擁軍、愛軍、崇軍氛圍。近年來,梅縣區依托人民廣場、梅花山公園打造了雙擁主題公園,設置雙擁知識角、雙擁故事驛站等宣傳陣地;在人民南路打造雙擁示範街,與沿街商鋪簽訂雙擁優惠協議,為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提供相應的優惠折扣;簽訂雙擁共建醫院,將梅州鐵爐橋醫院打造成現役軍人、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的定點醫院。
梅縣區雙擁主題公園一角。(吳麗伶 攝)
在服務體係建設不斷完善的同時,硬件設施也在提檔升級,梅縣區軍休所提質改造工程便是其中的生動實踐。去年新升級改造的“軍休家園”不僅配備適老化設施,而且實現讓梅縣區軍休所服務對象“拎包入住”。此外,進行提質改造的還有梅縣區光榮院,總投資1850萬元分三期建設,總床位100張,居住環境、院容院貌、道路環境等硬件設施得到進一步提升,服務孤老優撫對象的軟件能力也進一步優化,目前第一期已經竣工、第二期正在收尾階段、第三期在加緊建設中。此外,爭取上級資金1207萬元,對梅縣區烈士陵園進行全麵提質改造,目前工程正在建設中。
爭創廣東省雙擁模範城(縣)是一項係統工程,涉及方方麵麵,需要久久為功。吳永生表示,接下來,梅縣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將繼續在推動退役軍人工作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中積極尋找破局點、追求增長點、探索創新點,紮實深入開展雙擁工作,不斷擦亮梅縣雙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