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縣區歡送新兵入伍

▲梅縣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人民武裝部組織開展省“最美退役軍人”丘梅生先進事跡專題宣講。(廖敏攝)
10月20日,在四年一度的全國雙擁模範城(縣)命名暨雙擁模範單位和個人表彰大會上,梅州被命名為“全國雙擁模範城”,這是梅州繼2012年、2016年後連續第三次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實現“全國雙擁模範城”三連冠。此外,駐興寧某部軍人龔學武獲評“全國擁政愛民模範”。22日,廣東省雙擁模範名單正式揭曉,我市4個縣(市、區),2個單位和3個人獲表彰。
作為廣東唯一全域屬原中央蘇區的地級市和重點革命老區,梅州具有擁政愛民和擁軍優屬的光榮傳統。2016年以來,梅州以創建新一屆“全國雙擁模範城”活動為載體,以落實政策為基礎,以服務部隊備戰打仗為牽引,推動軍民融合發展,以務實的精神不斷創造雙擁工作新局麵。
高位謀劃夯實雙擁基礎

▲梅州市2020年度退役軍人全員適應性培訓
“創新抓好國防動員、國防教育、擁軍優屬、軍民融合等工作,加快國防教育訓練基地等重點國防工程建設,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確保成功創建第十一屆‘全國雙擁模範城’。”在梅州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上,“雙擁”又一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列為我市重點工作之一。
近年來,梅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雙擁工作,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分管副市長、駐軍領導等任副組長,37個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多個駐軍部隊主要領導為成員的雙擁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工作任務和職責分工,定期召開雙擁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及時解決雙擁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成立雙擁工作科,各縣(市、區)均成立了雙擁股或專設雙擁辦,配備專職人員,並將雙擁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 夯實雙擁工作基礎。
同時,建立走訪慰問製度,市和縣(市、區)主要領導定期走訪慰問部隊和優撫對象,及時了解部隊需求、官兵需要,解決實際問題,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的良好態勢。以平遠縣為例,2018年,得悉部隊官兵日常外出十分不便,平遠縣積極協調公交公司,以補貼方式開辟了擁軍公交專線,並為駐軍部隊官兵和軍屬製作發放擁軍公交卡,讓軍人軍屬憑卡免費乘車。“以前外出,光是跟鎮上約車來接就需要提前至少半個小時,擁軍專線開通後,從上車到到達市區一共才需要45分鍾,快捷又安全。”某部戰士張克城說。
用心用情做好擁軍優撫

▲梅江區迎接退役士兵光榮返鄉
國無防不立,民無軍不安,每遇演習部隊過境、進駐,我市都積極協調支持,全力支援配合。2019年,某部和某集團軍聯合在我市進行合成演習,為保障演習需要,我市先後召開4次協調會,協調公安、供電、教育、衛健等多個部門,在交通、電力、場地等方麵提供保障,受到演習部隊的高度稱讚,並給市委、市政府贈送了“人民公仆 盡職盡責”錦旗。
除積極開展“擁軍支前”工作外,我市嚴格落實擁軍優撫政策,積極為廣大官兵和退役軍人解決後顧之憂,不斷提升擁軍優屬的質量和水平:每年拿出部分市直事業編製崗位用於解決家屬就業問題,對暫未就業的隨軍家屬每月發放待業生活補助;積極協調有關單位為軍人子女提供相應的優待政策;率先在全省完成退役軍人社保接續任務,辦結率100%;率先在全省完成退役士兵自主就業補助金和退役士兵待安排工作期間生活補助金發放……
每一項政策,都是我市爭當先進,不斷提升擁軍優屬質量和水平的具體體現,表達的都是梅州人民對軍人的濃濃深情。今年,我市還全麵啟動了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示範創建工作,縣、鎮兩級共122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全部參與,從就業創業服務、司法援助、心理調適、醫療谘詢等方麵著手,打造功能更全、服務更貼心的退役軍人之家。
情係客都守護萬家燈火

▲武警梅州支隊看望駐地孤寡老人 (傅振豪攝)
在20日的頒獎大會上,與梅州同獲表彰的,還有全國愛國擁軍模範——駐興寧某地軍人龔學武。“2003年,我在一次買菜途中遇到瘸腿、聾啞乞討老人朱玉勝,他無助的樣子讓我心疼,從那時起,我便在每個休息日就買上生活用品去看望老人。”龔學武說,梅州是他的第二故鄉,他熱愛這裏,平時會幫當地村民修路、插秧,資助貧困學子上大學。
龔學武的故事,是駐梅官兵視駐地為故鄉,擁政愛民的特寫。作為雙擁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多年來,駐梅官兵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主動參與梅州經濟社會發展。
搶險救援一線,“迷彩綠”總是衝在危險最前方。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駐梅部隊累計出動官兵4.6萬人次,車輛1000多台次,參加抗洪搶險等急難險重任務,搶險和疏散群眾2000多人次,挽回經濟損失2.7275億元。
脫貧奔康路上,他們的身影也隨處可見。近年來,駐梅部隊先後籌措資金380餘萬元援建5所“八一”希望學校和2所“紅軍小學”;掛鉤幫建28個貧困村、635個貧困戶,建成3個扶貧產業基地,發展扶貧項目16個,一對一資助貧困學生540餘人;植樹造林3105畝,義務獻血58萬餘毫升,軍訓學生16萬餘人次。

▲平遠縣2019年“八一”軍民聯歡晚會
創新形式打造雙擁文化

▲五華縣退役軍人榮譽室
為引導全市廣大軍民知曉雙擁、參與雙擁、支持雙擁,我市綜合運用各類宣傳手段,多渠道、多維度開展雙擁宣傳,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軍民的創建熱情。
三河壩戰役紀念園、葉劍英紀念園、九龍嶂紅軍紀念園、古大存故居……在梅州,紅色教育基地星羅棋布,在國防教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梅州市雙擁工作新亮點。“我市高度重視紅色資源開發利用,將紅色資源打造成為黨員群眾了解黨的曆史、培養愛國情感的重要陣地。”市文廣旅局有關負責人說。為推進全民國防教育常態化、社會化,2016年以來,我市籌資2.6億多元,在全市新建和完善71處縣級以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榜樣的力量,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在努力挖掘、宣傳先進典型基礎上,我市還開展了“最美退役軍人”講國防教育活動,邀請“最美退役軍人”鍾漢清、丘梅生等走進駐梅部隊、中小學等地,講述他們的初心故事。
“如今,我市範圍內已建立起由社會組織、行業、企業、誌願者等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社會化大擁軍工作局麵,社會擁軍蓬勃發展。”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有關負責人告訴筆者,我市不僅成立了梅州愛國擁軍促進會,做好退役軍人“娘家人”,且有廣東威華集團、梅縣南壽峰健康產業園、梅州市室內裝飾行業協會、興寧市印刷業協會等一大批企業、組織相繼加入擁軍隊伍,打造了“雙百擁軍行”“戰艦·城市”等品牌活動,讓雙擁力量不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