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
    字體:
    對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梅州市體育局 賽事活動 重走紅色交通線:追尋紅色足跡 傳承長征精神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府機構 > 市體育局 > 群眾體育 > 賽事活動
重走紅色交通線:追尋紅色足跡 傳承長征精神
來源:未知   時間:2016-09-25 10:51:00   瀏覽:-
字號:

啟動儀式後,參加者們從大埔縣三河壩戰役紀念園出發前往青溪。

啟動儀式後,參加者們從大埔縣三河壩戰役紀念園出發前往青溪。

啟動儀式後,參加者們從大埔縣三河壩戰役紀念園出發前往青溪。

啟動儀式後,參加者們從大埔縣三河壩戰役紀念園出發前往青溪。

  昨日,千名徒步愛好者和部隊官兵從大埔交通中站(青溪村中央紅色交通線紀念園)出發,徒步10公裏抵達多寶坑小站(虎市村多寶坑鄒日祥故居)。在重走中央紅色交通線的過程中,展現了軍民團結互助的美好情誼,同時讓更多參與者了解了紅色文化,對長征精神有了更深的認識。

軍民同行,從青溪中站出發徒步行進10公裏。

軍民同行,從青溪中站出發徒步行進10公裏。

  送水送食軍民情深

  出發時,部隊官兵是第一方陣。邊檢部隊在部隊黨政班子成員的帶領下,隻用2小時就走完了全程,其中還有5位是女兵。在部隊豪邁軍歌的感染下,緊隨其後的參與者也充滿了力量,冒著烈日行進,步伐不見減弱。

  沿途不時能見到由村民組成的鑼鼓隊為“大部隊”打氣;還有來自市戶外運動協會、梅州藍天救援隊、大埔祥雲戶外、“梅珍”礦泉水等組織的100多 名義工,分布在起點、4.8公裏處、終點等補給點,為大家提供指引、醫療等後勤保障。“我們早上6點鍾就出發了,提前到場準備。”在嶽淵補給點的一名義工 說。

  走到終點,村民已經備好了6桶自家煲的涼茶、新鮮水果給大家解暑解渴。青溪村村民餘家紅了解到活動路線經過自家門口,特地買來30箱解暑飲品免費派送給活動參與者。來自惠州的活動參與者陳彥祺說:“一路下來,感覺梅州人民真熱情!”

  走得很累感觸良多

  下午1點過後,大家陸續抵達終點。堅持走完全程的參與者紛紛表示,雖然有點累,但抵達終點時的滿足抵消了行走的辛苦,也對長征精神有了切身的感 受。“90後甚至80後,都是從書本上了解的紅色文化、長征精神,沒有實際感受。自己走下來比書本中的描述更有切身體會。”嘉應學院數學專業大三學生陳麗 婷說,我們現在走平路都累,以前要克服困難隻會更艱辛,“萬水千山隻等閑”的無畏精神讓人震撼。

  沿途覽汀江兩岸疊翠,遊永豐客棧、餘氏祠堂,聽泉水潺潺,一路美景,10公裏對於“驢友”來說是“小菜一碟”。他們除了追憶紅色文化,更享受發 現未知風景以及在途中交友的快樂。“驢友”羅偉蓮說,她沒有走過這條路,沿途的紅色景點都好看,而且徒步最快樂的是能認識新朋友,大家結伴同行談天說地, 感覺終點很快就到了。

參加徒步活動的市民“全副武裝”向終點進發,一路歡聲笑語。

參加徒步活動的市民“全副武裝”向終點進發,一路歡聲笑語。

徒步愛好者在三河壩留影。

徒步愛好者在三河壩留影。

抵達終點多寶坑站,軍民在展板上簽名 。

抵達終點多寶坑站,軍民在展板上簽名 。

三河壩戰役紀念園,參加活動的部隊官兵向紀念碑獻花。

三河壩戰役紀念園,參加活動的部隊官兵向紀念碑獻花。

  從媒體策劃到聯動效應

  曆時5個月的策劃籌備,多部門協作周密安排,讓梅州市軍民“重走紅色交通線”大埔徒步走活動昨日在大埔縣青溪鎮完美落幕。此次軍民徒步活動實現了媒體、政府、部隊的合作聯動,促成了軍民共同緬懷紅色曆史、弘揚長征精神,豐富了梅州市作為“全國雙擁模範城市”的內涵。

  活動起源於今年4月。正值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全國紛紛開展係列紀念活動。梅州全域被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認定為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屬於中央蘇 區範圍,是不折不扣的“紅色土地”。“紅色土地上,以什麼方式來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梅州日報社作為市委機關報,一直不遺餘力地肩負著傳播正能量、 唱響主旋律的使命。我們想到大埔的中央紅色交通線對中國革命的重要貢獻,萌發了組織此次‘紅色行動’的計劃,以此傳承紅色曆史、弘揚長征精神,體現媒體責 任擔當。”梅州日報社總編輯黃山鬆說。

  此次活動得到市雙擁辦、梅州軍分區政治部、大埔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短短一個月時間,就基本敲定了活動方案。為營造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的濃 厚氛圍,本報還組織全媒體記者團隊沿著當年路線深入挖掘史料、尋訪史跡和曆史見證人,對紅色交通線和大埔紅色旅遊進行圖文聲像的全媒體報播。

  大埔縣委縣政府作為活動承辦方,對整個活動作了周密的組織和細致的安排。大埔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紅梅說:“此次活動是推動我縣紅色旅遊振興發 展的一個契機,是宣傳推介大埔的一個很好的平台,更是梅州軍民聯絡互動、促進魚水情誼的一件好事。”該縣專門成立了活動籌辦組委會,下設辦公室、媒體宣傳 組、後勤保障組、應急安保組等七個工作組,明確職責分工,不斷優化方案,確保萬無一失。

  此次徒步線路從交通中站到多寶坑小站,路程約10公裏。80多年前,一批批黨中央領導和黨、政、軍負責同誌以及蘇區急需物資,就是經過這條線路 到達多寶坑,進入福建永定,最終進入江西瑞金。“我們經過7次探路、3次調整線路,最後定下這條從交通中站到多寶坑的徒步線路。”梅州市戶外運動協會負責 人夏明東說。據介紹,該協會安排專門人員,熟悉昔日中央紅色交通線的曆史故事、線路走向等內容,先後7次到青溪鎮探路,充分評估道路安全、應急、醫療救護 等情況,並組織資深的徒步愛好者進行了多次試走,3次調整了徒步線路。“最後定的徒步路線,和80多年前的中央紅色交通線完全重疊,我們此次徒步是真正意 義的重走。”夏明東說。

《梅州日報》對活動進行了直播,不少參加者在現場掃碼安裝“掌上梅州”APP,關注活動。

《梅州日報》對活動進行了直播,不少參加者在現場掃碼安裝“掌上梅州”APP,關注活動。

頂著烈日,沿汀江東岸113鄉道步行。

頂著烈日,沿汀江東岸113鄉道步行。

  “這就是血濃於水的軍民情”

  “重走紅色交通線”大型徒步活動中,有一支特殊的隊伍。他們邁著整齊矯健的步伐,唱著鏗鏘有力的軍歌,身著海藍色製服——他們是從千裏之外的海南特地趕來參加活動的海軍梅州艦官兵。

  “對梅州艦全體官兵來說,梅州就是第二故鄉。能夠代表艦上全體官兵來梅州蘇區參加重走紅色交通線的徒步活動,我們一行6人感到無比的光榮。”梅 州艦政委冉芝龍說。據介紹,在接到梅州市雙擁辦的活動邀約後,部隊首長高度重視,指派他們6人代表全艦官兵從海南來梅參加此次活動。

  “走完全程後,我們收獲很多。以往我們了解革命先烈的光輝事跡,多是通過影視作品和書籍資料,但這次我們通過自己的雙腳親身走過了這條意義非凡 的紅色交通線,不僅讓我們對革命先烈艱苦奮鬥、無私奉獻、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有了更加直觀的感受,也讓我們意識到這條依靠鮮血和生命維係的摧不垮、打不掉 的交通線在當時對於我黨我軍的珍貴價值。”冉芝龍說。

  行進途中,熱心村民不時為官兵們送上涼茶、紅薯、芋頭等食品,並義務擔當“講解員”,為官兵們講述曾經發生在這條交通線上的革命往事。“梅州 艦”副政委李固軍告訴記者:“一路上,群眾遞給我們涼茶、紅薯、芋頭等食物,讓我們很感動。他們講述的革命曆史和革命先烈的光輝事跡,讓我們感到無比向往 和崇敬。我想,這就是血濃於水的軍民情,這種感情也在時刻提醒著我們廣大官兵,要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忘人民子弟兵的職責和使命,更好地 服務於我們的國防事業。”他表示,回到部隊後,他們將向全艦官兵介紹此次參加“重走紅色交通線”徒步活動的收獲和心得,用革命先烈不怕吃苦、不怕犧牲、艱 苦奮鬥、頑強拚搏的精神鼓舞全艦官兵,更好地守護海上國土、服務國防事業。

  紅薯涼茶迎親人

  活動中,沿途不少村莊的村民在路邊擺出涼茶、礦泉水和紅薯、芋頭等食品,迎接遠道而來的部隊官兵和市民們(如上圖)。這場景,仿佛把時光又拉回到了80多年前,讓大家深切感受到當年村民們對革命的熱忱。

  隊伍途經沙崗村、裏鋪村時,村民們自發在路旁插上了彩旗,在大路旁掛起了介紹史料的橫幅,並支起了桌椅,擺上多種與紅色交通線、交通員有關的宣傳資料和礦泉水,方便在烈日中行走的軍民休息、了解紅色故事。

  在本次活動的終點多寶坑,熱情的鄉親們擺出了一簍簍煮熟的紅薯、芋頭和自家製作的涼茶等食品,供軍民食用。“我們準備了30斤紅薯和30斤芋頭。”多寶村村民黃伯說。他表示,大家專門用步行的方式紀念革命先烈,他們也用老一輩村民的方式,迎接大家的到來。

  佩戴黨徽走全程

  昨日,有6位來自市水利水電行業協會黨支部的黨員參加徒步活動。他們佩戴著黨徽走完全程,以此表達對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紀念。

  該黨支部黨員李國財表示,他們通過《梅州日報》了解到本次活動後,便立刻報了名。“走完全程感覺雖然比較累,但我們卻收獲很多。通過本次徒步活 動,我們切身體會到了革命先烈開創革命事業的不易和艱辛,更加珍惜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我認為,紅色交通線上的革命精神,值得各行各業的人去學習、去踐 行。”李國財說。

  立體傳播 反響熱烈

  昨日的“重走紅色交通線”大型軍民徒步活動,本報通過微博、微信、網絡視頻和手機新聞客戶端等傳播平台,采用全媒體報道方式對活動進行了“全景”展現,受到了參與活動的幹部群眾、部隊官兵和廣大網友、讀者的一致好評。

  為了向廣大讀者和網民全景展現本次活動的盛況,本報通過報紙、微博、微信、網絡視頻和手機新聞客戶端等平台,進行了全媒體報道,線上、線下有機 結合,取得了良好效果。在采訪報道過程中,本報還啟用了無人機和手持雲平台等拍攝采集設備,全方位、多角度采集圖片、視頻等內容,推送了一期數字版“號 外”,讓未能到現場的讀者和網友們能通過移動終端共同“體驗”本次活動,感受革命先烈的光輝印記。

  據統計,本報各新媒體平台有關此次活動的推送內容,在昨天共收獲了超過10萬人次的閱讀量。

  活動吸引了1000多名來自全市各地的徒步愛好者、幹部群眾和部隊官兵參加。家住梅縣區的郭春生先生特意帶上15歲的兒子一同前來。他告訴記 者,看到《梅州日報》的宣傳後,他第一時間便報了名。“走完全程感覺還是挺累的,但是想到革命先烈當年在這條道路上的付出和犧牲,這種累就變得很有意義 了。能夠通過這種方式來緬懷革命先烈,紀念他們的豐功偉績,我認為是非常有意義的,對孩子的成長來說也是一次有益的體驗。”

  駐梅96169部隊女兵楊熙表示,參與活動讓她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她說:“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每一位部隊官兵都應銘記、學習。祖 國的發展今非昔比,部隊的生活條件和武器裝備都有了質的飛躍,但我們必須牢記,這些都是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認為,不怕吃苦、不怕犧牲、堅持不 懈的革命精神是廣大部隊官兵學習的典範,將指導廣大官兵更好地服務國防建設事業。”

  策劃:張德祥黃山鬆

  協調:張柏明鍾偉光

  文字:羅娟娟黃 焱劉 野

  圖片:鍾小豐連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