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梅州首次大型客家武術展示活動在市劍英體育館舉行。來自全市12個武術拳種的近百名代表齊聚一堂,各顯身手,共同推動客家武術的傳承發展。

7個協會、12個武術拳種齊聚一堂,共同展示客家武術的魅力。
百花齊放各顯風采
在展示環節,梅江區刁家教,梅縣區廖氏內家拳,興寧市朱家教、李家教、小梅花拳、顏家拳、鍾家教、刁家教,平遠縣黃氏頭部拳,蕉嶺縣張家拳、張家棍,大埔縣劉鳳山派,豐順縣徐家拳,五華縣流民拳、李家教等展示項目逐一登台亮相,一招一式,或剛猛有力、虎虎生威,或行雲流水、張弛有度,展現了客家武術的博大精深和蓬勃生命力,精彩的展示贏得了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

黃氏頭部拳展示

劉鳳山派展示

顏家拳展示
此次客家武術展示活動,是近年來梅州市首次開展的由政府推動,充分發揮協會組織力量而舉辦的惠民群眾體育活動。據市體育部門負責人介紹,從今年4月份開始,首次在全市開展客家武術傳承普查和宣傳工作,足跡遍及8個縣(市、區),耗時近一個月,累計采訪53名武師,拍攝錄製41名客家武術傳承人視頻,精心製作20期客家武術專題視頻,為群眾觀看各拳種展示提供載體。

太極拳在我市有濃厚的社會氛圍。
多方合力賡續精神
客家武術也稱客家拳術,是南拳流派之一,曆史源遠流長。梅州市武術流派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特點,目前流行的主要有鍾家教、李家教、朱家教、劉鳳山派、刁家教、嶽家教、昆侖拳、流民拳等8個派別。

徐家拳展示

流民拳、李家教展示

廖氏內家拳展示
隨著時代發展,很多客家年輕人出外讀書或工作,留在本地並且喜歡客家武術的人越來越少,客家武術技藝傳承日漸衰微。令人欣喜的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正在努力推動客家武術的傳承和發展。
刁詩亭是興寧市刁坊鎮客家武術刁家教的第四代傳承人,他說,刁家教流傳至今已有200多年曆史,已形成了一套有獨特風格、完整係統的客家傳統武術,希望通過自身努力將武術技藝代代延續。
在嘉應學院杜光寧教授看來,傳承發展傳統客家拳術,要大膽創新,可探索在學校設立“客家拳”課程,邀請民間拳師作為教學師資,讓客家拳術與課堂相結合,提高客家拳術在青少年群體的知曉率和影響力。
客家武術是中華傳統文化瑰寶在梅州的傳承和發展。市體育部門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會同相關部門,組織社會力量,進一步挖掘、傳承和保護客家武術文化,助力梅州打造文化名城。
攝影記者:林翔
梅州日報記者:黃科
編輯:黃振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