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武術展示活動的資料整理過程中,我們了解到七星螳螂拳和流門專拳分別獲得過武術世錦賽銀獎和銅獎,這兩種拳術從外地傳入梅州興寧地區,延續中華武術傳奇。
以動物命名的拳法,對大家而言並不陌生,諸如龍拳、虎拳、蛇拳等等,在興寧,七星螳螂拳在陳會崇的推動下,有序的傳承。七星螳螂拳又名羅漢螳螂拳,屬於北派螳螂拳的一種,創始人是清末武舉王永春。 七星螳螂拳的基本架勢以“七星步”為基礎,勁力剛脆、橫裹、直撞。七星螳螂拳重在其意,不在其形,剛柔參就,手法有虛有實,有正有奇。總則為踢、打、摔、拿、點。 陳會崇三十多歲時開館教授七星螳螂拳,收徒數百人,並多次帶隊參加武術比賽,2018年、2019年廣東武術精英大賽上分別榮獲八金九銀二銅、九金十銀的好成績。楊春茂就是陳會崇的得意門生,獲得過世錦賽銅獎。 七星螳螂拳套路豐富、練習方便,陳會崇在興寧武術協會的帶領下,不遺餘力地推廣和傳播著七星螳螂拳,他堅信少年強,則中國強;希望更多青少年都能從中華武術中汲取成長成才的力量。 與七星螳螂拳一樣,流門專拳也是從北方傳至梅州興寧。相傳流門拳始於長江以北,由北向南、由東向西,變化演變成為由南方特色的地方拳種。在晚清時期,由袁壽士傳給陳亞九夫婦,由其兩人發展創編,苦練有成。 據傳,袁壽士來到廣東,落在梅縣,然後輾轉到興寧,五華,流門專拳在廣東、台灣、江西、福建最流行,而興寧目前隻有王英華得其精奧,流傳為極具興寧特色的拳種,還獲得過武術世錦賽銀獎。 王英華從1977年開始教授拳術,同時也細心教導習拳的人該有的武德和素養,弟子遍布全國。 王雙峰是王英華的兒子,就是在親曆多次父親用武功見義勇為、熱心幫助他人後,對流門專拳刮目相看,鐵定心思跟著父親習練武術。 興寧有著深厚的傳統武術文化色彩,習武健身廣受歡迎。王英華、王雙峰將繼續精研流門專拳,致力將流門專拳發揚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