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
    字體:
    對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梅州市體育局 賽事活動 第14期 | 蕉嶺:耙頭盾刀練成武學,頭路拳起舞引金獅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府機構 > 市體育局 > 群眾體育 > 賽事活動
第14期 | 蕉嶺:耙頭盾刀練成武學,頭路拳起舞引金獅
來源:球鄉   時間:2021-08-29 19:49:45   瀏覽:-
字號:

  耙頭盾刀練成武學,頭路拳起舞引金獅。在這次客家武術展示活動拍攝過程中,我們深刻地感覺到客家傳統武術與客家山水田園的詩意融合之深,客家先賢就地生發,延續農耕文化、宗族文化。

  如果說前有蕉嶺張家棍取材於扁擔,那蕉嶺縣三圳鎮河西村的耙頭盾刀武術,則更讓人驚奇:晾曬處理各種穀物和莊稼用到的耙、篩、籮和刀,被就地取材,熟能生巧,進而變成禦敵的武藝。

圖片

  這有點鄉土味的武藝,卻極具觀賞性,步法、刀法、躲閃,靈動變幻,要打出這套武功,決離不開日積月累的紮實基本功。塗增賢回想起40年前,武術氛圍在蕉嶺縣還非常濃厚,展演活動更是一個接一個。雖然那時經濟較貧困,但他憑借一腔熱忱,不論多麼艱苦也會堅持習練。

圖片

  “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這句話是著名武術家李小龍對武學的哲學內核的終極概括,從武術思想層麵的理解大概是這樣:把你所學的東西,自然而然的使出來,不要局限於招式。也許咱們蕉嶺的耙頭、盾刀武術就是這樣的吧。

圖片

  同在蕉嶺縣三圳鎮河西村,頭路拳曆經數代傳承,祖父輩對曆史源流不盡清楚,以前,金獅棚隊在該縣廣受歡迎,表演盛況空前,頭路拳是在出獅棚後第一個表演的拳法,所以命名為“頭路拳”。

圖片

  上世紀中葉,三圳舞獅非常有名,年年在縣城表演,那時三圳隻有河西一個金獅,河西的金獅一上縣演出,萬人空巷,文化站還會發一百元補助,那個年代一百元麵值是很大的。有這種激勵,能加入舞獅隊的都是經精挑細選、武術功底深厚的精英。

圖片

  耙頭、盾刀第三代傳承人塗增賢說,改革開放以後就各做各的事,很少提及過武功的事情,閑聊時沒什麼話講的時候就會提上幾句,回憶一下往事。頭路拳第六代傳承人塗新平則認為現在年輕人要出門打工、要生存,打拳沒有經濟收入,有點困難。如果沒有經濟的資助或是熱愛的人,沒有辦法傳承下去,而且再過幾年,老了就忘記了,更沒有人傳承。

圖片

  目前,蕉嶺縣的武術麵臨乏人傳承的發展困境,他們道出的無奈和現實,也是其他縣(市、區)經曆過的難題,他們希望傳統武術不被遺忘,有人肩負起傳承客家傳統武術的使命。

圖片

  客家傳統武術,是客家文化、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客家人應該堅定的文化自信,希望社會各界更加重視對傳統武術文化的挖掘、傳承和保護,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麵向未來,不斷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