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梅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梅州市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梅州調查隊
(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梅州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落實省委、省政府各項政策措施和要求,緊緊圍繞中央“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和省委“三促進一保持”決策部署,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衝擊,以“雙轉移”工作為抓手,以重大項目建設為主線,著力創建“三名城一基地”,全力謀求“綠色崛起”新突破,全市經濟運行呈現較好發展態勢,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的成效,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
一、綜合
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生產總值509.51億元,比上年增長9.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5.98億元,增長6.3%;第二產業增加值205.92億元,增長9.3%;第三產業增加值197.61億元,增長11.9%。經濟結構進一步調整,2009年生產總值中三次產業構成為20.8∶40.4∶38.8,對比“十五”期末的2005年,第一、二產業比重分別下降2.3個百分點和1.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上升3.4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增加值276.45億元,增長9.7%。人均生產總值12321元,增長9.3%。2009年全市稅收收入82.56億元,比上年增長3.8%。
據抽樣調查,市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97.0%(上年為100%),下降3.0%。其中食品類下降4.8%,糧食價格上漲1.9%,肉禽及其製品價格下降10.8%;水、電、燃料類價格下降8.5%。市區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為95.5%,下降4.5%。全市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96.5%,下降3.5%。2009年末企業景氣指數和企業家信心指數分別為122.76%、124.51%,分別比上年增加16.99個百分點和18.48個百分點。
年末全市在崗職工22.16萬人,比上年增長0.3%。全市城鎮通過各種途徑安置失業人員就業2.8萬人,城鎮人口登記失業率為2.53%。
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發展方式與結構調整矛盾仍較突出;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較小;工業基礎仍較薄弱;縣域經濟實力不強,有待進一步加快發展。
二、農業
全年農業總產值179.38億元,增長6.4%。其中種植業產值105.82億元,增長8.1%;林業產值4.26億元,增長8.0%;牧業產值57.99億元,增長3.3%;漁業產值7.44億元,增長8.0%。
全年糧食種植麵積21.
全年糧食總產119.73萬噸,比上年增長2.9%,其中稻穀總產104.42萬噸,增長1.7%;玉米3.3萬噸,比上年增長27.8%;花生3.16萬噸,增長2.8%;煙葉1.19萬噸,增長2.8%;水果總產93.16萬噸,增長11.8%;茶葉總產1.12萬噸,增長3.9%。
全年肉類總產26.93萬噸,比上年增長3.4%,其中豬肉17.95萬噸,比上年增長2.0%。當年肉豬出欄245.29萬頭,比上年增長2.2%,年末生豬存欄173.7萬頭,比上年增長0.7%。
漁業水產品產量達8.61萬噸,比上年增長3.0%。
當年林業跡地更新麵積
鄉鎮企業營業收入252.34億元,比上年增長10.2%。應交稅金11.34億元,比上年增長11.2%。利潤總額17.32億元,比上年增長4.3%。
三、工業和建築業
全年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169.92億元,比上年增長8.0%。工業增加值中,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增加值134.93億元,增長8.1%。其中六大支柱產業增加值124.67億元,比上年增長9.6%,六大支柱產業中煙草、電力、建材、電子信息、機電製造、礦業加工分別增長2.0%、16.1%、13.8%、24.1%、8.0%和4.1%。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1.9%;集體企業增加值減少9.9%;股份製企業增加值增長13.8%;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加值增長5.5%;私營企業增加值增長11.1%。從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增長3.7%,重工業增加值增長12.1%。工業產品銷售率98.4%。全年全部工業用電量38.67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5.9%。
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表
產品名稱 |
單 位 |
產 量 |
比上年增長(%) |
發電量 |
億千瓦小時 |
113.15 |
16.5 |
其中:火電 |
億千瓦小時 |
100.15 |
27.5 |
卷煙 |
億支 |
151.13 |
2.1 |
水泥 |
萬噸 |
1332.02 |
1.2 |
銅 |
噸 |
11974 |
-43.5 |
人造板 |
萬立方米 |
26.69 |
-25.6 |
日用陶瓷 |
萬件 |
4191 |
-5.8 |
服裝 |
萬件 |
311.72 |
-6.0 |
1—11月國有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為203.7%,比上年上升13.3個百分點。其中:資產負債率比上年上升0.9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比上年增長4.1%,全年實現利稅總額63.47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其中利潤總額22.83億元,比上年增長36.5%。
全年完成建築業增加值36.00億元,增長16.0%。全市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實現利潤7.51億元,比上年增長6.0%;稅金4.69億元,比上年增長7.1%。建築施工企業房屋建築施工麵積1144.4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8.8%,房屋竣工麵積439.45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15.8%。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2.98億元(含小部分跨區域投資),比上年增長14.6%。固定資產投資中,城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1.42億元,增長17.6%,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15.38億元,減少2.3%;農村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8.17億元,增長2.6%。固定資產投資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2.25億元,比上年減少21.2%;第二產業投資55.18億元,增長8.8%,第三產業投資102.15億元,增長19.3%。
城鎮以上單位投資(不含房地產開發投資)中:電力及水生產和供應投資23.22億元,占19.4%,交通、電信業投資31.83億元,占26.7%;工業投資50.11億元,占41.9%。2009年新增的主要生產能力或工程效益:新建縣鄉公路
五、交通、郵電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完成增加值17.75億元,比上年增長4.9%。
各種交通運輸方式完成貨物周轉量69.87億噸公裏,增長8.3%,其中公路58.96億噸公裏,增長10.1%;完成旅客周轉量46.33億人公裏,增長8.6%,其中公路42.96億人公裏,增長10.2%。
年末全市汽車擁有量8.66萬輛,比上年增長18.8%。其中私人汽車擁有量6.93萬輛,比上年增長24.0%。本年新注冊汽車1.41萬輛,增長35.6%。
全市初步形成較為發達、多層次、多類型的立體交通網絡。實現了到汕頭市、廣州市、深圳市通高速公路。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建製村2042個全部通公路及水泥硬底化)、通電話、通廣播、通電視。全市實現了市區到各縣(市、區)縣城一小時交通圈的目標。年末全市公路通車裏程
全年郵政、電信業業務總收入16.88億元。移動電話繼續增加,年末移動電話用戶達205.35萬戶,增長22.2%。年末,全市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49.28萬門,與去年持平,固定電話用戶87.02萬戶,增長3.6%,其中城市電話用戶41.32萬戶,增長5.9%;鄉村電話用戶45.70萬戶,增長1.6%。年末計算機互聯網用戶22.97萬戶,增長36.1%。據市區居民家庭抽樣調查,每百戶城市居民家庭擁有固定電話88部,移動電話198部,接入計算機互聯網用戶68條。
六、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3.39億元,比上年增長19.9%。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104.33億元,比上年增長24.2%;農村消費品零售總額169.06億元,比上年增長17.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243.29億元,比上年增長19.8%,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30.1億元,比上年增長20.5%。
七、對外經濟和旅遊業
全年進出口總額7.7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4%。出口總額6.71億美元,增長16.0%,其中 “三資”企業出口3.36億美元,增長10.3%,私營企業出口3.24億美元,增長19.3%。出口總額中一般貿易出口5.2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8.3%,占出口總額的78.5%。
全年合同利用外資項目43個,金額2.12億美元,比上年減少29.5%,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0.8億美元(按國家商務部確認口徑),比上年減少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