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統計局關於2000年國民經濟和
社會發展的統計公報
2001年3月1日 |
||||||||||||||||||||||||||||||||||||||||||||||||||||
2000年,全省各族人民在省委和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十五大精神為指導,以“增創新優勢,更上一層樓,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總目標和總任務統攬全局,認真貫徹執行中央關於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發展的一係列政策措施,努力克服各種困難,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社會各項事業全麵進步。 |
||||||||||||||||||||||||||||||||||||||||||||||||||||
一、綜 合
|
||||||||||||||||||||||||||||||||||||||||||||||||||||
國民經濟發展取得比預期更好的成績。據初步統計,全年國內生產總值9506.04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90.30億元,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4853.06億元,增長11.9 %;第三產業增加值3662.68億元,增長10.6 %。經濟結構不斷調整,三次產業構成為10.4:51.1:38.5。一產業比重明顯下降,二、三產業比重上升。 居民消費價格轉降為升,全年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升1.4%,其中服務項目價格上升13%。商品零售價格降幅收窄,全年價格總水平比上年微降0.1%。工業品出廠價格上升3.4%,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升11%。主要物資銷售價格上升10.1%。 勞動就業工作力度加大。年末全省從業人員3846.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0.1萬人。其中城鎮從業人員1146.4萬人,增加9.2萬人(城鎮私營個體從業人員316.67萬人,增加14.39萬人)。年末全省在崗職工749.8萬人,比上年下降4.0%。據勞動部門統計,全省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實際分流安置率50.3%。年末全省國有企業尚有下崗職工10.06萬人,比上年末下降40.1%。全年城鎮登記失業人員93.2萬人,實現就業或得到安置52.7萬人,全省城鎮登記失業率2.5%。 各項改革穩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與脫困三年目標基本實現。全省列入國家脫困考核目標的企業490家,已有脫困企業355家,脫困率為72.5%。煤炭、製糖、紡織三個特困行業脫困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省屬國有企業資產重組進展順利。國有中小企業改製進程加快,轉製麵已達到75%以上。社會保障製度改革步伐加大。省級政府機構改革順利完成。 經濟和社會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投資增長後勁不足,物價回升的基礎不牢固,結構調整優化升級步伐跟不上經濟加快發展要求,農業發展存在隱憂,農村居民收入增長放緩,企業經濟效益改善不平衡,區域經濟發展的差距仍然較大。 |
||||||||||||||||||||||||||||||||||||||||||||||||||||
二、農 業 |
||||||||||||||||||||||||||||||||||||||||||||||||||||
農作物實行結構大調整,糧食生產實現主動性減產。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麵積3099.89千公頃,比上年下降5.3%;畝產392公斤,減少2公斤;總產量1822.33萬噸,下降5.9%。 |
||||||||||||||||||||||||||||||||||||||||||||||||||||
三、工業和建築業 |
||||||||||||||||||||||||||||||||||||||||||||||||||||
工業生產速度加快。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4295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其中國有工業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非國有工業增加值3275.96億元,增長16.1%;輕工業增加值1539.62億元,增長10.6%;重工業增加值1736.34億元,增長24.1%。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增加值增長12.3%,集體工業增加值增長9.3%,“三資”工業增加值增長16.4%,股份合作製工業增加值增長22.5%,股份製工業增加值增長14.6%。 |
||||||||||||||||||||||||||||||||||||||||||||||||||||
四、固定資產投資 |
||||||||||||||||||||||||||||||||||||||||||||||||||||
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增長。全年全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3205.98億元,比上年增長7.9%。其中基本建設投資 1168.27億元,下降6.9%;更新改造投資432.75億元,增長22.1%;房地產開發投資831.15億元,增長22.9%。基本建設和更新改造投資項目中,全年施工項目8086個,比上年下降20.2%,其中新開工項目3756個,下降14.9%。年末項目計劃總投資6879.80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其中本年計劃投資1851.24億元,下降0.2%。 在基本建設和更新改造投資中,農林牧漁水利業投資54.45億元,原材料工業投資46.30億元,能源工業投資169.73億元,交通運輸業投資285.47億元,郵電通訊業投資239.01億元。 重點建設項目按期完成計劃。全年47個重點建設項目共完成投資291.81億元,為年計劃的100.6%。列入全部投產計劃的8個項目中,廣州東西南環高速公路於6月通車,新增31.5公裏;梅坎鐵路9月份初步驗收,正線交付裏程99.78公裏;廣州抽水蓄能電站二期工程於6月投入商業運營,成為目前世界上裝機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湛江電廠二期2台30萬千瓦發電機組投入運營;珠海電廠2號機組4月移交商業運營;珠江鋼廠業已試產;廣州中心區23公裏內環路交付使用。另外,續建項目中廣東農網改造部分驗收;廣州轎車項目整車部分全年共生產轎車32208台,廣東工業大學龍洞校區一期的教學綜合樓於12月竣工驗收。 新增的主要生產能力或工程效益:新建公路6282公裏,其中高速公路233公裏;改建公路1288公裏。新(擴)建港口碼頭泊位26個,年吞吐量582萬噸。發電機組裝機容量200.36萬千瓦;11萬伏及以上的輸電線路長度1540.09公裏、變電設備能力1130.20萬千伏安。城鄉電話交換機344.99萬門,移動電話524.41萬戶,長途自動電話交換機設備57130路端,新建微波電路28公裏。 |
||||||||||||||||||||||||||||||||||||||||||||||||||||
五、交通和郵電業 |
||||||||||||||||||||||||||||||||||||||||||||||||||||
全年運輸郵電業完成增加值896.97億元,比上年增長12.5%。貨物周轉量回升,旅客周轉量和沿海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保持快速增長。主要運輸方式完成的業務量如下:
全年郵電業務總量831.4億元,比上年增長53.2%。移動電話、互聯網迅速發展,電話從城市向農村普及,全省村村通電話工程已順利完工。年末城鄉電話交接機總容量1918.45萬門,長途電話業務電路69.41萬條。固定電話用戶1420.16萬戶,增長24.9%,其中農村電話612.99萬戶,增長31.3%。移動電話用戶1252.93萬戶,增長92.3%。互聯網注冊用戶107.5萬戶,增長1.3倍。 |
||||||||||||||||||||||||||||||||||||||||||||||||||||
六、國內貿易 |
||||||||||||||||||||||||||||||||||||||||||||||||||||
國內市場穩中趨旺,假日消費活躍,消費熱點不斷顯現, 消費品零售額穩步增長。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71.95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剔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 11.5 %。其中城鎮實現零售額2907.53億元,增長12.0%,農村實現零售額1164.42億元,增長9.9%。 分行業零售額中,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2894.29億元,增長18.9%,其中大中型企業570.90億元,增長35.2%,占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餐飲業繼續走旺,全年實現零售額646.64億元,比上年增長15.6%。 大中型商業企業經濟效益繼續改善,企業的盈利能力增強,全年盈利麵達63%,商品銷售收入淨額3261億元,比上年增長17.9%;實現利潤23.45億元,增長5.3%。其中零售業實現利潤2.47億元,增長3.4%。 全省貿易業批發銷售5170.16億元,比上年增長9.1%。生產資料市場運行平穩,全省物資供銷係統銷售額211億元,增長8.1%。 城鄉集市貿易市場商品豐富,成交額穩步增長。全年集市貿易成交額1917.36億元,比上年增長5.6%。 |
||||||||||||||||||||||||||||||||||||||||||||||||||||
七、對外經濟貿易 |
||||||||||||||||||||||||||||||||||||||||||||||||||||
對外貿易增幅較大,進出口規模再上新台階。全年進出口貿易總額達1701.0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1.2%。 其中出口919.20億美元,增長18.3%;進口781.85億美元,增長24.8%。對外貿易中,加工貿易進出口穩定增長,進料加工超過來料加工增幅;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加快;三資企業進出口保持領先,集體和私營企業進出口增長迅猛;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快速,比重上升;服裝、紡織麵料、鞋類、箱包和旅行用品、玩具等勞動密集型商品的出口增長相對緩慢。原油進口成倍增長,成品油、原木、紙漿等國內短缺的資源性商品和電子產品、機械設備的進口增長較快。對各大洲的進出口貿易進一步拓展,對主要貿易夥伴的進出口保持增長,進出口貿易額排前10位的國家和地區依次為:香港、美國、日本、台灣、韓國、德國、新加坡、英國、馬來西亞和泰國 。 |
||||||||||||||||||||||||||||||||||||||||||||||||||||
八、金融和保險業 |
||||||||||||||||||||||||||||||||||||||||||||||||||||
金融業積極貫徹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不斷強化和完善服務功能,各項信貸業務健康、平穩發展。全年金融機構存、貸款大幅增長。年末各項存款餘額16908.26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4.7%。其中:企業存款餘額6316.25億元,增長19.4%;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8667.29億元,增長8.5%。年末各項貸款餘額11716.9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8.3%。其中:短期貸款餘額8407.37億元,增長15.7%;中長期貸款餘額2079.70億元,增長28.8%。全年現金淨投放752.73億元,比上年少投放107.54億元。 證券市場進一步發展。全年全省(除深圳)新上市股票8隻,籌集資金30.35億元。年末在深滬證券交易所開戶投資A股者466.49萬戶,比上年增長23.2%。境內上市公司共54家,上市股票58隻,其中:A股52隻,B股6隻。總股本218.93億股,比上年增長92.0%。證券市場交易金額(A股+基金)11955億元,比上年增長85.5%。截止年底,全省(除深圳)上市公司累計籌集資金287.30億元,比上年增長39.5%。 保險業務進一步擴大。全省(除深圳)保費收入152.26億元(含外資機構),比上年增長7.1%。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64.89億元,增長7.4%,人身險保費收入87.38億元,增長6.9%。各類保險賠款、給付(退保)支出55.17億元,下降8.1%,其中:財產險賠款支出30.46億元,人身險給付(退保)支出24.71億元。 |
||||||||||||||||||||||||||||||||||||||||||||||||||||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
||||||||||||||||||||||||||||||||||||||||||||||||||||
科技綜合實力增強。年末全省國有企事業單位共有自然和社會科學技術人員91.4萬人(未含中央駐粵單位人員),比上年增長1.5%。全省縣及縣以上國有獨立研究與開發機構、科技情報和文獻機構共474個,高等院校辦科研機構375個,大中型工業企業辦技術開發機構800個;從事科技活動人員15.1萬人;科技活動經費使用總額108億元,比上年增長11.5%。全省已建立省及省以上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150個,經認定的民營科技企業3500家,從業人員24萬人,技工貿收入708億元。 |
||||||||||||||||||||||||||||||||||||||||||||||||||||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
||||||||||||||||||||||||||||||||||||||||||||||||||||
文化事業健康發展。全省共有各類專業藝術團體140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140個,縣級及以上公共圖書館123個,博物館、紀念館130個。廣播電台23座,電視台24座,縣級廣播電視台74座。廣播人口覆蓋率96%,電視人口覆蓋率96.3%。全年發行故事片96部。共出版圖書2.67億冊,報紙34.64億份,雜誌2.59億冊。 衛生保健水平明顯提高。全省有衛生機構8984個,床位16.81萬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26.50萬人,其中醫生11.12萬人,比上年增長2.5%。農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不斷鞏固和發展,全省有縣級醫療機構348個,鄉鎮衛生院1680個,鄉鎮衛生院有床位4.49萬張,衛生技術人員7.97萬人。全省92.4%的村有鄉村醫療點,鄉村醫生、衛生人員有4.40萬人。農村衛生保健工作繼續推進,全省全部的縣(市、區)均通過農村初級保健的省級審評,實現了2000年人人享有初級保健的規劃目標。農村清潔衛生水普及率達98%,自來水普及率達70.3%,衛生戶廁普及率達65.2%。碘鹽覆蓋率達97.1%。食品衛生監測合格率為91.4%。 體育事業成績顯著。全省體育健兒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3人破6項次世界紀錄,13人獲36個世界冠軍,2人破5項次亞洲紀錄,23人獲29個亞洲冠軍,203人獲156項次全國冠軍,4人破6項次全國紀錄。《奧運爭光計劃綱要》實施情況良好,廣東選手在悉尼奧運會上共獲得2枚金牌,4枚銀牌,1枚銅牌。在首屆全國體育大會上,廣東共獲37項金牌,位居全國第一。《體育法》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在全省得到廣泛貫徹實施。中、小學校實施《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施行率、達標率、優秀率分別為95.0%、93.6%和24.7%。 |
||||||||||||||||||||||||||||||||||||||||||||||||||||
十一、環境保護 |
||||||||||||||||||||||||||||||||||||||||||||||||||||
環境保護事業有新發展,全省環境質量有所改善。城市空氣質量略有好轉,全省大部分城市飲用水源水質清潔,江河水質總體上有所改善。年末全省各類環境監測人員1841人,增長8.2%。全年完成環境汙染限期治理項目2747個,投入13.0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3倍和1.6倍。全省共建成煙塵控製區94個,控製麵積2526.10平方公裏。環境噪音達標區126個,麵積1049平方公裏。自然保護區153個,總麵積299.50萬公頃,其中陸地麵積86.22萬公頃,約占全省陸地麵積的4.8%。開展生態示範區創建工作,建成國家級生態示範區1個,在建5個,生態示範區麵積177.82萬公頃,年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製度執行率98.9%,建成項目“三同時”執行率99.6%。“—控雙達標”工作順利完成,全省工業汙染源達標率99.9%。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取得較大進展,已擴展到全省所有設市城市。 |
||||||||||||||||||||||||||||||||||||||||||||||||||||
十二、人民生活 |
||||||||||||||||||||||||||||||||||||||||||||||||||||
居民收入繼續增長。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6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54元,扣除物價因素,分別比上年增長4.7%和0.9%。一部分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比較困難。 全省在崗職工工資總額1029.42億元,比上年增長7.3%。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3545元,增長10.6%,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8.2%。 城鄉居民住宅建設步伐加快。全年城鎮竣工住宅麵積3801.17萬平方米,農村竣工住宅麵積4269.77萬平方米,比上年分別增長4.2%和0.4%。 社會保險擴麵征繳取得突破性進展。年末全省參加社會養老保險998.3萬人,比上年增長87.6%;參加失業保險748.48萬人,增長69.8%;參加工傷保險960.65萬人,增長14.9%;參加醫療保險350.34萬人,增長182.5%;參加生育保險職工231.57萬人,增長10.2%;173.70萬離退休人員享受了社會養老待遇。社會保險基金全年征繳185.57億元,比上年增長40.8%。年末全省社會保險基金金額254.23億元,增長40.0%。 社會福利事業繼續發展。全省有各類社會福利院2149個,床位7.69萬張,收養5.29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1.1%、6.9%和11.9%。城鎮各種社區服務設施4720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787個;便民利民服務網點10836個。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製度日趨完善,全省143個市、縣、區已全部建立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製度,全省得到最低生活保障的有34.8萬人,投入保障資金2.3億元。農村社會保障網絡建設繼續鞏固,全省已有1584個鄉鎮建立農村社會保障網絡。 |
||||||||||||||||||||||||||||||||||||||||||||||||||||
注:1.本公報各項統計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公報中國內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和勞動生產率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人口有關數據因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仍在彙總核查中,人口數據將按國務院統一要求另行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