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委、市政府印發《梅州市推進水利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梅州水利高質量發展2025年目標任務和2035年遠景目標。
《意見》提出,到2025年,我市防洪減災工程體係進一步完善,梅州水網主骨架基本成型,水資源剛性約束製度執行有力,碧道骨幹網絡基本建成,水利工程綜合效益充分發揮,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麵提升,水利高質量發展走在全省前列;到2035年我市將建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相適應的水安全保障體係,基本實現水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意見》重點圍繞加快構建梅州水網、築牢防洪安全屏障、建設梅州幸福河湖、加強鄉村振興水利保障、推進水資源集約安全利用、促進水文化水經濟融合發展、推進水治理能力現代化等方麵,繪製梅州水利高質量發展藍圖。
《意見》提出,加快構建梅州水網,完善與區域發展格局相適應的水資源配置格局,完善供水水源工程體係,優化水庫空間布局,推動縣級以上城市實現雙水源、多水源供水,同時加快城市應急備用水源工程建設,加強農村抗旱應急備用水源工程建設。築牢防洪安全屏障,完善江河安瀾的防洪減災體係,力爭到2025年梅州城區防洪能力不低於100年一遇,縣級中心城區防洪能力不低於50年一遇,中心鎮(重點鎮)區防洪能力不低於20年一遇,提升極端天氣下水旱災害風險應對能力。
在建設梅州幸福河湖方麵,《意見》提出,持續強化河湖長製,抓實抓細“河長+警長”“河長+檢察長”機製,進一步完善河湖管護長效機製,深入持續推進河湖“清四亂”“五清”常態化規範化,形成河湖管理保護合力;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係統治理,建立生態保護修複管理和體製機製,強化礦山治理和管控、河湖生態流量保障,持續強化水汙染防治,加強水土保持綜合防治,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高質量建設碧道,統籌推進以“韓江潮客文化長廊”為主題的碧道建設,打造安全行洪通道、自然生態廊道、文化休閑漫道及生態活力濱水經濟帶,力爭到2022年全市建成181公裏碧道,到2025年建成276公裏碧道。
在加強鄉村振興水利保障方麵,《意見》提出,強化農村供水安全保障,加快農村水利設施建設,加強農村水利設施管護,力爭到2025年,農村生活飲用水水質合格率達90%以上。
在推進水資源集約安全利用方麵,《意見》強調,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堅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嚴格用水控製總量,全市年用水總量控製在23.73億立方米以內;加強取水許可管理,規範取用水行為。開展取用水管理專項整治行動,分類施策推進整改,力爭到2025年,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提高到0.535,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浮率達到省要求,蕉嶺縣、梅縣區完成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深入實施節水行動,強化高耗水行業用水定額管理, 開展節水評價;健全用水效率控製指標體係,將節水主要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係;嚴格貫徹落實《梅州市節水行動實施方案》,加強用水計劃和定額管理,推動工業、農業用水方式由粗放型向節約集約轉變,工業和城鎮生態用水推廣使用再生水、 雨水等非常規水,推動水資源高效利用。
《意見》還提出,傳承弘揚先進水文化,打造綠色水經濟新業態,促進水文化水經濟融合發展。加強依法治水管水,加快推進智慧水利建設,健全水利工程管理體係,加強水利工程安全風險防控,夯實水利人才科技支撐,推動水治理能力現代化。(記者李豔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