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頔 鄒錦華 通訊員 林小麗 辛彥博 黃燕戀
“強化‘預報預警預演預案’措施,是防範流域水旱災害風險的關鍵抓手。”廣東省韓江流域管理局防汛科科長餘先旭說,“依托流域各地市水文部門落實‘四預’措施,是今年流域水旱災害防禦工作的重點。”
與百姓生命安全息息相關的水情數據和洪水預警信息,能否精準地發送給每位相關群眾,在防災減災中的作用是否充分發揮?日前,記者來到韓江流域的廣東省梅州市尋找答案。
“一傳十,十傳百”
“市水文局、洪水風險預警:受第9號台風‘盧碧’影響,8月5日下午到7日,預計梅州市梅江區有暴雨到大暴雨,總降雨量100毫米~150毫米……請沿河村鎮、各相關單位和社會公眾及時做好防禦及避險減災工作。需防範強降水引發的山區地質災害和城市內澇。”大埔縣茶陽鎮萬川居委村民組長饒長興拿出手機,向記者展示8月5日11時28分、12時27分收到的兩條防汛預警信息。
一旁的廣東省水文局梅州分局水情科科長江平做著解讀:“我們局的水雨情報服務係統目前有6800多個用戶。係統會根據水文測報數據和設置好的條件,把預警信息發送給市、縣、鄉的防汛責任人以及村幹部,由村組負責人傳達給每位村民。”
“收到這樣的信息後,我會通知大家提前做好防範準備。”饒長興負責的街道有居民和商戶100多戶,挨個通知需要較長時間,“鄰居對門互相喊一下,一傳十,十傳百,這樣就快了。家裏有老人的,大家也都相互幫扶一下。”
饒長興介紹,結合村民住的較為集中、彼此熟悉的特點,傳遞預警信息時,他們會采取相互叫喊提醒的方法。以他為中心點,將消息迅速擴散至每家每戶。“水大的時候就用廣播,告訴大家往高的地方轉移。”饒長興指向旁邊一棟樓的樓頂,那裏安裝著兩個喇叭。
“8月5日那天就來通知我了。”劉燕蓀經營的理發店離饒長興家不遠,她說,台風“盧碧”到來之前,組長就把預警信息傳遞到她家,“我們隨時準備撤離。”
梅州水文部門在村組醒目位置的牆壁上設置了一根水尺,分別標注著警戒水位、藍色預警、黃色預警、紅色預警的高度,旁邊有1998年3月10日、2006年6月1日等時間標記。最高的“1996年8月8日”接近3層樓的樓頂。“這是曆史洪水淹沒過的位置。”廣東省水文局梅州分局工程師呂福水看向標牌,“在這裏設立水尺,就是要村民增強避險意識,收到預警信息趕緊采取措施,按照預案預演的方式及時轉移。”
“洪湖水,浪打浪”
8月8日晚7點多,吃過晚飯的鍾鑫正在自家飯店大廳喝茶看電視,屋外下起了雨,“不用擔心,如果水漲得快,會放歌的”。鍾鑫經營的飯店位於梅縣區鬆口鎮,對麵就是梅江。
“‘洪湖水,浪打浪’在我們鎮有特別的意義。”鍾鑫說。
據了解,鬆口鎮政府在收到水文、三防等部門的超預警水位的預報信息後,會利用鎮上的大喇叭播放《洪湖水,浪打浪》,及時向鎮裏的居民、商戶發出轉移信號,播放的頻率越高,意味著來水越大。這首人們耳熟能詳的民歌,成了鬆口鎮的預警歌曲。鍾鑫說:“聽到這個音樂,大家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有1200年曆史的鬆口鎮是“嶺南四大古鎮”之一。除了古老的建築外,水文設施如今成了鎮裏的新標誌。在碼頭迎賓廣場,豎立著一個10多米高的“四色柱”,自下而上分別為藍、黃、橙、紅色。“設在這裏是因為平時有很多百姓來廣場散步休閑,大家容易看到。”江平說,“比如我們發布藍色預警,村民就知道水位會到達哪個高度。有了這個概念,就會采取相應的避險措施。”
在梅江邊一座古宅的外牆上,也有一高一矮兩把水尺,分別標注著預警水位和警戒水位,與茶陽鎮的類似,有曆年洪水高度的記錄。“我對這些數字都有深刻印象。”鍾鑫說,“看到預報信息,我就知道水位大概會到房子的哪個位置,按照演練過的方式往上跑就行了。”
在梅州,這樣的“科普水尺”還有很多。在蕉嶺縣新鋪水文站牆外的水尺旁邊,是石窟河洪水預警標誌牌,不同高度上寫著相應的文字:“紅色預警,及時避險,轉移至安全地帶;橙色預警,減少外出,視情況及時避險;黃色預警,遠離江河水域……”水文站副站長陳遠奎說:“現在村民都有防汛避險意識,比如低窪處的村民,收到預警信息後會暫時住到高處的親戚家去,鎮上的車輛也都會停到縣裏地勢較高的位置。”
利用水尺等設施進行防汛知識科普,讓百姓知道怎麼做;結合各鎮村的“土辦法”快速傳播預警信息,讓群眾知道什麼時候做。這已成為梅州市探索出的打通防汛預警預報“最後一公裏”的特色路徑。
“更快更準更周到”
“這次台風‘盧碧’防禦,依據《梅州市防汛防旱防風防凍應急預案》預警信息發布要求,一共發了4.5萬條短信。”在梅州市水文情報預報中心,江平邊演示韓江流域水雨情預報預警係統,邊向我們介紹預報預警信息發布的情況。
在係統“短信人員管理”界麵可以看到,除了人員的姓名和電話號碼外,還有“組別”一欄,標示著不同單位和地點。“這是為了讓服務更精準。比如係統根據相關水文站的提示信息,預測局部地區將出現洪水過程,那麼我們隻會向該區域受影響的用戶發送預警信息,提高精準度的同時,避免引發不必要的恐慌。”江平說。
依托梅州水文情報預報中心精準的預報,廣東省韓江流域管理局開展流域洪水預演工作,利用實時降雨數據和預報洪水結果,采用三維動畫仿真技術,模擬流域重要防洪重鎮的洪水動畫,預演洪水淹浸過程和影響範圍,確定受影響區域和需遷移人員,以便有針對性地發出預警。
“預警信息直達每個相關群眾,讓他們既知道什麼時候該避險,又清楚應當怎麼做才能保證安全。”廣東省水文局梅州分局黨委書記、局長餘華章說,“在省水文局統一部署和指導下,今年我們啟動了水文測報一體化服務體係建設,力爭到2023年,實現市縣級水文測報能力和服務水平的全麵提升,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提供更快更準更周到的水情預警預報服務,保障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