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加快梅州經濟發展?招商引資,是一個非常有力的答案。
8月16日,梅州全市招商引資工作大會召開。會上,梅州6支市級駐外招商隊領旗出征。
與之相配套的,是梅州市先後製定完善的“1+1+X”招商引資政策體係,不斷健全的招商機製,重點盤活的招商要素資源。
走出圍龍,招商引資促振興,梅州發出的信號清晰且有力:全力以赴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奮力推動梅州蘇區加快振興發展。
梅州想在招商引資的競技場上跑在前,不再是一個項目,一個縣(市、區)的事,必須站在全市層麵,瞄準蘇區梅州振興目標。
看到差距、找準機遇、謀求突破,梅州上下在蓄力,更在努力,下大力氣引進一批投資大、產出高的“打糧食”項目,為梅州經濟發展鞏固“穩”的基礎、增添“進”的動力。
●南方日報記者 黃培強
魏麗文 梁時禹
組建新隊伍 構建聯動的“共享機製”模式
就職於大埔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的應文正,是梅州市駐上海招商隊的一員。一個多月前,梅州市委組織部下發《關於抽調優秀幹部組建市級駐外招商隊和招商工作專班的通知》(下稱《通知》),他第一時間報了名。
“梅州的生態優勢、蘇區優勢非常突出,我是浙江人,比較熟悉長三角地區,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梅州的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應文正的話語很簡單,也非常堅定。
在全市範圍內選拔41名優秀幹部,組建全市招商工作專班,以及駐北京、上海、廈門、廣州、深圳、珠海6支市級駐外招商隊。力度之大,為梅州近幾年來所罕見。
在梅州市商務局副局長李洪濤看來,這是梅州招商引資工作的一次突破,“突破部門壁壘、地域壁壘,真正實現全市‘一盤棋’抓推動、‘一張網’抓落實、‘一股繩’抓實效。”
過去,梅州各縣(市、區)均有組建招商隊伍,在項目引進方麵作出了一些積極探索,並取得相應的成效。但與梅州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與需求,仍有一段很長的距離。
謀事在人,成事在人。要開穩開好招商引資這艘大船,優秀的掌舵手至關重要。
與過往組建招商隊伍不一樣,此次梅州將隊伍的組建範圍放至全市。根據《通知》,招商隊的組建主要采取個人報名、單位推薦與組織點將相結合的方式,重點把關人選的德才表現、工作能力、發展潛力,以及是否具有招商專業素質等方麵。簡而言之,即“選賢與能”。
於外,梅州組建駐北京、上海、廈門、廣州、深圳、珠海6支市級駐外招商隊。
於內,梅州組建市招商工作專班,形成內外聯動的招商引資工作新格局。
“對在招商引資中作出重要貢獻的幹部,按照有關規定予以通報表揚、嘉獎或記功;對表現突出並且一貫優秀的幹部,大膽提拔使用或晉升職級……”為激發幹部隊伍活力,梅州健全激勵機製,進一步樹立“能者上、優者獎”的鮮明導向。
與此同時,梅州還相應成立市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各位副市長及市委、人大、政協各一名領導任副組長,加強對全市招商引資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
“如今我們成立了工作專班,可以在全市層麵統籌管理招商引資工作,聯動各縣(市、區)招商隊實行項目流轉。”李洪濤說,工作專班下分產業研判組、招商服務組、項目推進組,為駐外招商隊提供後勤保障,在招商引資方麵實現內外聯動。
何為項目流轉?簡而言之就是根據項目的研判進行梅州市域內的跨縣(市、區)流動,促進要素資源合理配置,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梅州已經初步建立起了市、縣(區)招商隊協調聯動和信息共享機製。”梅州全市招商引資工作大會上,梅州市副市長蔣鯤表示,將以項目落地動工建設為標準,繼續加強招商隊和各縣(市、區)招商工作績效考核,定期通報,形成各招商隊、各縣(市、區)招商引資“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
明晰新方向 破除當前“小進即滿”的心態
“招商引資就是我們當前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關鍵一招。”
今年以來,從全市到各縣(市、區)的重要會議都提出要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切實把招商引資作為加快梅州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
喊響口號,並不是梅州的終極目標,讓口號“落地”才是梅州當前的努力方向與擔當。
從公開的數據來看,與周邊地區相比,梅州不僅經濟基礎薄弱,而且在招商引資力度和成效上也存在較大差距:一是項目數量、投資總額少,二是年度投資完成率低。
麵對經濟下行壓力,梅州招商引資的弊端愈發明顯,也為梅州敲響了警鍾:招商引資,必須不滿足於當前的“小富即安、小進即滿”現狀。
在召開全市招商引資工作大會前,梅州已經為招商引資工作搖旗呐喊——製定出台《關於大力推進招商引資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梅州市加快實體經濟振興發展若幹措施》,以及包括項目研判聯席會議機製、駐外招商隊管理辦法等係列規章製度。
“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和自身資源優勢,圍繞市場需求和國家、省產業扶持方向,瞄準新一代電子信息、汽車製造、智能家電、生物醫藥、食品飲料、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開展產業招商。”全市招商引資工作大會上,梅州市委書記馬正勇多次強調。
今日梅州,以更大的支持力度、更加簡潔明了的政策條款、更加方便操作的具體舉措,推動實體經濟加快發展,為招商引資工作定下了新的方向,新的目標。
以6支市級駐外招商隊為主,梅州明確了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廈漳泉等重點招商區域,按照各個區域的招商目標任務相同,招商引資方向不同的原則推進。
如京津冀區域,重點根據最新政策導向,積極招引大型央企或鄉賢企業來梅,投資發展政策驅動型、資源開發型產業。
而長三角區域,則瞄準世界500強、中國500強、民營企業100強或科技創新型企業進行重點招商,力爭引進一批對梅州市現有產業具有整合、引領作用的鏈主企業、頭部企業、龍頭企業。
對於駐外招商新拓展地區,廈漳泉區域招商隊重在引進與梅州市現有產業相銜接配套的食品加工、礦產資源深加工、生物科技、對外貿易等領域優質企業,拓展梅州市產品銷售市場、延伸產業鏈條。
“可以說我們的思路是非常清晰的,目標也是很明確的。”梅州市駐北京招商隊隊長賴展新表示,目前招商隊已經對接數家央企,在招商政策與方向上進行了交流。
在《關於大力推進招商引資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梅州明確了招商引資目標任務,新簽招商引資納統項目實際投資每年增幅不低於6%。
具體而言,2022年至2025年,全市招商項目計劃投資總額累計2100億元以上,其中投資超50億元工業項目10個以上,投資超10億元工業項目30個以上,投資超1億元工業項目200個以上,落戶梅州綜保區加工貿易企業40家以上,項目當年實際投資占計劃投資總額的20%以上。
凝聚新合力 形成發展的“榕樹效應”格局
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中比體量、比質量、比落地、比服務,在招商引資項目推進中賽力度、賽進度、賽效益、賽成績,梅州沒有旁觀者,努力形成“人人關注招商引資、人人參與招商引資”工作格局。
6月,作為梅州市印製電路行業協會副會長單位的梅州科捷電路有限公司,受聘為梅江區招商引資顧問單位。
“我們公司積極借助項目契機,邀請優質的上下遊企業客戶落戶梅江區。”梅州科捷電路有限公司經理張如慧認為,帶動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在周邊落戶,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對於企業自身發展是有益的。
以商招商,是梅江區擴大“朋友圈”的重要舉措,也是該區電子信息產業延鏈、補鏈、強鏈的關鍵環節。
2022年上半年,該區完成新簽合同項目12個,計劃總投資80.6億元,均已取得用地或廠房。此外,還有21個項目在談,計劃總投資164.45億元。
重在招大引強促優,延鏈補鏈強鏈,形成發展的“榕樹效應”,梅州做足功課,答好招商引資新考卷。
立足梅州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結合承接珠三角產業梯度轉移工作,以為廣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區的產業延鏈、配套為目標,梅州梳理形成《重點對接省級行業協會清單(第一批12家)》《重點對接省屬國企清單(第一批6家15個產業板塊)》《重點對接目標企業清單(第一批80家)》。
同時,針對產業鏈薄弱環節,通過發放問卷和現場調研,梅州梳理了本地81家重點企業產業鏈、供應鏈情況,針對銅箔—高端印製電路板、汽車零部件等15個產業招商方向分析研判,形成了《梅州市重點企業上下遊供應鏈招商對象清單(第一批200家)》。此外,還梳理出鄉賢企業的清單,提升精準招商水平。
牽一發而動全身。當前,梅州全市上下牢固樹立招商引資“一盤棋”意識,突出工作重點,通過駐外招商隊前方尖兵突擊、各級各部門後方支援、動員社會各界共同營造良好營商環境,以強力招商引資推動梅州經濟高質量發展。
“梅州工商聯就是各位企業家的‘娘家’,來梅州都可以到‘娘家’坐一坐。”7月27日至28日,廣州市民營企業考察團一行來梅考察期間,梅州市工商聯充分發揮橋梁紐帶和助手作用與廣州工商聯加強交流合作,並為廣州市民營企業家建立專職聯絡員機製,負責聯係溝通、協商辦理等相關工作。
搞好招商引資,對外溝通聯係是前提,保障項目落地才是關鍵。梅州千方百計保障項目用地用能需求,全力解決項目落地遇到的難點堵點問題。
為把有限的資源要素集中用在“打糧食”項目上,梅州連續出台了《關於自然資源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保障產業用地的若幹政策措施》《關於創新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若幹措施》等政策措施。
8月12日,“客家講壇·優化營商環境”專題報告會上,梅州再次明確堅持“用戶思維”,加快創建市場主體認可、人民群眾滿意的一流營商環境:減審批、優服務,加強項目落地全流程管理服務,堅決兌現對企業的優惠政策承諾,用心打造懂企業、懂市場、懂群眾的陽光高效廉潔政府。
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當攻堅克難的奮鬥者,今後梅州的招商引資目標、思路、舉措已經明確,關鍵是抓落實。
“全市上下要橫下一條心、鉚足一股勁,下重拳、出硬招,迅速掀起新一輪招商引資熱潮。”全市招商引資工作大會上,奮進的號角持續吹響。
■名詞解釋
“1+1+X”招商引資政策體係
1
以梅州市委、市政府名義製定《關於大力推進招商引資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對招商引資工作進行總體部署,明確目標任務、招商重點、體製機製及要素保障。
1
以梅州市政府名義出台《梅州市加快實體經濟振興發展若幹措施》,其中招商引資政策是重中之重,將為招商引資落地項目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X
圍繞《意見》和《政策措施》,製定了一係列規章製度,包括項目研判聯席會議機製、駐外招商隊管理辦法、績效考核管理辦法、產業招商負麵清單等,後續將根據實際逐步完善。各縣(市、區)、梅州高新區目前正在參照市級文件政策,修訂完善相關的招商引資措施,共同構建全市完善的“1+1+X”招商引資政策體係。
■聲音
嘉應學院縣域經濟研究所所長閆恩虎:
以強力招商引資
推動高質量發展
經濟要發展,項目是支撐,招商是關鍵。招商引資能帶來外來資本、新觀念和新技術,是推動發展的源頭活水。對於地處粵北山區的梅州而言,招商引資的重要性是什麼?應該如何走好“招商引資”這一步棋?就此問題,南方日報記者采訪了嘉應學院縣域經濟研究所所長閆恩虎。
南方日報:招商引資如何為梅州高質量發展蓄能?
閆恩虎:招商引資是高質量發展的強力引擎,是貫穿經濟工作的“生命線”。招商引資卓有成效,項目建設、產業發展、財政稅收、就業落實、民生福祉等也就有了充分的保障。
梅州市第八次黨代會提出,今後五年梅州要大力發展以先進製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做強先進製造業,關鍵是項目,項目的增量關鍵在招商。
先進製造業基礎薄弱,產業鏈不夠強、不夠完善,能夠“打糧食”的大項目較少,這些仍是梅州市情最大的短板所在。梅州麵臨既要做大總量,也要做優質量的雙重壓力。想要化解這種壓力,就必須以招商的新突破,積蓄發展的新動能。
梅州地處粵閩贛邊界,是海西經濟區與粵港澳大灣區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地區,區位優勢明顯。但這些優勢目前還沒有完全轉化為發展優勢,需要通過招商引資進一步把資源盤活。
從現階段來看,招商引資是拉動梅州經濟增長最直接、最管用、最有效的途徑。
南方日報:您認為梅州招商引資還需要在哪些方麵進行重點發力?
閆恩虎:梅州經濟總量小,與國內同類型地區的發展差距有拉大趨勢,外源型發展是當前的必經之路。因此,梅州迫切需要做好以下四個方麵的工作:
一是用足用好政策機遇,將發展紅利轉化為發展動能。根據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以及《“十四五”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規劃》的相關要求,爭取國家產業集團或研發中心等在梅州布局,盡快將本地資源優勢轉化為產能。
二是深化招商引資工作,夯實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實體基礎。招商引資的重點應該放在與梅州資源優勢、市場影響力、科技裝備和區位聯結相對應的領域,比如智能製造、信息科技、生物醫藥、綠色食品、新型能源和新型建材、旅遊設施及農業裝備產業等。這裏需要說明一點,要全麵理解實體經濟,不要把實體經濟等同於製造業。應該說,基於人類智能和體力創造的,都屬於實體經濟,它是相對虛擬經濟而言的。虛擬經濟指的是基於財富幻想形成的投資領域,比如收藏拍賣、房地產及股票炒賣、虛擬貨幣等。因此,目前梅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壯大實體經濟”,實質上就是經濟的全麵發展。
三是根據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總體規劃要求,全麵建設好本地的物流設施和物流環境。物流設施主要是道路規劃、倉儲建設、市場布局和流通管理設施(如商檢等)以及信息處理設施,重點是節約流通成本,減少在途時間,要點是信息處理。物流環境包括法規建設、去地方保護主義意識和設施的充分合理利用。建好物流設施,打好物流基礎,讓綜保區這一重要平台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留得住企業。
四是加強校地合作,強化人才力量的支撐。根據省委、省政府關於省內公共服務均等化以及《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的決定》,積極爭取農工類省屬高校或職業技術學院整體遷移梅州或聯合辦學,全麵提升梅州的人力資源素質和科技裝備實力,從根本上推動實體經濟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