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
    字體:
    對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梅州市商務局 工作動態 借力廣交會,梅州融入“雙循環”大格局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府機構 > 市商務局 > 工作動態
借力廣交會,梅州融入“雙循環”大格局
來源:南方日報   時間:2021-10-22 16:36:56   瀏覽:-
字號:

  10月14日,第130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下稱“廣交會”)開幕,豐順縣培英電聲有限公司是梅州參展企業之一。此時,距離培英電聲在廣交會上完成第一個出口訂單已經過去了約20年。如今,連續參展的培英電聲不僅在中東地區、南美洲地區、東南亞地區等搭建起穩定的客戶群體,年出口額超過4000萬美元。

  “借勢登高,向外發力”的培英電聲是梅州企業借助廣交會舞台拓展海外“朋友圈”、擴大“梅”字號產品影響力的縮影。

  今年以來,梅州外貿跑出上揚曲線。相關數據顯示,1—8月,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73.5億元,同比增長17.1%。其中,40家重點外貿企業共實現進出口46.6億元,占全市進出口總額的63.5%,同比增長10.6%。

  廣交會是梅州產品麵向世界的重要通道,也是城市實力的展示窗口,為城市吸引更多目光,贏得更多機遇。

  受疫情影響,廣交會采取線上線下兩種方式進行,梅州的黨委政府和企業都格外關注。展會之外,在原材料價格上漲、出口貨運受阻以及電力供應波動等多重因素影響下,梅州如何抓住此次機遇,融入“雙循環”大格局,實現經濟新發展?

  及早部署▶▷

  全心全意服務好參展企業

  展位內,產品琳琅滿目,參展企業工作人員繪聲繪色地向訪問展位的客戶介紹產品;展位外,來自全球的客戶絡繹不絕、接踵摩肩,豐富的展位讓人眼花繚亂。

  近8000家企業參展,其中進口展有歐洲、美國、加拿大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92家企業線下參展,包括一批世界500強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本屆廣交會是疫情下全球規模最大的實體展會。這場交易盛宴,熱鬧程度可見一斑。

  其中不乏梅州企業的身影。本屆廣交會,梅州分團線上參展企業共有87家,與上屆持平;線下展共有40家企業,其中品牌展位企業20家、一般性展位企業20家。“本次參加線下展的企業在涉及陶瓷、節日用品、家居用品領域企業最多。”梅州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本屆廣交會,梅州分團線上參展企業共有87家,線下展共有40家企業。  南方+ 董天健 拍攝

本屆廣交會,梅州分團線上參展企業共有87家,線下展共有40家企業。 南方+ 董天健 拍攝

  廣交會是城市產業的展示窗口,麵向全球,產品的品質便是城市形象的象征。同時,廣交會也是融入“雙循環”的突破口之一,為城市吸引更多目光,贏得更多發展機遇。

  意義深諳於心。為此,梅州提前謀劃、及早部署,全力以赴服務好參展企業。

  時間撥回一個月前。梅州市商務局辦公樓內,電話鈴聲不斷,工作人員一邊接聽著,一邊穿梭於不同辦公室內,辦公氛圍火熱。為了做好廣交會的籌備工作,業務科室已加班多日,每個工作人員早已將工作計劃爛熟於心:做好展前動員、做好參展培訓、加強督促指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企業是參展的主力軍。“想參加廣交會的企業數量不少,了解參展步驟的卻不多。”上述負責人說。線下展會如何參加,有無條件?進入線下展會是否需要核酸檢測證明?線上展會如何上傳產品信息……麵對種種疑問,梅州采用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企業參展意願、需求和建議。

  針對個別企業存在的特殊情況,還派出專門的工作人員上門進行服務。“我們要求各縣(市、區)科工商務局加強對轄區內各參展企業的管理服務,做好參展企業的組織動員,逐個企業、逐個展位落實責任,確保完成梅州分團參展布展任務。”上述負責人說。

  了解政策,用活政策,全力幫助企業更好地利用廣交會這一平台。梅州市商務局聯合市司法局召開第130屆廣交會梅州分團業務培訓暨政策宣講會,由業務人員對中央到市的穩外貿政策進行宣講、解讀,並邀請律師向參展企業講解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法律知識,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國內市場,促進梅州市外貿促穩提質。

  客戶是市場的中心。梅州市還發動廣交會參展企業在參展的同時,積極參與進場采購並主動邀請其國內外客戶赴會采購。據統計,截至9月25日,梅州市共發出采購商邀請函1000多份,已在廣交會境內采購商辦證平台申請證件辦理的客商共有541人,完成目標任務的54.1%,在全省商務係統位居前列。

  深化合作▶▷

  利用廣交會平台拓展“朋友圈”

  “這是我們研發的新產品,在選材、音質方麵,我們都做了比較大的提升,適用於多種車型。”展會現場,豐順縣培英電聲有限公司經理張銳正與國內客戶介紹自家的產品。與往屆的廣交會不同,這次培英電聲對準了國內市場,助力開拓國內銷售渠道。“這幾天,我們已經簽下了300萬美元的訂單,要加班加點生產了。”說起這幾天的業績,張銳喜上眉梢。

  培英電聲落戶於豐順縣,是一家汽車音響和用品研發及生產的企業,主要銷售喇叭、音箱、功放等電聲係列產品。“我們85%產品銷往中東、南美洲、南亞等80多個國家及地區。2020年,我們銷售的汽車音響達到3萬套,在墨西哥、巴西等國家賣得很不錯。”張銳說。

  國外疫情蔓延,梅州不少外貿企業開始瞅準國內市場,內外雙向發力,依靠內外市場“兩條腿”走路,培英電聲也不例外。

  “本屆廣交會以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為主題,我們調整了產品的定位,過去重定製,今年重大眾。”張銳解釋,定製產品在某一方麵特別突出,不一定適用於所有的客戶;大眾化產品各方麵比較均衡,基本能適用於所有的客戶。

  堅持擴大內需,更多依托國內市場,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對於外貿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轉變。

  張銳更堅信廣交會在經濟結構調整上帶給企業的作用。“廣交會於培英電聲來說,不隻是交易的渠道,它還見證著培英電聲的壯大。”

  早在2000年,培英電聲便跟隨梅州分團參與廣交會。憑借廣交會平台,培英電聲不僅收獲了穩固的常客,更開啟了國外市場開拓之旅。曆經近20年,從生產揚聲器的五金配件到現在汽車音響和用品研發及生產,從人工生產零配件到如今自動化流水線生產、組裝產品,從1個國家的小訂單到50個國家的大訂單,在廣交會的舞台上,培英電聲在暗流湧動的市場闖出一片天地,實現年銷售額超3億元。

  培英電聲是“梅”字號企業走出圍龍,登上國際舞台,與多國經貿合作持續深化的企業之一。而廣交會在其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去年,梅州與主要貿易夥伴進出口增長勢頭良好。據梅州海關統計,2020年,梅州市進出口99億元,其中,出口86.8億元,進口12.2億元。

  “數以萬計的海外采購商帶著訂單參展,廣交會依舊是山區企業擴展外貿出口銷售的重要渠道。特別是在國外疫情形勢不容樂觀的情況下,參與廣交會是企業擁抱全球化發展的一個機會。”廣東省委黨校教授陳鴻宇認為,未來的廣交會不僅是企業展示形象、實力的平台,更能為企業接觸全球供應商提供渠道,幫助梅州企業了解行情、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

圖為兩名參展商向網友解說產品。  南方+ 董天健 拍攝

圖為兩名參展商向網友解說產品。 南方+ 董天健 拍攝

  借勢登高▶▷

  規劃品牌謀求更大發展

  廣交會被譽為我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如今已步入新時代。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省新媒體與品牌傳播創新應用重點實驗室主任段淳林在廣交會專家訪談會上說:“廣交會正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這個新時代也標誌著廣交會的四大轉變:首先,從貨物貿易為主,向貨物服務技術全方位貿易的轉變;第二,從出口促進為主,向進口出口並重,促進貿易平衡發展轉變;第三,從展會為主向展會與會議相結合的轉變;第四,從線下為主到線上和線下融合的轉變。”

  外貿形勢正在發生改變,由此演變出外貿的新業態、新模式,如跨境電商在外貿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第三方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1.69萬億元,增長31.1%。

  外貿利好的春風正吹向梅州。今年以來,梅州著力加快梅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順利獲得中央財政2021年度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跨境電子商務事項)項目資金2000萬元支持。

  同時,廣東省首個內陸型綜合保稅區也在梅州落地,承載著梅州蘇區的發展潛力與希望。梅州綜保區建成運營後,將更好地帶動梅州蘇區振興發展,拉動外向型經濟發展,對外開放水平將得到明顯提升。

  以本次廣交會為起點,融入“雙循環”新格局,梅州的政企都在發力。

  在本屆廣交會上,廣東輝駿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收獲了一大筆國內的訂單,其明星產品微波爐和烤箱受到客戶青睞。“隨著國內消費市場的升級,公司的內銷占比不斷擴大,未來將會在服務好國外市場的基礎上,繼續開拓國內市場,研發更多國內消費者喜愛的產品。”該公司副總經理宋蘇苑說。

  “接下來,我們將按照梅州市‘十四五’規劃,依托梅州綜合保稅區和中國(梅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推動發展跨境電商、保稅物流等外貿新業態,推動外貿創新發展,加快梅州‘三進一出’工程實施,積極搶抓‘雙區’‘兩個合作區’建設等機遇,釋放更強創新動能、謀求更大對外開放成果。”梅州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說。

  融入“雙循環”,打開國內市場並非一蹴而就。國內消費市場較為成熟,市場競爭激烈,轉戰國內市場需投入更多精力。“梅州企業可從品牌塑造上發力,通過強強聯合做大品牌,形成品牌效應,以此推動雙循環。”陳鴻宇說。

  值得一提的是,在廣交會現場,來自潮州的企業廣東鬆發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鬆發陶瓷”)與國潮IP“永樂宮”聯名打造的係列陶瓷文創產品,成為企業在此次廣交會上的亮點展品之一,引發了許多人關注。

  廣東鬆發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管理部經理陳燕玲介紹,基於國內消費者普遍對日用陶瓷的品牌感知不強,鬆發陶瓷采取了雙品牌策略:一方麵大力發展自主品牌,上線“鬆發瓷器京東自營旗艦店”;另一方麵,加大與京東自有品牌佳佰的合作力度,借助其他品牌獲取更多電商流量和內銷市場增量。

展館內,工作人員正在查看產品。  南方+ 董天健 拍攝

展館內,工作人員正在查看產品。 南方+ 董天健 拍攝

  對話

  廣東省委黨校教授陳鴻宇:

  改變思維提升品質

  助力“梅”字號產品做大做強

  以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為主題的第130屆廣交會在廣州市舉行。過去一年,梅州的外貿經曆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讓企業麵臨運輸難、用工難等問題,影響著梅州企業的出貨速度。

  梅州企業應該如何利用好廣交會這一平台,實現訂單增量?梅州應該如何利用這一窗口,塑造梅州品牌,讓“梅”字號企業、產品走俏全球?為此,南方日報專訪了廣東省委黨校教授陳鴻宇。

  南方日報:在廣交會中,“中山製造”“佛山製造”“東莞製造”等詞非常搶眼,成為它們所屬城市產品的一張名片,對於梅州來說,應該怎樣塑造這樣一張名片?

  陳鴻宇:說起“佛山製造”“東莞製造”這些詞語,一些人會聯想到高科技產物,例如新能源汽車、芯片、智能家電等。他們認為,這些看似先進的東西,是企業競爭的最大砝碼,所以,梅州企業在廣交會上競爭力不足。

  其實,企業有無競爭力的關鍵不在於它被定位為先進產業還是落後產業,而是看市場的需求和產品的質量。廣交會所麵對的國際市場是多元的、多層次的,除了高新技術產業外,也需要一些有競爭力的傳統產業。例如陶瓷,在本次廣交會上,梅州企業帶去的陶瓷就屬於有競爭力的傳統產業。

  諸如“東莞製造”等品牌為什麼如此響亮?內核在於他們對質量的把控。一份性價比高、質量上乘的產品,很難不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其實仔細查看會發現,東莞、中山等城市的產業也不全是高新技術產業,也有傳統產業,例如服裝、鞋、小家電等。這些城市在做傳統產業時,也秉持著精益求精的態度,不斷提高產品質量,使得他們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依然保持有強大的競爭力,這是梅州可以借鑒的地方。

  以陶瓷為例,大埔的陶瓷曆史悠久,製作技藝精湛,色彩優美。在保證製作工藝的情況下,提高產量,降低成本,讓陶瓷既有“工藝品”的屬性,又有“工業品”的穩定性,這樣的“梅州製造”才會在市場上有競爭力。

  南方日報:未來,梅州應該如何借助廣交會這一平台,融入“雙循環”格局,實現經濟增長?

  陳鴻宇:梅州需要改變發展的思維方式。一種就是鏈式思維,另一種是開放式思維。

  為什麼企業接不到那麼多訂單?或者說為什麼將產品上架但無人光顧?首先是因為我們的產品有沒有真的掛到“雙循環”的產業鏈、供應鏈等鏈上去。掛不到鏈上去,就找不到商家。所以要注意培養鏈式思維,產業鏈上缺什麼,企業就生產什麼,這樣才能有穩定的訂單量。

  第二種思維就是開放思維。梅州組織企業參加廣交會的主要目的在哪?除了將產品進行推銷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觀察產業鏈的缺口,然後通過招商引資、平台推介等各項工作,把梅州的企業與大灣區、國家的整個產業供應鏈聯係起來。

  這要求企業不僅要做好本土市場,也要勇於走出去。例如,大埔的陶瓷可以與潮汕地區的陶瓷企業合作,將大埔陶瓷的加工優勢與潮汕地區的出口優勢結合起來,形成龐大陶瓷產業集群。

  在產業集群下,各個企業可以在內部進行分工,從研發、籌募資金、原材料瓷土、瓷泥的生產、陶瓷的加工、瞄準目標市場進軍等,各企業發揮優勢,盡其所能。

  原標題:

  融入“雙循環” 蓄力新動能

  梅州40家企業赴穗參加廣交會,涉及陶瓷、節日用品、家居用品等多領域

  【來源】南方日報·梅州觀察

  【南方日報記者】梁時禹

  【實習生】徐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