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
    字體:
    對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梅州市商務局 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 新業態帶來新動能!電商人走上振興梅州蘇區之路
新業態帶來新動能!電商人走上振興梅州蘇區之路
來源:服務900   時間:2022-08-11 08:33:52   瀏覽:-
字號:

  圖片

    導語


    繼續來關注《我的十年》係列報道,都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自十八大以來,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高歌猛進,一批新產業蓬勃興起,也帶動了電商等新業態迅猛發展。不僅實現了山區百姓“全球購”的欲望,更是解決了農產品上行難題,為梅州老區蘇區振興發展提供了新動能。今天我們就來關注下這個群體,看他們在過去十年取得了怎樣的發展成績和機遇。

  圖片

  這裏,是五華縣潭下鎮百安村上的一個小店鋪,店內擺放著不少潭下當地特色的農特產品,這也是五華潭下鎮電商啟航的地方——百安村農村淘寶店。

  圖片

  圖片

  圖片

  五華縣潭下鎮電子商務服務中心

  負責人張金良:

  這個站點就是建於2015年,它是一個農村淘寶,當時承接的業務是幫助村民網購,後麵成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項目站點,我們大大轉變,從還是幫助村民買貨,到幫村民賣貨,變成農副產品進城的平台。

  張金良是位80後,從小在百安村長大,對家鄉有濃厚的情感。2015年,他辭去從事了7年的服裝設計工作,回鄉搞農產品電商銷售。

  圖片

  圖片

  五華縣潭下鎮電子商務服務中心

  負責人張金良:

  因為潭下一個沒工業,第二個沒高速,高速路口都沒有的,所以說銷售這塊是比較辛苦。

  雖如今已初具規模,但回想起剛起步那幾年,張金良仍不禁唏噓。

  圖片

  圖片

  圖片

  五華縣潭下鎮電子商務服務中心

  負責人張金良:

  我們一幫年輕人,去入戶的時候,農戶都以為我們是騙人的。一直發展到後來,農戶有農副產品接近成熟的時候,他都會過來尋求我們一起銷售。

  今天,張金良也還有個重要的任務,有村民承包了一片複耕複種農田,正值播種,他得去看看順便商量下接下來合作的事宜。

  圖片

  圖片

  村民 張遠雄:

  政府說撂荒地全部都要複耕,現在就我本身,今年的撂荒地都開荒了接近120畝左右,今開荒的就全部種水稻。

  張遠雄在潭下鎮是聞名遠近的種養大戶。他不僅種植有水稻、紅薯類經濟作物,還養雞、豬等牲口,他說,以往農作物成熟後,得找收購商或者拉到圩鎮上販賣,費時費力不說還不一定能全部變現,如今跟張金良的電商服務站合作,隻需考慮種植不用再愁銷路,既提高了收益,也提高了種養積極性。

  圖片

  圖片

  圖片

  村民 張遠雄:

  2012年剛開始(種養)的時候,一家8--9口人,可能就人均近萬元的收入,到現在來說,就人均2萬元左右的收入。

  新業態帶來的不僅農戶收入的提高,也帶動了更多外出青年返鄉創業就業,小夥張龍文就是其中之一。2018年,返鄉探親的他偶然發現家鄉電商行業蓬勃發展,於是便有了回家創業的念頭。

  圖片

  圖片

  圖片

  梅州糕味嘉食品有限公司 張龍文:

  從短視頻做起,因為視頻這塊我專長,所以就通過視頻引流,然後通過電商帶貨,也就是走產品與現在的視頻結合的帶貨模式。

  通過自己的專長,很快張龍文的短視頻賬號“張搞長”就聚集了近7萬的粉絲,獲得了逾60萬點讚,推動了產品銷售。去年中秋前後,張龍文生產的月光糕通過電商平台售出超500萬元,也讓這項舌尖上的非遺煥發了新活力。

  圖片

  圖片

  圖片

  梅州糕味嘉食品有限公司 張龍文:

  所以說電商的最大優勢就在這裏,它隨時隨地可以傳播,能夠傳到各地傳播,不受時間地域的限製。

  無獨有偶,去年剛大學畢業的李翠蓮也有著與張龍文類似的想法。在大學期間李翠蓮就開始接觸電商直播,並發展成為副業。去年參加了三支一扶支農計劃後,李翠蓮回到家鄉當起了鄉鎮工作人員,紮根鄉村也讓她對直播助農更有認知。

  圖片

  圖片

  主播 李翠蓮:

  本身我們家鄉也有好多的農產品,像鷹嘴桃、菩米、無花果,然後還有蛋鴨養殖,然後就想回來盡自己的微薄之力。

  直播帶貨是傳統電商的升級版,也可以說是電商2.0版本。通過源頭直播、源頭直供,省去了中間商等環節,減少了采摘後等待時間,真正提高了農戶的收入。

  圖片

  圖片

  主播 李翠蓮:

  今年帶貨的成績還算可以,因為三月李它的果期是很短的,然後今年,就3天的時間已經帶了差不多700--800斤的三月李。

  在張金良、張龍文、李翠蓮等一批年輕電商人的努力,潭下鎮電商得到迅猛發展。據統計,潭下鎮電子商務行業自2015年蹣跚起步,到2020年電商年銷售額為600萬元, 2021年增至900萬元,年增幅達50%。新業態新發展,已成了拉動潭下經濟增長的又一亮點。潭下電商的發展不是個例,在政府和行業協會的推動下,2017年五華縣成功申報成為廣東省省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2018年升為國家級。目前,五華縣建成鎮級電商服務中心16個,村級服務站點300餘個,行政村覆蓋率達72.46%,通過構建三級電商服務體係,形成濃厚的電商氛圍,助推五華經濟發展。

  圖片

  圖片

  圖片

  五華縣電子商務協會 

  會長 宋偉東:

  農村產品出村進城收入占當地農副收入比重明顯上升,2021年實現網絡交易額26.33億元,對比上一年增長15.48%,2022年上半年實現網絡交易額13.67億元,為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梅州這片全境屬原中央蘇區的紅色土地上,電子商務積極為老區蘇區振興起促進作用。平遠、大埔、五華、興寧、豐順等先後獲評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目前,全市已建成重點電商產業園10個,重點企業160餘家,年交易額在500萬元以上企業50多家,僅2022年上半年,全市電商成交額就為203.03億元,同比增長13.37%,成為了山區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圖片

  圖片

  記者:棟明 光汾  義汕(實習)

  小編:小方

  微信審核:楊錦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