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梅江大地,抬頭可見碧空如洗,白雲如浪,顏值“爆表”的“梅江藍”讓人隨手就能拍出大片;站在窗口遙望遠方,滿目青草茵茵,碧水潺潺,生機盎然的美景如詩如畫。
近年來,憑借著對“綠色”的孜孜追求和在生態文明建設道路上的執著探索,梅江區的生態綠色畫卷正煥發著無窮的生命力。近期,“強化生態建設,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築牢綠色屏障,補上生態保護短板,持續鞏固生態優勢”更是被正式寫進中共梅江區委八屆十五次全會決議中。
這是梅江區的承諾。為了這一承諾,梅江區一直在行動。
守護綠水青山,推動綠色發展,梅江區的生態綠色畫卷正煥發著無窮的生命力。
水清岸綠
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我們這裏的空氣質量比以前好太多了。”在城北鎮明陽村,村民鍾啟錚每天的固定休閑項目就是到家門口的村道上遛個彎,再串串門。這個在旁人看來習以為常的事情,於鍾啟錚而言卻是近年來好不容易才爭取到的愜意。原來,過去村裏大大小小集聚了100多家養殖場,是水環境的主要汙染源之一。
為了守護村民的“安居樂業夢”,2018年起,梅江區分批次對明陽村的養殖場進行整治拆除。如今經過了近兩年時間的生態修複,曾經汙水橫流、臭氣熏天的村莊早已煥然一新。“現在空氣好、環境佳,平坦寬敞的村道一直修到村民家門口,沿途統一安裝了路燈。當年無奈閉門不出的村民也終於可以外出休閑了。”明陽村黨委書記池俊祥說。
近年來,為了守護梅江人頭頂的那片藍天白雲,守護清新空氣,梅江區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緊緊圍繞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堅持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牢牢守住生態環境安全底線。針對大氣汙染,加大專項檢查力度,強化露天焚燒巡查管控等係列舉措;為減少水汙染,全麵推動降汙減排工作,統籌推進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散亂汙”企業整治回頭看等工作,完成廣東梅州經濟開發區華禹汙水處理廠中水回用循環利用設施建設,完成轄區飲用水源地標誌牌豎立;開展農用地土壤汙染環境質量管控,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
正是多管齊下的措施,讓梅江區生態環境呈現逐年向好的趨勢。據最新數據統計,今年1至8月,梅江區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9.6%,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2%;全區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和主要河段水質達標率保持100%,2個市考斷麵平均水質優良率均為100%;土壤環境狀況調查紮實推進,全區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類和嚴格管控類任務完成比例均已達到100%。
直麵問題
真抓實幹立行立改
生態環境的保護非一日之功,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但直麵問題,真抓實幹,立行立改,是梅江區對於生態環保領域的問題,所表現出來的動真碰硬的態度,同時也彰顯了梅江區麵對生態環境問題一抓到底的決心。
8月27日,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廣東以後,梅州市接到的首宗第一批轉辦案件,便是涉及廣東梅州經濟開發區大氣汙染的問題。梅江區在接到轉辦案件後,高度重視、全力推進,立辦立查立改,高效推進交辦案件的辦理整改落實。“在接到案件後,我們快速組織梅州市環衛局、屬地鎮政府對經濟開發區周邊垃圾中轉站進行全麵排查,完善除臭措施,加密夜間垃圾焚燒巡查頻次。同時,到廣東梅州經濟開發區就廢氣汙染防治工作進行突擊檢查。”梅州市生態環境局梅江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9月9日,已出動執法人次488人次,檢查線路板企業65家次,立行立改環境隱患問題39個。同時,自8月31日起至9月9日,每天安排監測車對園區周邊及企業內部廢氣無組織排放情況開展走航監測分析。目前,已對園區16家線路板企業廢氣排放情況進行監督性監測。接下來,將根據監測結果作進一步調查處理。
“民之所盼,政之所往。接下來,梅江區將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為契機,舉一反三、深刻剖析,堅持標本兼治,推進問題整改,全力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切實解決群眾關心的生態環境問題,為梅江蘇區全麵振興發展築牢堅實屏障。”梅州市生態環境局梅江分局相關負責人說。
增量提質
助推經濟提檔升級
時針撥回到21世紀初,有著經濟快速發展願景的梅江區,迎來了工業經濟發展的繁榮時期,一家又一家的電路板企業湧進廣東梅州經濟開發區。在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傳統工業發展帶來的水汙染、大氣汙染等問題,也考驗著梅江的環境承載能力。
為解決矛盾,梅江區提出,任何形式的開發利用都要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進行,使經濟社會在資源的永續利用中良性發展。從2010年通過招標引入梅州市華禹汙水處理有限公司,將園區工業廢水進行集中處理;到督促企業落實防汙治汙的環保主體責任,從嚴查處環境違法行為;再到充分扮演好環保服務“管家”的角色,加強建設項目環境管理……梅江區在生態環境保護的道路上,腳踏實地地走著每一步。
如今,站在“十四五”規劃實施的新起點上,梅江區堅定抓好發展實體經濟的號角。在近期召開的區委八屆十五次全會中,與會人員紛紛表示 ,經濟發展看實體,梅江發展看園區。作為梅江區經濟命脈的廣東梅州經濟開發區再一次站在了發展的風尖浪頭,全會也提出了“提質增量”這一園區發展新方向。
經濟要發展,環境要守緊。在梅州市華禹汙水處理有限公司,記者看到呈現褐色、藍綠色的工業廢水經過多種工序處理後,清澈見底、無色無味、指標合格,用於排放和中水回用。而作為園區工業廢水集中處理單位的梅州市華禹汙水處理有限公司,在園區“提質增量”中的作用更為顯現。“為踐行工業園增產不增汙的理念,公司目前正在進行係統升級和技改,建設完成後,將在原有排放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具備處理2萬噸/天工業廢水的能力。為園區企業的增值擴產提供環保支撐。”該公司運營總監袁寶說。
梅州日報記者:羅瑋
梅州日報攝影記者:吳騰江
通訊員:侯文忠
編輯:黃振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