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秋雨過後,桐子洋山脈雲霧繚繞,榕江北河北鬥鎮段碧水蕩漾,三五白鷺來棲,村民臨水而居,一幅山水田園畫卷躍然眼前。近日記者在豐順縣北鬥鎮圩鎮采訪時看到的這美麗一幕,是豐順縣堅持綠色生態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豐順縣圍繞“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總目標,活用水之利、攻堅水之治、成就水之夢,全麵推動河長製從“有名”向“有實”轉變,河湖麵貌得到持續改善。建設萬裏碧道,守護綠水青山;解決農村飲水及飲水安全問題,讓百姓喝上“放心水”……豐順實現了保護生態與改善民生的雙贏。
飲水 從“有水喝”到“喝好水”
“現在用水方便多了,生活也舒暢了。”在埔寨鎮埔南村,看著清澈的自來水流出水龍頭,村民張彩輝告訴記者:“以前家裏的自來水非常渾濁,要用過濾器過濾、在水池裏沉澱後才能使用。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建成後,水質明顯提升了。”張彩輝高興地說,該村從以前常沒水到現在可隨時用水,實現了從“喝上水”到“喝方便水”再到“喝放心水”的轉變。
埔南北供水中心製水廠負責人張遠懷表示,今年上半年,該水廠經過升級改造,從寮場、老湖、蛇河三個水源水庫調節取水,經過沉澱、消毒、過濾等一道道嚴格的處理環節,製水效率提升了,水質達到安全飲水標準,保障了轄區內2萬多群眾的生活生產用水需求。
埔南村是豐順縣全力推進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蓋的一個縮影。該縣在現有村村通自來水、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等集中供水設施的基礎上,通過擴容、擴網、改造、新建行政村到自然村供水管網等措施,計劃分批實施357個供水工程點,可惠及群眾18.42萬人,形成具有高保證率和統一供水標準的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
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豐順縣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第一批項目已陸續動工建設,計劃9月底前完工並通水運行;第二批項目計劃9月底前動工建設,力爭12月底前全麵完工並通水運行。
在湯西鎮大羅村境內,豐順縣新區供水工程現場塔吊高聳,建設單位盯緊安全生產工作,搶抓工期全力衝刺。“目前,水利隧道建設進度過半,自來水廠主體結構完成了六成,管道推進6公裏,配套設施完成50%,計劃年底完成水廠的主體結構施工和設備安裝。”豐順縣新區供水工程項目執行經理高顯江表示,各項建設工作正緊張有序推進中,計劃明年6月底通水試運行。
豐順縣新區供水工程項目是該縣一項重點民生工程,項目總投資7億元,建成後日出水量約15萬噸,其中一期工程投資約5億元。該供水工程由榕江支流八鄉水河段引水,取水點位於梅豐水電站B廠庫區,受水區覆蓋了湯坑、湯西、湯南、埔寨、北鬥五個鎮和埔寨農場。項目建成後,將為豐順縣居民生活提供長期穩定、安全可靠的供水,助力豐順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宜樂城市。
治水 從“河長製”到“河長治”
榕江北河發源於北鬥鎮桐子洋,流經豐順湯西、湯坑、湯南等鎮,彙入揭陽市境內。在2017年,豐順縣榕江北河因未達到Ⅲ類水質,被列入全省9條重汙染河流之一進行立項督辦。
為此,豐順縣對榕江北河水環境問題開展源頭整治、綜合治理,經過半年多的強力整治,榕江北河水體水質明顯改善,如期於2017年底前達到Ⅲ類水質標準。2018年至2020年,榕江北河連續3年年平均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水標準,水環境逐年得到改善。
汙染在河裏,根源在岸上。“作為水源地,榕江北河北鬥鎮段有近21公裏長,在治理過程中,我們依法依規對河流周邊的養殖場進行審批,不達標的一律關閉,切斷河流汙染的源頭。”北鬥鎮黨委書記劉旭良告訴記者,該鎮根據行政村劃分為8個區域,設置了8個村級河長,負責日常巡查、水麵保潔等工作。作為榕江北河北鬥鎮段的第一總河長,劉旭良用“廣東智慧河長”客戶端記錄下巡河的所見所聞,並向上一級彙報情況。鎮、村兩級河長聯動,同時調動鎮、村幹部的力量進行巡河,加上群眾的主動參與監督,線上線下巡河,大家合力守護好一泓碧水清流。
“目前,我們在整合基層治安監控和氣象監控係統的基礎上,推進‘互聯網+河長製’信息管理平台二期建設,實施河長製專業信息係統客戶端巡河,全麵提升各級河長的巡河、治河、護河能力。”豐順縣全麵推行河長製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徐利輝說,今年上半年,縣、鎮、村三級372名河長共巡河5728次,發現問題255個,目前已逐個解決。
當前,豐順縣落實好河長製,堅持治管結合,推動河長製從“管住”向“管好”轉變,建立起“河長+檢長”“河長+警長”工作機製,統籌省涉農資金1080萬元作為管護資金,完成16條50平方公裏以上河流的河道管理範圍劃定工作,加強河道、水庫、山塘日常管理。
觀水 從“繞開走”到“沿著走”
漫步在湯西鎮南礤村綠道上,遠山如黛、山水相融,鄉村景觀盡顯詩情畫意。
記者站在南礤大橋旁看到,水麵有“碧道”,陸地有綠道,村民們在綠道散步話家常,走累了就在涼亭歇歇腳。“之前沒有建設碧道,河道很窄,雜草叢生蚊蟲多,大家經過都快步繞開走。現在環境大變樣了,村民沒事就喜歡到河邊走走看看,周邊村的一些村民還專程過來遊玩。”村民陳修豔見證了南礤水碧道工程帶來的喜人變化。
2015年,豐順縣抓住全省中小河流治理的機遇,對南礤水進行綜合治理,通過疏浚河道,對險段實施加高加寬加厚,實現河道行洪通暢,提高流域綜合防災減災能力。去年,該縣對長達3公裏的南礤水進行升級改造,依托兩岸優美的自然環境,優化河兩岸步道係統,融入客家文化元素,打造水清岸綠、人文底蘊深厚、人民樂享的濱水景觀廊道。
南礤水是豐順縣加強河湖治理與保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一個縮影。“今年還計劃建設豐順縣南溪水碧道工程(二期)、南礤水碧道工程(二期)、榕江北河碧道工程3宗碧道,建成碧道10.2公裏,項目規劃總投資4400萬元。”徐利輝說。
當前,豐順縣圍繞“六鎮聯動、六化並舉(水質淨化、堤壩固化、岸景綠化、照明亮化、河景美化、彰顯客潮文化),三溪相融(南礤溪、汶水溪、龍車溪)、三區相連(景區、城區、園區),投資百億、造景百裏”的工作思路,加快“百裏榕江碧道”規劃建設,並同步規劃實施“百裏韓江碧道”,保護“中國最美家鄉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