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楊敏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我國今年環境日的主題仍然是“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近幾年來,隨著環保工作的推進,我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綠色發展和綠色生活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越來越多市民在努力成為良好生態的守護者,成為美麗中國的行動者。
低碳生活,我是行動者
“我每天騎電動車出行,減少廢氣排放,也告誡下一輩,要量入為出、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經過共同努力,我們的環保意識在不斷提高。”今年58歲的退休幹部張雪琴這樣踐行著自己的生活理念。
環保成為當前許多公益活動的主題,環保學科也成為越來越多人的追求。“我們一個月左右會組織一次環保誌願行動,比如沿河撿拾垃圾,進入社區通過派傳單向居民普及環保知識。”嘉應學院環保誌願者莫薈筱告訴記者,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影響,她加入了環保專業隊伍,希望能夠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參與公益活動和社會工作,成為守護美麗中國的行動者。
綠色發展,我是責任人
我市積極構建“5311”綠色產業體係,堅決摒棄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的“先汙染後治理”模式,著力推動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走好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梅州市華禹汙水處理有限公司從2011年開始就從事梅州經濟開發區東升工業園汙水處理廠的運營管理工作。該公司技術部負責人淩文忠表示,這些年,隨著環保要求不斷提高,雖然汙水處理廠執行的已經是國內最嚴格的排放標準,但公司還是不斷更新設備,在線實時監控指標更加齊全,應急係統也增加了。近年來公司在設備更新方麵的投入達到了1000萬元。
我市電路板行業龍頭企業之一的誌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也在發展中不斷提高環保標準。據該公司行政副總經理羅芬梅介紹,這兩年,公司為了減少活性炭的排放,改變了有機廢氣的整治方式。同時加大技改投入,引入高效低能耗設備。為不讓周圍群眾受到噪音困擾,公司還特地做了隔音牆改造。羅芬梅表示,環保是發展趨勢,公司充分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在廢水、廢氣、固體廢物等方麵嚴格遵守相關環保要求,同時也不斷完善生產方式和技術,堅持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道路。
汙染防治,我是執法者
近兩年來,我市在保持優良空氣質量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大氣汙染防治機製;積極做好飲用水源保護、汙水處理工程建設和重點流域整治等工作;加大城市噪音汙染整治,開展固體廢物排查專項整治,嚴格醫療廢物監管,全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最新發布的梅州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8年,我市對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交辦的216宗案件和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交辦的372件案件均已全部辦結,省第五批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交辦的497宗案件已辦結450宗;全市共出動執法人員14520人次,檢査企業5229家(次),立案査處232宗,限期整改362家,停業關閉23家,移送案件6宗,罰沒金額893.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