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
    字體:
    對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梅州市生態環境局 建設項目環評文件審批前公示 梅州市梅縣區城東長壽石灰石場擴建項目等3個項目 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審批前公示
梅州市梅縣區城東長壽石灰石場擴建項目等3個項目 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審批前公示
來源:梅州市生態環境局   時間:2019-04-26 13:25:17   瀏覽:-
字號: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經審議,我局擬批準《梅州市梅縣區城東長壽石灰石場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興寧至汕尾高速公路興寧至五華段(含佘江支線)項目變更環境影響報告書》、《梅州市萬興達實業有限公司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為體現公開、公正的原則,強化公眾參與,現予公示5個工作日,如有意見,請在公示期內來信或來電向我局反映。

聯係地址:梅州市行政服務中心三樓環保窗口,郵編:514021

聯係電話:07536133820傳真:07536133820

聽證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該審批直接涉及其重大利益關係的申請人、利害關係人可對以下擬作出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批複決定以書麵形式提出聽證申請。

項目

名稱

建設單位

建設

地點

環評

機構

項目概況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公眾參與情況

梅州市梅縣區城東長壽石灰石場擴建項目

梅州市梅縣區城東長壽石灰石場

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城東鎮汾水村

廣東核力工程勘察院

梅縣城東長壽石場於1999年建場生產,現有礦山名稱為梅州市梅縣區城東長壽石灰石場,場址位於梅州市梅縣區城東鎮,礦區中心地理坐標:東經116°1101″,北緯24°2306″。現有項目為地下開采水泥用石灰岩,生產規模為24.00t/年;采礦證範圍由14個拐點圈定,麵積為0.09km2,開采深度+203m+40m標高。廣東核力工程勘察院於2006年編製完成現有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20066月獲梅縣環境保護局批複(梅縣環建函字【200625號),2013年通過梅縣環境保護局驗收。

擴建項目開采方式、開采礦種、生產規模、采礦範圍拐點和麵積均不變,開采深度變為+203m-30m標高。擴建項目辦公場地、工業場地、爆破器材庫、運輸道路、機修車間、高位水池、供電設備等均延用現有項目,擴建項目增加部分環保設施,包括新建抑塵噴水設備、雨水導流溝、沉澱池和危廢暫存間等。擴建後仍為地下開采水泥用石灰石,采礦證範圍由14個拐點圈定,麵積為0.09km2,設計規模為24t/年,開采深度為+203m-30m標高,開采年限10年。擴建項目總投資500萬元,環保總投資200.74萬元。

1、環境空氣保護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根據《報告書》(報批稿),項目選用自帶捕塵器的潛孔鑽機設備和采用濕式鑽孔鑿岩作業控製粉塵;項目爆破采用水泡泥方法,在爆破前向爆破現場灑水,爆破後采用水霧除塵;原礦堆場采取灑水抑塵方式;在運輸道路邊上鋪設供水管,設置噴水花灑,對運輸道路進行灑水抑塵。

報告書分析擴建項目顆粒物年排放量為0.72t/a,其中有組織排放量為0.70t/a,無組織為0.02t/a。擴建項目環境質量現狀調查期間(2018727日~82日),現有工程正常運營。根據監測結果,運營期間,運輸道路及環境敏感點大氣環境質量能滿足相應功能區劃要求。

2、地表水環境保護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根據《報告書》(報批稿),改擴建後空壓機冷卻水循環利用,不外排;礦坑湧水經沉澱池(租用魚塘)沉澱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Ⅲ類標準要求後,除滿足采礦、除塵用水外,剩餘部分水需外排至汾水小溪;初期雨水和運輸道路抑塵廢水經自建沉沙池處理後回用於采礦工藝或抑塵用水;辦公生活廢水經化糞池處理達到《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2005)後回用於礦區周圍樹木灌溉。

擴建項目環境質量現狀調查期間,現有工程正常運營。根據監測結果,運營期間,項目周圍地表水質量能滿足水環境功能區劃要求。

3、聲環境保護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根據《報告書》(報批稿),擴建項目噪聲主要來自礦山開采工藝中的鑽孔、爆破及運輸過程;控製爆破的裝藥量,爆破時間一般選擇在中午1230;根據噪聲源的特點分別采取減振、消聲和隔聲等治理措施;運輸時間應控製在晝間,距離敏感點較近路段限速30km/h,全程禁鳴喇叭。

擴建項目環境現狀調查時,本項目現有工程正常運營,日采石灰石800t,開采深度為+40m中段,采礦設備、運輸設備均正常運行。根據聲環境質量現狀監測結果,運營期間運輸道路及環境敏感點聲環境能滿足相應功能區劃要求。

4、固體廢物汙染防治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根據《報告書》(報批稿),擴建項目沉澱池(租用水塘)、沉沙池汙泥定期收集後回填於廢棄坑道;生活垃圾收集後由區環衛部門統一處理;對機械和車輛的維護和檢修過程中產生的廢機油屬於危險廢物,收集後暫存在機修間旁的危廢暫存間,定期委托有資質單位處理。

5、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根據《報告書》(報批稿),擴建項目主要為地下開采向下延伸,擴建項目不會加劇地表植被破壞。由於現有項目已投產運行多年,擴建項目延用現有地表辦公場所、工業場地、高位水池等設施,不改變地表現狀。擴建項目基本不影響項目及周邊生態環境、景觀影響。主要考慮項目開采對地質環境影響及采取相應的地質環境保護措施、土地複墾方案。製定礦山土地複墾規劃,對在生產建設過程中,因挖損、塌陷、壓占等造成破壞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複到可供利用狀態。

6、風險防範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根據《報告書》(報批稿),本項目主要的環境風險導火線、雷管、炸藥等在使用過程中發生爆炸事故對周圍的生態環境、大氣環境、水環境等造成影響。本項目炸藥均由民爆公司配送,礦區設炸藥臨時貯存倉庫。使用時由民爆公司專車運送並現場監督使用,未用完炸藥仍由民爆公司運回。項目在采取相應的風險防範措施和應急預案後,項目風險水平可以接受。

根據《報告書》,公眾調查共發放個人調查問卷28份、團體4份,問卷回收率97%,所有調查個人和單位均無反對意見。

興寧至汕尾高速公路興寧至五華段(含佘江支線)項目變更

廣東寧華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寧華高速主線起點位於梅州市五華縣轉水鎮與梅河高速相交,並與規劃的第二縱平興高速對接,全線位於五華縣,自北向南經過水寨鎮、橫陂鎮、河東鎮、安流鎮、梅林鎮,終點位於梅林鎮琴口村以西與汕揭高速公路揭博段相交;佘江北支線起點位於興寧市水口鎮,設置佘江北組合互通與汕昆高速公路興佘段相接,向西南經過河東鎮、水寨鎮,終點位於曾塘村,設新寨樞紐互通連接本項目主線。

上海達恩貝拉環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寧華高速由1條主線、1條支線和2條連接線組成。主線起點位於梅州市五華縣轉水鎮與梅河高速相交,並與規劃的第二縱平興高速對接,全線位於五華縣,自北向南經過水寨鎮、橫陂鎮、河東鎮、安流鎮、梅林鎮,終點位於梅林鎮琴口村以西與汕揭高速公路揭博段相交,主線全長59.113km。佘江北支線起點位於興寧市水口鎮,設置佘江北組合互通與汕昆高速公路興佘段相接,向西南經過河東鎮、水寨鎮,終點位於曾塘村,設新寨樞紐互通連接本項目主線。此外,工程還設置了佘江北連接線和羅湖連接線等2條地方連接線。

對比原環評階段線位,變更後將原環評階段一條支線(華陽支線)並入主線,其他工程組成不變;主線和支線線路橫向位移超出200m的累積長度共長47.373km,占原高速線路全長的52.9%

線路變更後,華陽支線並入主線,本項目主線路線總長59.113km,設特大橋、大橋13098.25m/38座, 中、小橋407.6m/6座;隧道397.5m/1座(雙洞平均長)。佘江支線路線全長24.932km,橋梁全長2315.4 m/10 座,其中特大橋、大橋2179.2m/8座,中、小橋136.2m/2座。全線橋隧比20.3%。全線共設互通式立交10處(含1處組合立交),服務區1處,管理中心1處,養護工區1處,停車區1處,匝道收費站7處(安流收費站含1處集中居住區)。工程總投資為52.43億元,其中,環保投資約9093.35萬元(扣除水保投資)。

1、地表水環境保護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根據《報告書》(報批稿),項目在水源保護區的主體工程內容已基本完成。受路線規劃空間布局和自然因素限製,項目線路不可避免穿越梅縣佘江鎮飲用水源保護區二級保護區的陸域部分。對穿越飲用水源保護區的路基路堤段采用加高加強防撞欄及防滲邊溝措施,以降低營運期間發生危險品運輸事故的概率。在保護區內和鄰近的互通收費站及管理中心配備相應的應急設備和器材,同時製定部門聯動、高效的應急事故預案,並定期演練,最大程度杜絕和緩解潛在的事故泄漏風險對飲用水源保護區的影響。

根據現場調查,搜集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有關施工資料,已采取的環保措施主要包括:橋梁施工選擇在枯水期進行橋梁水下部分施工,同時嚴格做好工程環境監理工作;橋梁鑽孔灌注樁產生的廢渣嚴禁棄入五華河、琴江幹流、寧江等水體中,並送到岸上選擇適當的地點,采取一定的工程防護措施後統一處理;涉水橋梁橋墩施工采用鋼圍堰鑽孔樁基礎施工,鑽橋梁基礎鑽渣翻曬後就地攤平於公路征地範圍內,禁止向水體直接排放生產廢水。根據施工期監理監測數據,在主要跨水橋梁下遊200m處所測的各監測因子均能符合相應環境功能區劃要求。

營運期收費站、服務區、養護工區、停車區和管理中心的生活汙水處理采用A/O生化處理工藝一體化地埋式裝置,處理後汙水達到廣東省《水汙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時段一級排放標準後排入附近農灌渠。在跨越五華河、梅江、琴江、寧江等Ⅱ類水體的橋梁,設置橋梁徑流收集係統,采用專用管道將路麵初期雨水徑流引到橋頭兩側的沉澱池進行處理後排入附近排洪渠、農灌渠。通過采用上述廢水處理措施後,項目對水環境的影響較小。

2、環境空氣保護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根據《報告書》(報批稿),建設單位采取圍擋作業、灑水、運輸築路材料車輛加蓋蓬、隧道爆破開挖時進行遮擋等措施減少施工期對環境空氣的影響;預製場和堆場合理選址,預製場、堆場設在附近村莊等敏感點下風向300m以外,采取全封閉作業,並在其周圍設置不低於堆放物高度的封閉性圍攔;施工便道應及時灑水降塵;施工場地內應做好硬化、綠化;拌合站采用集中攪拌、全封閉作業。根據施工期監理監測數據,NO2略高於原環評,但各監測點均能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二級標準要求。

根據類比分析,本項目營運期沿線評價範圍內各敏感點的NO2CO均能滿足(GB3095-2012)二級標準要求。在采取環保措施後,餐飲油煙廢氣排放,不會對周圍的環境空氣產生明顯的影響。隧道口大氣汙染物對周邊敏感點影響較小。

3、聲環境保護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根據《報告書》(報批稿),施工期通過加強施工管理和施工組織,合理安排施工時間,並在局部采取臨時聲屏障(圍牆)、種植綠化帶和修築路堤等臨時降噪措施。根據施工期監理監測數據,除油塘小學、長村賴屋、赤嶺下、赤沙咀外,其餘敏感點均有不同程度超標;《報告書》(報批稿)分析,敏感點晝間超標1~13dBA),主要原因是受到施工噪聲的影響,夜間超標0.1~2.4dB(A),主要受到生活噪聲影響。現階段土建施工已基本完成,施工期對敏感點影響較大的工程已接近完工。在後續的施工過程中,路基平整、路麵攤鋪以及橋梁段的架梁等仍會對敏感點產生噪聲影響,與已完工的施工噪聲影響相當,後續隨著施工完善,大型設備退場,施工噪聲影響將進一步減小。營運期對對全線69處敏感點中營運中期超標的55處敏感點均采取降噪措施。降噪措施包括聲屏障、通風隔聲窗等主動防護及敏感建築物自身防護相結合的措施。

根據交通噪聲預測結果,在未采取噪聲汙染防治措施的情況下,營運中期,69處敏感點中共有13處敏感點達標,51處敏感點超標,晝間超標範圍0.2~10.4dB(A),夜間超標範圍0.3~21.2dB(A)。針對本項目在營運期對評價範圍內敏感點的影響和各敏感點自身的特點,通過合理規劃布局、噪聲源控製、傳聲途徑噪聲削減(設置聲屏障和綠化帶)、敏感建築噪聲防護及加強交通噪聲管理等多種措施,確保沿線敏感點的噪聲符合《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相應標準要求。在落實以上噪聲防治措施的前提下,項目建設不會對沿線敏感點造成明顯的影響。

4、生態保護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根據《報告書》(報批稿),項目鄰近廣東蒲麗頂森林公園路段采取了優化選線措施,避繞了該森林公園,在緊鄰星湖嶺森林公園路段采取了優化工程形式(以橋隧形式通過)措施,在緊鄰五華縣梅林鎮鬆桂園鎮級森林公園路段優化了穿越位置。項目未在森林公園範圍內設置棄渣場等臨時用地,采取了施工期環境監理等措施。後續施工過程及營運期將采取加強管理、在臨近或穿越森林公園路段設置警示牌、生態恢複等措施,將進一步削弱工程對三個森林公園的不利影響。營運期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一是植被的自然恢複一定程度上彌補工程建設損失的生物量;二是公路聲、光等動物生活的幹擾以及公路對動物的阻隔,因動物會對公路聲、光幹擾產生適應性,本工程設有多座橋隧及涵洞可兼做野生動物通道,因此對動物生活的幹擾以及阻隔影響有限。

5、風險防範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根據《報告書》(報批稿),運營期環境風險主要為道路運輸事故風險,運輸油類或者化學品的車輛在橋麵發生交通事故導致運輸的危險化學品泄漏,對沿線水體造成汙染及危害。

對於通過II類水體和寧江河的路段的橋梁設置SS級防護欄、防落網和雨水收集係統,並設置足夠容積的事故沉澱池;在飲用水源水質保護區路段設置告示牌、禁行標誌、繞道指引指示牌,並實施限道通行、限速通行和全程監控;製定有效的風險防範措施和應急預案。

根據《報告書》,公眾調查共發放個人調查問卷260份、回收有效個人問卷245份,發放單位調查問卷55份,回收有效單位問卷50份,調查結果及最終回訪意見顯示,沿線的被調查結構和個人大部分對本工程的建設表示支持或者無所謂。在機構意見調查方麵,50 處被調查機構中,48 處機構均對本項目建設持支持或無所謂態度,僅1 處機構持反對態度(因其他非環境相關工程問題反對本項目建設);在個人意見調查方麵,92.2%226 人)的被調查者支持項目建設,2.4%6 人)的被調查者持無所謂的態度,僅6 人反對,占2.4%。其中,6 名持反對意見的調查者均因其他非環境相關工程問題反對項目建設。

梅州市萬興達實業有限公司建設項目

梅州市萬興達實業有限公司

梅州市蕉華管理區華僑農場圩鎮31

重慶大潤環境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項目名稱:梅州市萬興達實業有限公司建設項目

建設單位:梅州市萬興達實業有限公司

建設地點:梅州市蕉華管理區華僑農場圩鎮31號。

建設規模:本項目自購工業用地,建設標準化生產廠房,項目占地麵積3304平方米,建築麵積3500平方米,建築占地麵積700平方米,建築物為15層,1層展廳,2層研發設計,3層市場開發,45層均為生產車間,生產車間分為表殼表帶生產區、原輔材料倉庫、成品倉庫,項目建成後年產表殼表帶60萬套。

產品結構內容:本項目產品為表殼表帶。

1、水環境影響分析

1)生產廢水

本項目生產過程中壓鑄冷卻水用量為2t/d,冷卻水循環使用,定期補給,不外排,不會對周圍環境產生直接影響。

2)生活汙水

本項目擬設有員工15人,均不在廠區內食宿,員工生活汙水產生量約0.54t/d162t/a生活汙水經三級化糞池處理至廣東省地方標準《水汙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時段三級標準後,通過園區汙水管網進入蕉華工業園汙水處理廠作進一步處理,不會對周圍地表水環境產生明顯影響。

2、大氣環境影響分析

1)煙塵

本項目電爐加熱時產生少量的煙塵,主要是鋅錠雜質成分揮發以及熔化過程中有部分氧化鋅,煙塵產生量約2.8kg/a1.17g/h),由於煙塵中含有重金屬,要求建設單位配套建設煙塵收集處理裝置,建議安裝100m3/h的集氣罩對廢氣進行統一收集,煙塵的產生濃度為11.7mg/m3,經除塵效率達到70%的布袋除塵器處理後經15m高排氣筒排放,煙塵排放濃度為3.5 mg/m3,能夠達到《工業爐窯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GB9078-1996)二級標準,對周圍環境的影響不大。

2)粉塵

本項目鑽孔和切削過程中會產生少量的粉塵,主要是鋅的氧化物,比重較大易於沉降,為減輕粉塵對環境的影響,建議增加集氣罩統一收集經布袋除塵器處理後排放,確保廠界粉塵排放濃度達到廣東省地方標準《大氣汙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時段二級標準,對周圍大氣環境影響較小。同時,企業要加強廠區綠化,工作人員佩戴口罩。

3、聲環境影響分析

本項目產生的噪聲汙染源主要是鑽孔和切削產生的噪聲,其等效聲壓級為70-80dB(A),由於項目噪聲排放源較少,且位於工業園區內部,周圍無環境敏感點分布,噪聲經牆體隔聲、綠化吸收和距離自然衰減後,項目廠界1米處均能達到《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3類標準。為進一步減輕運營期噪聲的影響,本評價建議建設單位采取以下措施對噪聲進行治理:

1 車間布局合理,對噪聲產生量大的設備設置在單獨的廠房內。

2 對設備采取隔聲、減震、降噪等處理措施。

3)合理安排工作時間,避免在中午12:00-14:00以及夜間(22:00-次日6:00)生產。

4)增加廠區綠化,增加對噪聲的吸附。

經采取上述措施後,本項目運營期噪聲對周圍聲環境影響較小。

4、固體廢物影響分析

項目產生的固體廢物包括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和生活垃圾。

1)一般工業固體廢物

本項目產生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主要是鑽孔和切削過程中產生廢金屬材料以及電熔爐氧化鋅等廢渣,年產生量約0.8t。統一收集後回用於生產,不外排,對周圍環境影響不大。

2)危險廢物

本項目產生的危險廢物包括切削過程中產生的金屬碎屑以及脫模過程中產生的廢脫模劑,年產生量約0.02t,統一收集後交由有資質的單位處置,不會對周圍環境產生直接影響。

3)生活垃圾

本項目擬設員工15人,均不在廠區內食宿,生活垃圾按每人0.5kg/d計,項目全年運行300天,則本項目生活垃圾產生量約7.5kg/d2.25t/a,分類收集後交由環衛部門清運處理。

經過采取以上措施後,項目產生的固體廢物不會對周圍環境產生直接影響。

無需開展公參。

2019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