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態保護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1)生態保護措施 陸生植物保護措施:加強施工人員的管理,在規劃的工程範圍內施工,不得隨便開辟新的道路,減少占地對植被影響;合理安排施工時間,雨季盡量減少施工活動,以免施工導致水土流失,破壞植物的生存環境;爆破、鑿裂、鑽孔及砂石料加工選用濕法處理措施和工藝;在各主要施工區及植被較好的的地段設置生態保護警示牌。警示牌上標明工程施工區範圍,禁止越界施工占地或砍伐林木,盡量減少占地造成的植被損失;在工程運行後進行一定的植被恢複措施,增強區域內綠化景觀特性。 陸生動物保護措施:做好保護野生動物的宣傳工作,提高施工人員保護意識,嚴禁在施工區及其周圍捕獵野生動物;根據動物的生物節律安排施工時間和施工方式,避免爆破噪聲驚擾野生動物等。 水生生物保護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時間,優化施工工藝,保障下放最小下泄流量,並同步設置下泄流量監控設施;加強管理,進行生態影響的監測,通過動態監測和完善管理,使評價區的生態向良性或有利方向發展。 水土保持:按照《廣東梅州抽水蓄能電站二期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的要求,針對新增的水土流失,采取工程防護和植被恢複相結合的控製措施,盡可能地改善區域的生態環境狀況。 (2)生態環境影響 對陸生動物的影響:由於陸生動物活動能力較強,具備一定遷移能力,食物來源多樣化,工程建設對其有一定驅趕影響,但不會對其生存構成嚴重威脅。 對陸生植物的影響:二期樞紐工程建設區總占地麵積23.73hm2,均為永久用地,新增永久占地麵積相對較小。施工期內,永久占地區植物個體數量會減少,但減少的大部分植物都為區域內廣布種,永久占地對評價區植物及植被的影響是有限的。本項目上/下水庫已建成,目前一期工程正處於蓄水階段,水位上升影響範圍主要為水庫庫區,二期工程運行後,水庫淹沒範圍不會增加,不會增加植被生物量的損失。 對水生生物的影響:二期工程施工對魚類的影響主要為水體懸浮物增加對魚類正常棲息繁殖的影響。 水土流失影響:二期共造成新增擾動地表麵積30.96hm2,損毀植被麵積為11.91hm2,主要為林地,在按照相關要求落實各項水土保持措施後,可最大限度控製工程建設造成的水土流失。 2、水環境保護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施工汙廢水盡量回用,其中砂石加工係統廢水采用“刮泥機出泥+斜板式泥漿池+斜板式預沉池+調節池+DH高效廢水淨化器+清水池”的處理工藝處理後回用於自身係統;混凝土係統衝洗廢水采用混凝沉澱法處理後回用於自身係統;洞室排水采用沉澱法處理後回用於工程施工及場地灑水降塵;含油廢水采用隔油沉澱+焦碳過濾器處理後回用於場地灑水降塵;生活汙水采用成套生活汙水處理設備處理後回用於綠化和灑水等,雨天不能回用部分處理後達到廣東省《水汙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 第二時段一級標準排入大悟溪。 3、水文情勢影響 梅州抽水蓄能電站二期工程不新建上下庫,運行期對上下庫及壩下的水文情勢影響與一期工程基本相同,不會造成新的影響。一期工程已在下庫主壩壩體內設置環評及批複中要求的生態補水設施,采用管徑為200mm的鋼管,進口高程350.738m,出口高程346.50m,均已設置檢修閥門和工作閥門,設計最小生態下泄流量增加至0.116m3/s,符合《廣東省環境保護廳關於廣東梅州抽水蓄能電站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複》中最小下泄流量不小於0.101m3/s的要求。 4、環境空氣保護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本項目施工期工程爆破優先選擇鑿裂爆破、預裂爆破、關麵爆破和緩衝爆破等技術,鑿裂、鑽孔、爆破提倡濕法作業,減少粉塵產生量;地下係統洞群開挖采用濕鑽工藝,加強洞內通風;在隧洞口和臨時堆料場等多粉塵作業麵、堆料場和中轉料場,混凝土係統附近配備人員定期灑水,減少粉塵產生;加強機械和運輸車輛保養,減少施工機械和車輛燃油廢氣的排放;下庫砂石加工係統采用噴淋、噴霧降塵與封閉除塵、除塵器除塵等綜合治理措施;做好道路清潔和灑水,營地附近限速行駛,物料堆放做好遮擋覆蓋。 5、聲環境保護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通過合理進行施工平麵布置;選擇低噪聲施工設備和工藝;合理安排施工時間,控製夜間施工,盡量縮短高噪音機械設備的使用時間,配備、使用減震坐墊和隔音裝置;采取交通管製措施,施工區設立標誌牌,限製車速等措施。 6、固體廢物汙染防治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施工期產生的固體廢棄物主要包括工程棄渣、建築垃圾、含油廢水和廢機油和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工程不設棄渣場,建築垃圾進行分類處置,對廢棄的鋼材、碎金屬等物品進行分類收集,定期進行清運、回收處理;部分廢磚頭、廢棄混凝土材料用作場地回填等用途,廢棄木材、各類包裝材料與生活垃圾一並由當地環衛隊進行清運、處置。施工期和運行期機組檢修過程中產生的含油廢水、廢機油和鉛酸蓄電池經收集後統一交由有危廢處置資質的單位進行妥善處置。 7、地下水環境保護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本項目不涉及與地下水環境相關的保護區,施工汙廢水經處理達標後排入地表水體,進入地下水補給區後,不會對地下水水質產生的明顯的影響。 8、土壤汙染防治措施及環境影響 施工期施工作業產生的表土擾動、棄渣等將造成擾動區表層土壤環境的破壞,對其產生不利影響,對擾動區表土進行收集並單獨存放,在施工結束後用於擾動區的植被恢複,減緩施工活動對土壤環境產生的影響。運行期主要汙染物為業主營地生活汙水,經處理達標後回用或外排,對周邊土壤環境汙染影響很小。 9、電磁環境保護措施及環境影響 開關站內電器設備接地,站區地下設接地網,以減小電磁場場強。類比廣東清遠抽水蓄能電站500kV 變電站的監測結果,廣東梅州抽水蓄能電站二期500kV 開關站建成運行後,工程所在區域電磁環境能夠滿足夠滿足《電磁環境控製限值》(GB8702-2014)中的工頻電場強度4000V/m、磁感應強度100μT 的控製限值要求。 10、風險防範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本項目存在的環境風險主要包括地下洞室爆破、油料在裝卸和加油過程中的泄漏、火災和爆炸、炸藥和雷管運輸發生事故、施工期廢(汙)水處理係統事故導致廢汙水外排造成水環境汙染、運行期地下廠房溢油造成水環境汙染等。報告書提出的環境風險防範措施有:爆破時施工區做好施工圍護或擋牆;在加油點周圍修建截油溝,並修建事故應急池;加強對炸藥和雷管運輸的管理,運輸過程中須做好密封和安全運輸;定期對廢(汙)處理係統進行檢修,在主變壓器下方設置2座事故油池,製定環境風險應急預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