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
    字體:
    對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梅州市生態環境局 建設項目環評文件審批前公示 五華縣礦產站白石崗鉀長石礦年開采5萬立方米鉀長石及10萬立方米花崗岩改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批前公示
五華縣礦產站白石崗鉀長石礦年開采5萬立方米鉀長石及10萬立方米花崗岩改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批前公示
來源:本網   時間:2021-01-29 16:59:22   瀏覽:-
字號: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經審議,我局擬批準《五華縣礦產站白石崗鉀長石礦年開采5萬立方米鉀長石及10萬立方米花崗岩改擴建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為體現公開、公正的原則,強化公眾參與,現予公示5個工作日,如有意見,請在公示期內來信或來電向我局反映。

  聯係地址:梅州市行政服務中心三樓市生態環境局窗口,郵編:514021

  聯係電話:0753-6133820傳真:0753-6133820

  聽證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該審批直接涉及其重大利益關係的申請人、利害關係人可對以下擬作出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批複決定以書麵形式提出聽證申請。

項目

名稱

建設單位

建設

地點

環評

機構

項目概況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公眾參與情況

五華縣礦產站白石崗鉀長石礦年開采5萬立方米鉀長石及10萬立方米花崗岩改擴建項目

五華縣礦產站白石崗鉀長石礦

五華縣周江鎮餘洞村

廣州蔚清環保有限公司

五華縣礦產站白石崗鉀長石礦位於五華縣周江鎮餘洞村,礦區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5.473336°,北緯23.711286°,項目於2011年通過五華縣環保局審批,2014年通過驗收,劃定的礦區範圍為0.2152km²,開采礦種為鉀長石,開采方式為地下開采,年開采建築用鉀長石5萬m³/a,因礦山開采難度過大,2018年至今項目處於停產狀態。為充分利用五華縣礦山資源,五華縣人民政府批複同意該礦區增加開采建築用花崗岩礦礦種,開采方式由地下開采變更為露天開采並延續采礦權,礦區麵積由0.2152km²變更為0.1943km²,開采標高不變,為+615.6m~+350m,服務年限11年(含基建期0.5年、複綠期0.5年),開采礦種為建築用花崗岩和鉀長石,設計生產規模分別為10萬m³/a與5萬m³/a,副產品石粉產生量為4.455萬m³/a,新增1條生產規模為8.92萬m3/a的機製砂生產線,主要產品為鉀長石原礦、建築用花崗岩碎石、副產品石粉及機製砂。

擴建項目工程組成主要包括采場、工業場地、堆土場、綜合服務區,其中工業場地包括破碎站、製砂區、2個原料堆場及1個成品堆場,綜合服務區包括辦公室、配電房、機修設備間、員工宿舍、食堂。項目施工期剝離的表土暫存於臨時堆土場內,風化層剝離土大部分作製砂綜合利用、部分殘坡積層剝離土排入臨時堆土場,主要用於礦山開采終了複墾、複綠用土。擴建後勞動定員30人,年工作280天,每天工作8小時,項目總投資659.5萬元,其中環保投資98萬元。

1、地表水環境保護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項目在開采區境內和工業場地邊界設置截排水溝對初期雨水進行攔截、收集,經沉澱處理後回用於正常生產時的抑塵用水、洗車用水和製砂,在連續降雨及暴雨時期沉澱池內無法容納的雨水淋濾水經沉澱處理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其中SS達到《地表水資源質量標準》(SL63-94)三級標準)後通過雨水排放口排放至項目東側小溪;洗砂廢水經沉澱處理後循環回用,洗車廢水經隔油沉澱後達到《城市汙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質》(GB/T18920-2020)中的“城市綠化、道路清掃”標準後循環使用;生活汙水經隔油和三級化糞池處理達到《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2005)中的旱作水質標準後,回用於周邊林地澆灌。

2、環境空氣保護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運營期對采剝粉塵采取工作麵灑水增加土壤持水率、降低挖鬥卸料高度等防塵措施;鑽孔鑿岩采取灑水抑塵和鑽機自帶捕塵裝置收集處理;裝載揚塵采取灑水、降低卸車高度等措施;運輸車輛采用篷布遮蓋、限值車速,定時對礦山內部道路及石料和表土進行清掃和灑水處理,降低運輸揚塵的產生;堆土場灑水後應進行壓實,並用尼龍網或苫布覆蓋,減少風蝕麵;爆破采用水封爆破減少爆破粉塵;破碎進料平台采取鋼板封閉運行,四周設置噴霧裝置,運輸皮帶采取封閉措施並在下料口處增設溜槽,設置噴霧裝置,在卸料口、破碎機和篩分機上方設置集氣罩收集粉塵,通過布袋除塵器處理達標後經20m高排氣筒排放。項目廠界粉塵短期貢獻濃度無超標點,本項目無需設置大氣防護距離。

3、地下水汙染防治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項目對可能造成地下水汙染的危廢暫存間、截排水溝、沉澱池、三級化糞池、垃圾桶(位於綜合服務區)等設施采取水泥混凝土硬化措施,對地下水的影響較小。

4、聲環境保護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運營期間爆破噪聲采取延期爆破、水封爆破、合理安排爆破時間等方式減少爆破噪聲影響,潛孔鑽噪聲通過對設備安裝擴張室複合消聲器;挖掘機及裝載機噪聲通過選用良好聲學性能機械設備、加強設備保養等方式;交通噪聲通過道路兩側綠化及車輛定期保養等方式。

5、固體廢物汙染防治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項目開采期間產生的風化層剝離廢石料約451.21萬m³,其中150.21萬m³用於項目工業場地製砂原料生產機製砂產品後外售,其餘的301.00萬m³分別外運至五華縣安流鎮樟潭村鑫恒機磚廠和五華縣安流鎮複興機磚廠綜合利用;項目的剝離表土約7.19萬m³,其中1.36萬m³用作場地平整和礦區道路維護填料,其餘的5.83萬m³土方將臨時堆放在堆土場,用作項目後期複墾治理回填用土;沉澱池汙泥暫存於一般固廢暫存間,集中收集後作為製磚原料外售至磚廠;廢礦物油和含油抹布等危險廢物暫存於危廢暫存間,交由有危險廢物處置資質的單位處理;生活垃圾定期交由當地的環衛部門清運。

6、生態保護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運營期采取合理規劃各種場地的用地界線,堅持邊開發、邊治理的建設方針,礦區天然邊坡因地製宜進行適當改造,采用魚鱗坑的方式栽種,確保種樹植草的成活率,提前空閑的場地要提前複墾,及時對采礦區內已開采完畢的終了平台進行複墾。在臨近自然保護區礦區開采時做好爆破方式、數量和時間的計劃,在敏感地段采用小炮或膨脹劑爆破,在靠近自然保護區的東北礦區邊界範圍內設置30-50m的緩衝帶,用土袋攔擋,設置警示牌,盡量減少對野生動物的影響;在臨近基本農田保護區的東側邊界內設置30-50m的緩衝帶,用土袋攔擋,緩衝帶內不進行施工及生產活動,盡量減少施工人員活動和機械碾壓等對農作物及農田土質的影響。服務期滿後對露天采場、工業場地、綜合服務區、臨時堆場、廢土石堆場、堆土場、礦山道路進行全麵複墾、複綠,采取露天石礦邊坡穩定性治理方法、生態恢複措施、礦區複墾措施。項目閉礦後,嚴格按照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及土地複墾方案和水土流失治理方案的要求做好生態恢複工作。項目在落實上述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在可接受範圍內。

7、風險防範措施及主要環境影響

根據項目風險分析,本項目主要環境風險為沉澱池、三級化糞池廢水事故排放,燃油機械漏油,采區塌方、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及攔渣壩、擋土牆崩塌的環境風險。建設單位在嚴格落實報告書提出的各項風險防範措施,項目的環境風險可得到有效控製,本項目風險水平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2019年1月1日,《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實施,根據要求,本項目通過網絡、報紙及張貼3種形式進行征求意見稿公示。本項目於2020年8月3日確定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單位後,於2020年8月11日,項目在梅州市環境保護協會網站上進行了第一次公示。2020年9月22日-10月14日,項目在梅州市環境保護協會網站上進行了第二次公示,同時在評價範圍內敏感點餘洞村、嚴坑裏等張貼現場公告、發布公眾參與信息,以方便當地村民了解項目信息。

根據《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的要求,項目於2020年9月24日在《梅州日報》報紙首次刊登征求意見稿公示信息,於2020年9月30日在《梅州日報》再次刊登征求意見稿公示信息。

本項目建設單位公眾參與工作采取網上公示、在項目所在地張貼公眾參與現場公示及登報等形式。項目在公示期間沒有收到任何反饋信息。

 

 2021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