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寧市城鄉一體化水資源配置-石壁水庫與和山岩水庫水係連通工程位於興寧市,涉及興寧市石馬鎮、寧中鎮、葉塘鎮、龍田鎮,任務是將石馬河富餘水量引至和山河流域(和山水庫、和山河、和山岩水庫)調蓄使用,並配套建設淨水廠及配水管道,和山水庫、和山岩水庫現狀供水任務和灌溉任務維持不變,利用和山水庫、和山岩水庫清淤疏浚所挖潛的庫容進行調節,與合水水庫共同構建起興寧市雙水源保障體係,並作為城區緊急情況下的備用水源,從而優化區域水資源配置,增加興寧城區供水量,提供興寧城區和周邊城鎮的生活和生產等用水。 本工程的主要建設內容為:新建和山岩水庫與石壁水庫水係連通的引水隧洞、進水閘及攔河水陂、引水隧洞出口段;新建和山水庫進水口、輸水涵管;新建和山岩水庫進水口、輸水涵管、水廠及敷設輸水管道等。工程取水口設置在石馬河洋門村附近,取水口的經緯度坐標為115.784270E,24.264635N,通過新建引水隧洞,將石馬河原水引至和山水庫,再經過和山河進入和山岩水庫,設計引水流量為5m3/s。新建淨水廠位於和山岩水庫主壩下遊壩坡坡腳,通過淨水廠進行取水淨化後由配水管道輸送至交水點(興寧市第二自來水廠~黃竹壢加壓總站的配水管道甘塘村位置),交水點後利用興寧市第二自來水廠現有的配水管道,最終輸水至黃竹壢加壓總站,水廠設計規模為7萬m3/d。連接和山岩水庫淨水廠~交水點的配水管道采用單管,長約9.5km,采用封閉式的管道輸送,為有壓重力自流輸水,管材主要采用球墨鑄鐵管,管徑1.2m,管線上布設量水間、調流閥、檢修閥、排泥閥、排氣閥、檢查井等附屬設施。交水點~黃竹壢加壓總站的現有配水管道為混凝土管,長約4.3km,管徑1.2m。 | 一、施工期 (一)施工期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①優化工程布置和施工布置,森林公園和生態保護紅線內不設渣場,施工結束後及時進行植被恢複工作;②隧洞工程施工時在隧洞進出口設置生境防護措施,優化施工設計,盡可能與森林公園周邊景觀協調;③加強施工人員的教育和培訓,設立野生動物保護宣傳牌,嚴禁在施工區及其周圍獵捕野生動物;④合理安排施工進度,壓縮臨時占地使用時間,減少施工期對森林公園的不利影響;⑤落實環境監理製度,環境監理單位督促施工單位落實各項環保措施。本項目取水口位於石馬河,不涉及珍稀瀕危物種,工程建設對水生生態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引水區水文情勢變化對魚類棲息、繁殖等的影響,采取優化施工工期安排,避讓魚類主要繁殖期施工,取水口設置攔魚網罩和設置超聲波幹擾器,避免魚類進入引水隧洞。 (二)施工期大氣環境保護措施:本項目施工期大氣汙染源主要包括土石方開挖、隧洞爆破、施工車輛運輸等環節產生的揚塵和廢氣等。施工工地設置硬質密閉圍擋,並采取覆蓋、分段作業、擇時施工、灑水抑塵、衝洗地麵和車輛等有效防塵措施。建築土方、建築垃圾、渣土和散裝物料應當及時采用密閉方式清運,在工地內堆存的物料、臨時堆土場等應當采用密閉式防塵網遮蓋;土石方開挖應采取灑水加濕或加蓋苫布等措施以減少揚塵和飄塵產生;隧洞爆破應采用先進爆破工藝,選用環保型炸藥,施工盡量采取濕法作業,隧洞開挖時,增加通風設備,加強隧洞通風,以降低廢氣濃度;盡量選用低能耗、低汙染排放的施工機械和車輛,選用配裝尾氣淨化裝置的柴油發電機,並選用質量較好的燃油,加強對施工機械、運輸車輛的維修保養,減少施工機械設備燃油廢氣排放;臨近敏感點施工區作業應縮短施工時間,減少開挖麵積,及時采取有效的圍擋、遮蓋、灑水等措施。 (三)施工期水環境保護措施:本項目設置4個施工營地,施工營地設置移動廁所,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汙水經三級化糞池+隔油池+一體化設備處理達標後回用於工區周邊耕地灌溉,不排入項目周邊水體。施工機械修配及車輛養護含油廢水經隔油沉澱處理達到《城市汙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GB/T18920-2020)中“衝廁、車輛衝洗”用水標準後回用於施工車輛及機械設備衝洗用水。基坑排水經靜置沉澱達到《城市汙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GB/T18920-2020)中“城市綠化、道路清掃、消防、建築施工”用水標準後回用於道路清掃用水或綠化用水。洞室排水采用絮凝沉澱+組合式氣浮過濾的方式進行處理,達到廣東省地方標準《水汙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時段一級標準後排入附近的溝渠;配水管管道試壓排水經沉澱處理、管道消毒廢水經中和處理達到廣東省《水汙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中第二時段一級標準後排入附近溝渠。施工期間所有廢水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排放。 本項目部分建設內容位於和山岩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設置施工生產、生活區,禁止在水源保護區範圍內設置汙染物處理設施(設備)和場地,施工場地、生活區的設置應與水源地保護區保持一定距離,取水口圍堰型式采用鋼板樁,施工過程中做好機械漏油等環境風險防範措施,在穿越河流施工區域邊界外圍欄隔離帶處設置吸油棉體,作為常規攔截係統,一旦有漏油產生,將其控製在較小範圍內不向外擴散,並進行處理。施工前應采取超前探水措施,對隧道湧水采取封堵或疏導措施,盡量保持隧道開挖區域地下水的原有徑流條件,在隧洞進、出口設置沉澱池,經處理達標後回用於周邊林地澆灌或達標排入周邊溝渠。 (四)施工期聲環境保護措施:施工期噪聲源主要為引水隧洞的爆破施工和淨水廠、管道施工的挖掘機、堆土機、混凝土振搗器、鑽機、自卸汽車、載重汽車等。施工中通過一次起爆的總導爆索量、總炸藥量和起爆方式,降低振動及噪聲,控製爆破拋頭方向,避免正麵爆破噪聲指向敏感點;嚴格控製爆破時間,應該避開深夜爆破,以保障施工區及其周圍地區居民有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夜間禁止進行爆破作業。其他設備噪聲通過嚴格控製作業時間,盡量選用低噪聲或帶隔聲消聲裝置的機泵類設備、調壓器設備以及施工機械設備,減少集中機械施工,加強機械維修保養;合理布置施工場地,高噪聲機械遠離敏感點,同時在施工區邊界與敏感點之間設置彩鋼夾芯板進行圍閉降噪,起到隔聲作用。采取上述措施後,本工程施工廠界噪聲排放達到《建築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的要求。 (五)施工期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防治措施:本項目設置1個棄渣場,除配水管線開挖產生的棄土交由有資質公司回收進行製磚利用外,其他施工開挖棄渣運至指定渣場堆存,嚴禁隨意棄渣,為避免堆渣坍塌產生新增水土流失,渣場應配套設置渣場擋護、截排水等工程措施,棄渣結束後及時覆土恢複植被;施工含油廢水處理後的含油廢液屬於危險廢物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理;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由當地環衛部門進行統一收集清運。 (六)施工期環境風險防範措施:本工程不設置油庫、炸藥庫,避免了現場設置油庫、炸藥庫所帶來的環境風險,在加強對運輸油料、炸藥的管理,可進一步防控環境風險。施工期間加強生產廢水及生活汙水處理設施的管理與維護,確保生產廢水達標回用,生活汙水妥善處理處置,可有效防控水環境汙染風險。工程管道均嚴格做好相應的防腐措施,避免管道受腐蝕破壞。工程建成運營後,通過對石馬河劃定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做好水源地保護管理,進一步加強對入石馬河排汙口的排查和整治,保護好水源地水質,並做好突發性汙染事故的預警預報工作及事故發生後的應急措施,確保供水的安全可靠。 二、運營期 (一)運營期生態環境影響防治措施:在石馬河攔河水陂下遊安裝生態流量在線監控措施,切實保證陂下河段生態流量不少於0.15m3/s,並按需優化放流措施,保證陂下河段河流生態係統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淨水廠的配水管線路施工結束後盡快采取生態恢複措施,恢複生態功能及生態完整性。(二)運營期聲環境影響防治措施:本項目運營期噪聲主要包括淨水廠的各類泵、風機等。通過距離衰減、廠場外綠化等措施,營運期站場邊界噪聲能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標準。(三)運營期水環境影響防治措施:本項目運營期淨水廠廢水主要包括淨水廠員工生活汙水、淨水沉澱池排泥水、濾池反衝洗水等。淨水廠的生活汙水經三級化糞池處理後可達到《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2021)旱地作物標準後回用於廠區綠化。淨水沉澱池排泥水和反衝洗廢水采用混凝沉澱處理後達到《城市汙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GB/T18920-2020)中“城市綠化、道路清掃、消防、建築施工”用水標準後回用於廠區內部道路清掃用水或綠化用水,不外排。(四)運營期大氣環境影響防治措施:營運期淨水廠食堂油煙采用集氣罩收集經油煙淨化裝置處理後引至辦公樓樓頂排放,排放濃度滿足《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試行)》(GB18483-2001)要求。(五)運營期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防治措施:本項目運營期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為淨水廠產生的檢驗室廢液和試劑瓶、檢驗清洗廢水、廢機油及含油手套抹布、淨水廠汙泥、生活垃圾等,淨水廠汙泥屬於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定期收集清運並集中處理;工作人員生活垃圾由當地環衛部門定期清運;淨水廠檢驗室廢液和試劑瓶、檢驗清洗廢水廢機油及含油手套抹布委托有危險廢物處理資質單位回收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