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已歸檔
●本報記者張小媚
通 訊 員張文梅甘宇生
汀江是潮汕地區飲用水源韓江的主要支流。多年來,大埔縣境內汀江閩粵跨省河流斷麵及青溪庫區(青溪水電站至閩粵交彙的青溪鎮鏟坑村石市河段綿延約13公裏)地表水水質,不能常年達到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Ⅱ類水質保護目標要求。為保護汀江生態環境,保障沿江群眾飲水安全,去年3月開始,大埔縣實施汀江跨界流域汙染和青溪庫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如今,一年多時間過去了,青溪庫區整治取得明顯成效,得到沿岸村民的認可,省政府督察組到整治現場進行檢查時也給予了充分肯定。
回顧
水質惡化,水浮蓮泛濫成災
青溪庫區兩岸有青豐、河背、蕉坑等6個村。近日,記者來到青豐村,站在碼頭邊上放眼望去,隻見寬闊的江麵波光粼粼、碧波蕩漾,兩岸青山倒映在水中,不時還有保潔的小船慢慢駛過,景色美不勝收。
“過去,這裏完全是另一番景象:養魚網箱連接成排,水浮蓮泛濫成災,水麵垃圾遍布,肮髒不堪……”青豐村黨支部書記唐標祥告訴記者。以前,庫區移民為了生計在水庫大量進行網箱養魚,投料養殖魚類造成水質汙染。後來,水庫水體富營養化,水浮蓮逐年瘋長,網箱被覆蓋,導致魚長不大,養魚變得很不劃算。記者了解到,庫區汙染嚴重,除了受到村民大量網箱養殖影響外,沿岸19個養豬場排汙、村民生活汙水直接入河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另外,汀江上遊福建省永定縣一些紙廠、養豬場等汙染源的廢水和居民生活汙水直排永定河,造成永定河水質惡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汀江下遊青溪段的水體汙染。”大埔縣環保局局長丁練昌告訴記者。
近日,在閩粵交界處的青溪鎮鏟坑村石市河段,記者看到,來自福建省渾濁泛黃的永定河水與清澈碧綠的汀江水,一黃一青在此交彙後,慢慢融合向下遊流去。據多年水質監測數據分析,汀江支流的福建省境內永定河瀘下壩水電站斷麵地表水水質不符合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水質要求,部分時段出現Ⅳ類水質。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大埔境內跨省河流斷麵及青溪庫區水質常年不達標。
整治
綜合施策,五方麵齊頭並進
為保護汀江生態環境,保障沿江群眾飲水安全,梅州市委市政府和大埔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汀江河青溪庫區水環境汙染整治問題,並將其列為全市重點環境整治問題和大埔縣十件民生實事之一。從去年3月開始,大埔縣投入專項資金2600多萬元,圍繞網箱養魚、畜禽養殖、水浮蓮、生活垃圾、環保設施等五大重點,全麵實施汀江青溪庫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
在推進網箱、畜禽養殖整治時,大埔縣對自願拆除、搬遷或關閉養殖設施的給予獎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和招標的形式,由第三方負責打撈清理水浮蓮和廢棄網箱、垃圾等雜物。至去年12月,共拆除網箱52萬多平方米;整治豬場19家,搬遷處理生豬7253頭;打撈清理水浮蓮4000多畝。
與此同時,針對汀江省界斷麵上遊福建永定水汙染情況,按照梅州、龍岩兩市韓江跨界流域生態環境和水環境保護工作機製,龍岩市環保局要求永定縣加強水汙染綜合整治,加大對福建永定河等流域水質的保護力度。
鐵腕整治換來了汀江水質的明顯好轉,帶來了青溪水庫一江碧水重現。為鞏固整治成果,大埔縣著力建立長效機製:通過加大巡查和治理力度,加強水麵保潔;完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將村民的生活垃圾收集後統一轉運到縣城垃圾場處理,並在庫區居民集中居住的村,逐步建設汙水處理設施,從源頭上減少汙染源。目前,在溪口村、青豐村分別建設的日處理1000噸和500噸生活汙水的汙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項目正在實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