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已歸檔
去年6月,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廣東省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環保督察“回頭看”。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反饋意見,全力以赴推進督察整改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帶頭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分別牽頭督辦茅洲河和練江汙染整治,並簽發廣東省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2018年第1號令,全麵動員部署攻堅劣Ⅴ類水體國考斷麵專項行動。省人大常委會發布《關於大力推進水汙染防治的決定》。省財政一攬子安排683億元專項資金支持2018年~2020年汙染防治攻堅重點任務。
一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各有關部門奮力攻堅,通過一個個整改任務的“銷號”落實,加快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不斷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交辦的6077件案件,已辦結6053件,辦結率99.6%。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月~5月,廣東省71個國考斷麵中水質總體保持穩定,部分有所改善,其中劣Ⅴ類水體斷麵減少3個,實現曆史突破;2019年1月~4月全省城市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7.0%,較2018年同期上升5.6個百分點,創近年曆史最好水平。
廣州
壓實河長責任治水,黑臭水體整治成示範
5月6日,廣州市河長辦公布了新一期的全市河長履職情況,黃埔區、增城區、番禺區的3名村居級河長因存在應付式打卡式虛假巡河、“四個查清”工作不到位等問題被點名批評。
廣州市以全麵壓實河長製為抓手,落實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全麵深入推進黑臭水體治理。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39條河流實現不黑不臭,入選了國家黑臭水體整治示範城市。
廣州市出台了被稱為最嚴格河長責任製的《關於強化河長責任打贏黑臭水體剿滅戰的意見》,其中規定,把治水考核結果作為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治水得力的區、鎮街級河長,可提拔重用並繼續擔任河長;對不合格河長要及時調整。要求“保持各級河長隊伍穩定。全市各級河長在完成黑臭水體整治任務前原則上不得調整,確保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任務完成後,仍需保持穩定一段時間。” 今年以來,市、區兩級河長辦共計對142名在水環境治理中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的工作人員作出了問責處理。
廣州市第2號總河長令還創新性地提出,在市、區、街鎮、村居四級河長基礎上,設置九大流域河長,由市委常委及市四套班子成員擔任流域河長。“山河林田海是一個生命共同體,而江河往往又是跨不同行政區域的,流域河長則更有利於不同行政區域的協調與配合,這種係統治理思維也是治水進入攻堅階段的有力武器。”廣州市河長製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
《廣州市總河長令第3號文》進一步提出,依托全市19660個標準基礎網格,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覆蓋、無盲區的治水網絡體係,推行網格化治水。
廣州市實施開門治水理念,努力發動群眾力量參與。全市各區、各街道已聘用民間河長近900名,各具特色的民間河長、民間小河長、河道警長等不斷湧現,織就了治水的“天羅地網”。廣州市還在全省率先推出了“互聯網+河長製”的治理水汙染模式。“隻要關注‘廣州治水投訴’公眾號,就可以給身邊的水汙染曝光,而且還有獎勵。”天河區居民陳長春這樣說。
此外,廣州市還著力優化排水管理體製機製。為推進“廠、網、河”一體化管理,2018年成立市排水公司,累計接收管網約10013公裏,巡查管網設施3.79萬公裏,清疏管道1187公裏,目前已基本實現了中心城區公共排水設施一體化管理。
深圳
決戰水汙染治理,斷麵達標基礎改善
清晨7時,深圳灣(河)潮位正緩緩上升,數隻黑臉琵鷺在岸邊灘塗覓食。當地居民說,在深圳河入海口,水鳥嬉戲的美景很常見。
深圳市將2019年定為“水汙染治理決戰年”,製定發布了深圳市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2019年第1號令,啟動了全麵攻堅國考省考斷麵水質達標和全麵消除黑臭水體專項行動,計劃投入500億元用於攻堅國考省考斷麵水質達標和全麵消除黑臭水體。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作為茅洲河共和村、深圳河口兩個國考斷麵水質達標的第一責任人,帶頭攻堅,統籌、協調流域水環境治理。
深圳灣水環境的改善,離不開彙入其中的深圳河水質的改善。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1月1日~3月18日,深圳河河口斷麵氨氮、總磷濃度均值分別為1.72毫克/升和0.30毫克/升,持續達到地表水Ⅴ類標準。此外,國家采測分離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1月和2月,深圳河口水質均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氨氮和總磷濃度同比分別下降80.5%、55.0%,水質得到極大改善。
深圳市在茅洲河實行“大兵團作戰、全流域治理”,超常規推進治水工作。中電建等大型央企作為施工單位,投入人力1.5萬人、裝置4100多台,施工作業麵1250個,2018年新建成汙水管網560公裏。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1月~5月,茅洲河共和村國考斷麵氨氮、總磷濃度分別為3.98毫克/升和0.58毫克/升,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51.3%和53.8%,水質保持快速改善勢頭。
汕頭
壯士斷腕下定決心,練江治汙初見成效
在汕頭市潮陽區貴嶼鎮華美社區七星墩河,成群的魚兒在清澈的水裏暢遊,水杉、蘆葦長勢喜人。當地結合練江整治,對這條被稱為“老練江”的河流進行整治,取締了養殖場及河岸臨時建築,並投入2000多萬元建成了帶狀濕地公園。“現在環境變好了,還多了休閑的空間。”當地居民紛紛拍手稱快。
自2018年6月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回頭看”以來,汕頭市強力推進練江整治。市委書記、市長先後60多次到現場督導調研。對練江實行治汙包幹製,市四套班子包幹練江流域15條支流,每月安排專門時間到河邊現場駐點辦公。到今年3月底,市四套班子成員已經駐點辦公達136人(次)。
汕頭市全力推進練江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潮南、潮陽兩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已於2018年建成投運,正全力推進二期工程建設。截至今年4月底,9座在建生活汙水處理廠項目全部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完成總工程量的65%以上;潮南紡織印染環保綜合處理中心項目主體工程已完成總工程量約78%,汙水處理廠具備運營條件;潮陽紡織印染環保綜合處理中心完成總工程量的14%。
汕頭市摒棄落後的設備和工藝,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至2018年12月31日,汕頭練江流域183家印染企業已全部落實停產。汕頭市還實施技術改造補貼、服務外包補貼等扶持措施,推進印染企業轉型升級和集聚發展。潮南區設立了紡織印染企業信貸風險補償資金,由銀行為入駐企業提供信貸風險補償資金貸款,資金總規模約2億元,預計撬動20億元以上的銀行貸款資金。
同時,汕頭市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2018年至2019年4月底,潮陽、潮南兩區偵辦汙染環境刑事案件90宗,刑事拘留212人;立案環境違法治安行政案件145宗,行政拘留344人;立案環境違法行政處罰案件303宗,罰款5015.63萬元。清理非法養殖場戶970家,清理騰退生豬4.36萬頭。
汕頭市自動監測站數據顯示:2019年4月,海門灣橋閘斷麵化學需氧量平均濃度35.7mg/L、氨氮平均濃度3.15mg/L、總磷平均濃度0.151mg/L,同比分別下降65.14%、70.2%和79.11%。
湛江
創新管理建設模式,保護全國最大紅樹林
灘塗地遍地都是跳跳魚、大腳蟹,一株株數尺高的紅樹林木欖樹迎風搖曳,湛江市麻章區嶺頭村的紅樹林保護區,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湛江市落實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大力加強轄區紅樹林保護,使這個麵積兩萬公頃、我國最大的紅樹林保護區迎來新的機遇。
湛江市按照總體麵積不變、總體格局不變和生態功能不變的原則,編寫了《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四至界定方案》,明確保護區麵積要達到國家批複的20278.8公頃。
根據整改要求,2017年起,廣東省印發實施了《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800公頃養殖塘清退方案》,共投入2699.8萬元完成年度養殖塘清退與共管任務。截至目前,已完成嶺頭島紅樹林核心區410.53公頃養殖塘清退工作,拆除了養殖設施,打開養殖塘水閘,全麵恢複自然納潮;與有關鎮政府、村委會等單位簽訂共管協議,對實驗區內1579.8公頃養殖塘實現共管,在確保紅樹林正常生長的基礎上允許適度養殖。
保護區還采取了社區共管共建的方法,聘請了一批當地村民作為護林員,定期進行巡護,發現破壞紅樹林的違法行為及時上報。此外,保護區管理局還幫助當地鄉村修建道路、安裝路燈、改善交通環境,與村民共享紅樹林保護成果。
為進一步強化保護區管理措施,湛江市出台了《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加強執法力量、健全巡護製度,開展“雙百日”行動、“利劍行動”等專項行動。2017年以來,日常巡護和專題巡護(案件處理等)總裏程達到61800公裏,立案辦理破壞紅樹林資源案11宗,其中刑事案件3宗、行政案件8宗,刑事拘留1人、逮捕2人、網上追逃1人;及時製止輕微危害紅樹林資源行為4起。
2018年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數據顯示,湛江市紅樹林麵積已恢複到9958.13公頃,占全國紅樹林麵積的33%,占廣東省紅樹林麵積的80%。
撰稿:鍾奇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