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
    字體:
    對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梅州市生態環境局 執法大練兵 2016年環境執法大練兵:練好隊伍才能打硬仗打勝仗
2016年環境執法大練兵:練好隊伍才能打硬仗打勝仗
來源:中國環境報    時間:2017-05-03 15:46:44   瀏覽:-
字號:

伴隨著3個月環境執法大練兵活動的結束,環境執法隊伍湧現出一批表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

那麼,環境執法大練兵期間取得了哪些成績?這些先進集體和個人是如何評選出來的?大練兵有哪些值得借鑒的經驗和做法?為此,記者走訪了組織開展此次活動的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

環境執法情況成效顯著

3個月執法數據趕超2016上半年

記者了解到,從2016年9月份開始的環境執法大練兵活動是新環保法頒布實施以來,首次舉行的環保全係統大練兵活動。

“目前,全國環保係統有20多萬人,其中環境執法人員近8萬人,占比超過1/3。”環境監察局局長田為勇表示,大練兵的直接目的,是為了推進全國環境執法隊伍建設,切實提高整個執法隊伍規範執法的意識和能力,調動整個隊伍加強環境執法的積極性、學習法律法規和研究執法技能的主動性,樹立環境執法隊伍新形象,提高社會對環境執法的支持程度。

執法情況作為執法隊伍能力的重要體現,大練兵期間的環境執法情況到底如何呢?

據介紹,3個月的大練兵期間,全國查處各類環境違法案件29331起,同比提高56%;處罰金額15.84億元,同比提高32.87%。其中,查處重大案件4157起,包括查封扣押1700起、限產停產1015起、按日計罰345起、移送行政拘留789起、移送涉嫌環境汙染犯罪案件308起,同比上升16.93%。

記者將大練兵的數據與2016年上半年的環境執法情況進行了對比,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地方各級環保部門實施按日連續處罰案件307件,罰款數額達26447.62萬元。僅從按日連續處罰案件的數量和罰款數額來說,大練兵3個月的數據就趕上了2016年半年的數據。

“廉潔執法”可一票否決個人評優

兩次評分為案卷上“雙保險”

除了環境執法情況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全麵評估大練兵活動開展的效果,大練兵結束後還評選出45個突出集體和100名突出個人。

“通過評比先進、樹立典型的方式,營造‘比學趕幫超’的工作氛圍,提升全國環境執法隊伍規範執法的意識和能力。”田為勇表示。

這些典型是怎麼選出來的?

田為勇介紹說,對候選集體主要從3個方麵進行考核,分別為“執法案卷質量”“查處案件數量”“執法公眾滿意度”,3項指標占比為7∶2∶1,按省級、市級、縣級進行排名。

對候選個人則從“查處違法案件數量”“行政處罰案卷質量”“案件調查情況”“個人事跡”“廉潔執法”5項指標進行考察。其中,前4項指標按1∶7∶1∶1進行評分。“另外,‘廉潔執法’指標是環境執法人員的基本要求,屬於一票否決。”田為勇特意強調。

記者了解到,針對候選集體和個人的行政執法案卷評審,為確保執法案卷的質量,環境保護部監察局還製定了詳細的評審細則,組織了交叉評審、專家評審兩次評分,為案卷質量上了“雙保險”。

交叉評審的人員由31個省(區、市)和新疆建設兵團環保部門的32名一線執法人員組成。為了有針對性地評估不同案卷的質量,將案件分成了6類,分別針對行政處罰、按日計罰、移送拘留、涉嫌犯罪移送、申請強製執行和稽查,每個部分的計分細則也不同。此外,每一類還細分成各部分,例如一般行政處罰案卷的評分細則包括卷內目錄、立案審批表、現場檢查(勘察)筆錄、調查詢問筆錄等12個部分,完整地涵蓋行政處罰的各個環節。

交叉評審的32名人員兩人一組,按照地域回避的原則進行評分。每份案卷的兩個評審得分在15分差異之內的,平均分為案卷的得分。如果超過15分,評審組會進行合議,討論確定案卷最終分數。

交叉評審完成後,才能進入專家評審環節。專家評審由來自全國人大環資委、清華、法大、武大等63位法學和司法實踐部門專家組成,主要針對行政處罰、按日計罰、移送拘留、涉嫌犯罪移送、申請強製執行5類案卷製定評分標準。

田為勇介紹說,與交叉評分規則不同,專家的評判更偏向於從合法性、典型性以及案件複雜性上著眼。比如一般行政處罰案卷評分標準,總共設置了主體資格、事實證據、法律適用、程序規則、加分情況5項指標。

專家評審過程中,兩名專家同時評審1份案卷。同一份案卷評分分值相差超過20分的,將組織專家審核組進行合議。如果有加分和扣分情況,專家還要進行說明,並提出是否推薦為先進案卷。

“交叉評審與專家評審最終按照3∶7的比例計算候選集體和個人的案卷得分,並和其他指標進行加權,得到集體和個人的最終得分。”田為勇表示。

從基層執法力量抓起

走有自身特色的執法“新路”

基層執法是環境執法的重中之重,在成立了大練兵活動領導小組之後,各地從基層開始入手,取得了突破。

一些地方開展了“走基層”活動,強化對地方的督查指導。比如福建、新疆等地派出督導組進駐重點地市、區縣,采取“駐點督導、機動支援、工休錯時、晝夜結合”的方式協助基層摸排案件信息,采取“老師帶徒弟、老兵帶新兵”的方式,指導駐地查辦重大案件,規範調查取證程序內容,提高了基層辦案能力。

還有一些地方為了激勵基層參與,開展了本地範圍內的集中評比。比如浙江、新疆等地設置省級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昌吉等州市還設置州市級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名額,進一步激發基層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由於各地的地理環境不一樣,各地結合自身特色,走出了一條新路。福建省三明市執法人員為防止企業利用台風暴雨的掩護進行偷排,於2016年第17號台風“鯰魚”來臨之際開展夜間突擊檢查,成功查處多家企業偷排廢水的違法行為。

浙江省杭州市將大練兵和汙染源在線巡查相結合,狠抓在線監測弄虛作假行為;紹興市圍繞提升大氣環境質量,先後開展高鐵高速沿線廢氣排放企業、鍋爐廢氣企業等專項執法,精準打擊涉氣違法企業。

利用信息化提升執法精準度

聯合公安等部門實現部門協作

當前,環境違法情形複雜多樣,基層執法難度不斷增大,已經不能停留在眼看、耳聽、鼻嗅、手摸的階段。為此,在大練兵期間,多地探索出了新做法,突破執法困境。

一些地方探索用科技手段輔助執法,實現測管聯動,提升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精準度。福建省三明市充分發揮“測管聯動”的優勢互補作用,較好地解決了大氣汙染案件取樣困難、時效性差的老問題,短短一個多星期內查處了大氣汙染物超標排放案件20餘起,處罰款200餘萬元。

針對在檢查汙染源自動監控設備方麵能力不足的軟肋,三明、漳州、泉州市環保局和省級督導組采取邀請在線運行維護專家集中授課、現場指導,三級執法人員緊貼實戰、邊學邊查的做法,集中查處了一批偽造、篡改在線監測數據的典型案件。

在解決執法能力不足等方麵,多地已經不再靠環保部門“單打獨鬥”,而是聯合公安等司法部門共同執法。福建省將大練兵融入環保、公安聯合開展的“清水藍天”環保專項行動,充分發揮“兩法銜接”聯動平台的作用,兩部門協同作戰,統一部署,聯勤聯動、統一調配人員裝備、統一開展執法行動、統一彙總工作信息、統一公布違法案件,形成對環境汙染犯罪案件快速反應和強大的震懾效應。

漳州南靖縣環保局牽頭召開“環境執法大練兵加溫推進會”,對大練兵活動進行中期總結,邀請公、檢、法部門對環保執法人員開展業務培訓,統一執法尺度和標準。廈門市成立新民和西柯兩個環保警務室,配備環保執法人員和公安民警,大練兵期間出警100餘次。廣東已有廣州市、佛山市、肇慶市、惠州惠陽區和大亞灣區等地建立了環保警察,已經成為廣東省打擊環境汙染違法犯罪行為的重要力量。

對“不好惹”的企業敢於硬碰硬

發揮主觀能動性創新執法思路

執法人員是大練兵活動的基礎力量,成績的取得正是無數執法人員努力的結果,其中湧現出了不少好的典型。

記者發現,這些執法人員對群眾反映的問題極為上心。比如,上海市環境監察總隊的周懿、重慶市九龍坡區環境監察支隊的夏飛、甘肅省山丹縣環境監察大隊的王建元、河南省環境監察總隊的王浩通等人接到群眾舉報後,會立即對汙染企業開展暗訪調查,製定周密的檢查計劃,在惡劣的環境下長時間連續工作。

而遇到“不好惹”的企業更是家常便飯,企業法人會采用當眾辱罵、短信恐嚇等方式阻礙執法,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環保局的李象白、廣東省東莞市環保局大嶺分局的陶笈汛、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溫宿縣環境監察大隊的李國強等人敢於碰硬、嚴格執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環境監察支隊的楊元春也是對任何一個違法排汙企業絕不留情麵,通過調查取證、固定證據,依照法律法規對案件做出處罰。

執法人員還是創新的主要力量,很多基層執法人員長期從事一線工作,能結合環境執法的實際提出很多新做法,其中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環境監察支隊的薑立誌就是其中一名。比如針對新環保法實施後,按照赤峰市環保局的統一部署,針對停限產、查封扣押、按日計罰等方麵沒有規範文書模板的情況下,薑立誌帶領相關人員進行集體討論後製定了相應的文書模板,並於2015年3月在全市範圍內進行了下發,填補了相應的空白工作。

2016年1月,針對修訂後的《大氣汙染防治法》,薑立誌還跟赤峰市環保局法規科及相關大隊對《赤峰市環境保護局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基準》中的相關內容進行了及時修訂,為更好地貫徹執行《大氣汙染防治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記者了解到,這兩項工作在全自治區都是首例。

田為勇告訴記者,希望通過大練兵,發動所有在崗執法人員參與,營造“比學趕幫超”的工作氛圍,進一步激發廣大環境執法人員愛崗敬業、建功立業的熱情,特別是激發他們學習基礎知識、研究執法技能、提高個人素質和執法能力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