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華縣轉水司法所用心、用情、用力辦好群眾身邊的每一個“小案”,完善調解工作機製,不斷提升解紛效率和解紛效果。近期,該所調解員成功調解一宗拖欠工資糾紛。
“陳某某拖欠我工資,不給的話我就叫幾人上門找他要!”今年4月初,陸某某來到五華縣轉水司法所,調解員從陸某某的言行中能明顯感受到其情緒十分激動,泡好茶讓他先坐下來,對他進行安撫。
待陸某某心情逐漸平複,調解員耐心聽了他的訴求,並經過詳細調查了解到:陸某某係外省來粵務工人員,和幾名老鄉一起給陳某某幹活,一直以來兢兢業業,陳某某也從未克扣工資。但從今年開始,陳某某開始拖欠工資,累計12000元。
調解員根據所掌握的情況,召集雙方當事人進行了“麵對麵”調解,將問題擺在台麵上解決。
“我家等著這筆錢開銷,必須盡快支付。”陸某某著重強調這筆錢對他的重要性。
“我承認拖欠工資,但我現在很多賬也收不回來,資金周轉十分困難,過段時間一定還上。”陳某某表示自己確實有難處。
急用錢的陸某某聽到陳某某還是以同樣的理由推脫,情緒又激動起來。調解員隻能將雙方當事人分離進行調解,明確告知雙方所涉及的權利義務和法律責任,同時勸慰雙方當事人以寬容的態度處理本次事件。
“你要冷靜處事,不要采取過激行為,要相信調解是雙方及時有效化解糾紛的最好方式,如果執意吵鬧,不利於解決糾紛,若有關行為涉嫌違法,還得不償失。”經過調解員的耐心勸導,陸某某認識到合理合法爭取訴求的必要性,也體會到調解員的用心良苦,情緒逐漸穩定下來。
另一方麵,調解員也對陳某某進行了相關法律知識的宣傳:“拖欠農民工工資是違法行為,你也換位思考下,體諒下陸某某的心情。”
在調解員的溝通協調下,雙方相互理解各自難處,簽訂了調解協議,並同意各退一步,陸某某不再堅持12000元的工資數額,要10000元即可;陳某某則迅速籌錢,並當麵轉賬給陸某某。案結事了,陸某某對調解員的高效率快節奏的傾心調解深表謝意,當事雙方也對結果表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