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
    字體:
    對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梅州市司法局 工作動態 織牢人民調解組織網絡體係!梅州市司法局助力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織牢人民調解組織網絡體係!梅州市司法局助力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1-11-26 14:31:52   瀏覽:-
字號:

  近年來,梅州市建立了以鎮(街)人民調解委員會為主體,以村(社區)、企事業單位人民調解委員會為支撐,以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和個人調解工作室為兩翼的多層次、寬領域、較完整的新時代人民調解組織網絡體係,通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每年調解糾紛2萬餘件。

  組建萬人調解隊伍,調解觸角延伸到市域治理末梢

  梅州市各級司法行政部門狠抓人民調解基層基礎建設,在全市112個鎮(街)和2229個村(社區)均建立了人民調解委員會,每個村(社區)建立了2到3個調解便民聯係點;在人民調解員選配上,聘請了德高望重的退休幹部、老黨員、村(社區)能人、婦女代表等擔任調解員,各鎮(街)調委會因地製宜聘請2名以上專職調解員,織牢人民調解隊伍網絡。據統計,全市共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2518個,聘任人民調解員11709名,即“萬人調解隊”。“萬人調解隊”及時將群眾之間的矛盾糾紛吸附在基層,化解在當地,調解於萌芽,發揮著矛盾糾紛源頭治理“消防員”的角色。全市各人民調解委員會積極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通過預防排查化解矛盾糾紛,把調解觸角延伸到市域社會治理的末梢,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圖片

  大力發展行專性調解組織,調解案件不留後遺症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許多矛盾糾紛涉及的政策性、專業性、技術性越來越強,為推進行業性、專業性調解,梅州市司法局先後指導相關行業成立了道路交通事故、醫療糾紛、金融消費糾紛、物業糾紛、商事糾紛、環境糾紛、知識產權、土地權屬糾紛等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在特定行業和專業領域矛盾糾紛中的作用,目前梅州市已建立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45個,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調解案件不留後遺症,成為實現行業治理的新途徑,也是實現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生動實踐。

  自梅州市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成立後,醫療糾紛事故的當事人紛紛選擇在醫調委的主導下解決醫療糾紛;醫調會調處過程公正公開,巧用情理法,推動和諧醫患關係的建立。據統計,目前全市共設立8個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共有61名調解員,今年以來共成功化解醫療糾紛42件。

圖片

  群眾向調解員贈送錦旗表示感謝。(豐順縣司法局供圖)

  積極培育個人調解室,促進自治德治法治有效融合

  為創新人民調解組織形式,及時就地化解矛盾糾紛,梅州市各地紛紛培育個人調解工作室發展。個人調解工作室以個性化、專業化為特點,調解員都是居民心目中處事公平、讓人信得過的人,他們讓群眾身邊熟悉的人用熟悉的話做好群眾的調解工作,調解起來得心應手;他們充分運用法律、道德和“村規民約”等來化解矛盾糾紛,促進自治德治法治有效融合,在實現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至目前為止,全市共建立19家“個人調解工作室”,為當地的矛盾糾紛化解起到積極的作用。

圖片

  2018年12月,興寧市首個以個人命名的人民調解工作室——石馬鎮人民調解委員會“王金昌調解工作室”掛牌成立。

  構建邊際司法行政協作機製,築牢平安邊際走廊

  梅州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邊際區域山水相連、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化相融,近年來,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邊際地區矛盾糾紛時有發生,邊際人民群眾對公共法律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建立健全邊際司法行政協作機製勢在必行,這既是社會治理創新的需要,又是司法行政工作自身發展的需要,更是推進司法行政改革創新的具體舉措。

  2018年,梅州市司法局組織相關縣級司法局與周邊接壤地區(江西省贛州市和福建省龍岩市)司法行政部門建立省際邊界司法行政協作機製,閩粵贛三省邊際8個縣級司法局(即梅縣區、平遠縣、蕉嶺縣、興寧市、上杭縣、永定縣、武平縣、尋烏縣等)簽署了閩粵贛司法行政協作協議。新的工作機製啟動以來,實現了從以前單一的矛盾糾紛聯防聯調到司法行政業務全方位鏈接的轉變,為邊際群眾共享公共法律服務和共建平安邊際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圖片

  邊際糾紛調解工作室更好地實現跨界糾紛調解。

  據統計,自2018年至今,三省邊際司法行政部門聯合開展法律宣傳16場次,法律谘詢132次,排查跨地區民間糾紛102件,受理矛盾糾紛案件82宗,調解成功79件,調解成功率達96.34%。2019年,梅州市共有兩個邊界調解組織(蕉嶺縣南磜鎮調委會、梅縣區鬆源鎮調委會)和一位邊界調解員(平遠縣八尺鎮調委會調解員楊聖良同誌)獲得湘贛鄂粵貴渝黔七省邊界矛盾糾紛聯防聯調協作通報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