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需求調查報告
為貫徹和落實省“雙轉移”政策,為使我市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作注重實效,適應市場需求,符合農村勞動者的需要。我局培訓科曆時一個多月,對全市2040個行政村(街道辦)進行了培訓需求調查登記,現就調查登記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此次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需求調查共發(傳)調查登記表2040份,實際收回調查登記表2040份,回收率為100%。調查登記全市總人數共395.8萬人,其中農村勞動力有162.6萬人,留守勞動力有71.0萬人,今年有意參加培訓有16.2萬人。全市勞動力資源豐富,培訓市場前景廣闊,潛力巨大。
二、主要特點
通過對調查登記表的統計分析,我市農村勞動者對技能培訓需求呈現如下幾方麵特點:
(一)從調查登記的回收情況來看
1.調查工作,領導重視,百姓歡迎
此次需求調查登記得到各縣(市、區)勞動局大力支持,通過村級勞動保障服務站,全市共發出調查登記表2040份,實際收回調查登記表2040份,回收率高達100%。這充分說明,此次需求調查深受百姓歡迎,適應市場需求,符合百姓需要。
2.統計分析工作,區域差異明顯
此次需求調查登記,從調查登記表實際回收的情況看,全市2040個行政村都有填報。但就各行政村填報內容來看,培訓需求工種填報率區域差異明顯:平遠96.3%,大埔95.5%,蕉嶺94.8%,梅縣90.9%,梅江區85.4%,興寧84.9%,五華77.1%,豐順56.2%。據了解,平遠勞動局對此工作十分重視,除轉發文件外,還負責跟蹤落實,並對本縣調查登記情況做了詳細統計。部分縣由於種種原因,收回調查登記表填報率較低。這也充分說明,對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作的重視方麵存在區域間的不平衡問題。
(二)從培訓工種的選擇上看
1. 農民對“電子類”和“機械維修類”知識培訓的需求不明顯 。
從《分析表》可以看出,“電子類”和“機械維修類”培訓需求比例均在2%以內,說明農民對這兩類知識培訓的需求不平衡,要求不強烈。這就要求我們今後對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作必須根據農民的實際需求,分門別類地進行,不能一概而論,否則就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農民對“農業技能類” 、“計算機類”和“電工類”知識培訓的需求較明顯。
從《分析表》可以看出,按培訓需求率分析,“農業技能類”(包括:種養、養殖、種果、烤煙等)為38.9%,“計算機類”為24.5%,“電工類”為11.9%,“家電維修類”為5.9%,“駕駛類”為3%。說明農民對農業生產、計算機、電工、家電維修等實用技能培訓的需求較高,要求強烈。這就要求我們今後對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工作必須根據農民的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急需工種的培訓,使培訓工作落到實處,適應市場需求,符合農民需要。
(三)從“培訓時間“ 、“培訓地點” 和“培訓師資”的選擇上看
在“培訓時間”方麵,要求培訓時間不要為1個月的短期培訓占了絕大多數;在“培訓地點”方麵,選擇在“本村”進行培訓最受歡迎;在“培訓師資”方麵,需要“外派”的占了絕大多數。
三、調查登記表共提出建議100多條,歸納如下:
1、參加培訓後能夠及時推薦就業。
2、多開展種養技能培訓。
3、多開展送教下鄉培訓。
4、多組織勞動力到市、縣級培訓機構培訓。
四、對下一步工作的幾點建議
根據這次調查統計分析和農民提出的要求,對我們今後的培訓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為此,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一)加大免費培訓政策的宣傳。進一步利用廣播、電視、網絡、板報、傳單、廣告,以及製作專題片等行之有效的宣傳方式,向廣大幹部群眾宣傳勞動力轉移培訓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省裏頒布的惠民政策。
(二)切實加強與企業的聯係與溝通。我們可以建立一個長期而又穩定的溝通渠道:一是建立與工業園區行業協會的聯係與合作關係,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橋梁作用;二是建立與經貿局的聯係與合作關係,拓寬信息反饋渠道;三是建立企業培訓的檔案,加強培訓質量管理,切實為企業提供優質的勞動力。引導培訓機構根據企業的用工需求信息,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
(三)加強與市農科所的聯係與溝通。針對我市農民迫切需要農業生產技能培訓現狀,我們可以利用市農科所豐富的專家資源,鼓勵和引導各培訓機構聘請農業專家充實師資隊伍,為農村勞動力提供學習先進農業生產理念和生產技能的機會,通過培訓終身受益。
(四)加快完善鑒定標準。針對我市農民迫切需要農業生產技能培訓現狀,原國家開發的職業技能鑒定標準,缺乏種植、養殖、畜牧等農業技術工種的鑒定標準。這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我市農業技能培訓工作的開展。建議省加快開發適應農村產業發展需求的培訓工種、培訓教材、鑒定標準,培養鑒定考評人員。
附:《全市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需求調查數據分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