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上午,2024年廣東省第一屆農事運動會(梅州賽區)晚稻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活動在興寧市大坪鎮潭坑村興寧市潤豐農業專業合作社水稻種植基地舉行。8個縣(市、區)的參賽農機手田間比武競技,比拚“誰割得又快又好”、損失率更低。

此次活動以“弘揚‘減損就是增產’意識,促進糧食顆粒歸倉”為主題,由省農業農村廳主辦,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市農業農村局承辦,市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興寧市農業農村局協辦。據悉,2024年廣東省第一屆農事運動會晚稻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活動主賽區設在韶關市,同期在江門、梅州、雲浮、湛江、潮州等地組織開展分賽區比武,實現“省市聯動”“全省聯動”。
比賽前,參賽選手通過抽簽決定參賽田塊和順序。比賽過程中,參賽選手使用相同品牌和型號的水稻聯合收割機對生長條件一致、相同麵積的水稻田塊進行收割。裁判們則根據同等條件下的操作情況,查驗漏收、計算機收損失率,並從安全意識、操作熟練度、作業效率、作業質量等方麵對各參賽農機手進行綜合量化評分。


經過各位裁判和工作人員認真的現場考核、檢測,以及細致的計算和核查,梅州賽區共評選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1名,三等獎1名,優秀選手5名。獲得一二三等獎的選手將由省農業農村廳授予2024年梅州市“機收減損之星”稱號。(後附梅州賽區獲獎名單)
水稻機收減損工作任重道遠。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這次活動提高農機手的操作技能,減少機收損失,保障糧食豐收,更要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提升農業生產的整體效益。據了解,此次大比武參賽選手的機收損失率最低為1.58%,平均損失率為2.02%,最高為2.91%,大幅低於國家水稻機械收獲作業損失率3.5%的質量標準,作業效果理想。
減損就是增產,減損就是增收。近年來,我市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省農業農村廳的精心指導下,按照農業農村部關於糧食作物機收減損的工作部署,全力推進糧食機收減損,促進顆粒歸倉,不斷夯實糧食安全基礎。全市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不斷提升,全程機械化水平顯著提高,農機救援和維修服務範圍持續擴大。特別是在梅州“6.16”特大暴雨後,農機在救災複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23年,全市糧食播種麵積276.64萬畝,總產量113.84萬噸,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6.91%,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了梅州力量。
活動現場還舉辦了“百千萬工程”農業科技特派員(輕騎兵)田間活動,農業科技特派員(輕騎兵)現場解答農民朋友在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提供實用的技術指導和建議,並宣傳廣東“農友圈”平台,幫助專家和農戶實現“雙向奔赴”。
梅州賽區獲獎名單 一等獎 黃福賢 廣東省恒糧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平遠) 二等獎 陳洪清 興寧市彙洪盈種養專業合作社 三等獎 吳銀昌 梅縣區水車鎮安和村 優秀獎 陳振新 梅江區新苑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 曾梓健 蕉嶺縣建禮家庭農場 謝偉城 大埔縣茶陽鎮大富村 李聖恩 五華縣林運農機專業合作社 蔡學元 豐順縣城區
文、圖/梅州日報記者:李豔良
通訊員:黃群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