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梅縣區是全國首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以來,在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製上不斷探索,在推進鎮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監管上積極配合,在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監管上持續發力,取得了顯著成效。

抓監管,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有保障。構建區鎮村農產品質量安全無縫鏈接監管,落實鎮級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監管。建立鎮級網格化監管工作領導小組,由網格長、監管員、協管員、信息員組成質量安全監管網格負責全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整合資源,加大投入,完善鎮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和實驗室檢測設備。全區各村建立村級服務站點,建立職責明確、考核體係完備的村級質量安全監管員隊伍。
抓檢測,促進食用農產品安全達標有依據。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能力建設,提升區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實驗室連續5年通過了“雙認證”,全區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日常例行(風險)監測和專項監測總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抓品牌,促進農業效益提升有平台。樹立質量意識,狠抓品牌建設。全區有“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157個,有“粵字號”農業品牌產品26個,主導產品“梅縣金柚”“梅縣綠茶”先後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農業地理標誌農產品,“梅縣金柚”還被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授予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三品一標”認證麵積占全區農業生產種植麵積達到89.6%。

抓基點,促進優勢產業集群有底氣。建設糧食、金柚、蔬菜、油茶、茶葉、名貴樹種以及畜牧水產等一批現代農業基地,創建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國家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首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首批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範區、國家“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圍繞區域公共品牌“梅縣金柚”,以廣東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省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2020年省級家庭農場示範縣為抓手,積極構建梅州柚·梅縣金柚特色優勢產業集群。
抓鏈條,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能持續。加強農業投入品管理,落實農(獸)藥經營許可製度,從源頭上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積極做好農(獸)藥經營門店從業人員培訓,穩妥推進農(獸)藥經營許可證辦理與頒發,全區有276家農藥門店和27家獸藥門店持證經營,杜絕違禁和限用農(獸)藥的使用,減少農(獸)藥、化肥的用量、殘留和汙染,確保農產品農(獸)藥殘留量控製在國家規定的範圍以內,推動農業持續綠色高效發展。

梅縣區按照“保供固安全、振興暢循環”的工作定位,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保安全”“提品質”一起抓。2022年全區金柚麵積27.1萬畝,柚果產量56萬噸,總產值43.5億元,農民人均柚果年收入9600元。目前區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6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926家,家庭農場2337家。新認定綠色食品1家、有機認證農產品認證5家,新增省“粵字號”農業品牌產品2個,新增省級“菜籃子”基地1個,新增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1個。
為鞏固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成果,提升創建水平,梅縣區成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納入鄉鎮及相關部門的鄉村振興績效考核內容、《梅縣區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發展規劃》和《梅州市梅縣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同時,積極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宣傳下鄉活動,發放宣傳資料16378份,接受谘詢3869人次,舉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相關培訓班63場、培訓3996人次,舉辦各種宣傳活動16場次,發放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宣傳冊等資料8.6萬份,製作宣傳欄65份,接待谘詢1.2萬人次,多措並舉加強國家“農安縣”宣傳力度,起到“雙安雙創”示範引領行動,營造良好宣傳氛圍。
【全媒體記者】魏麗文 馬吉池
【通訊員】王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