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
    字體:
    對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梅州市農業農村局 工作動態 梅州:圍剿紅火蟻!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府機構 > 市農業農村局 > 工作動態
梅州:圍剿紅火蟻!
來源:南方日報   時間:2022-12-12 08:59:35   瀏覽:-
字號:

    “又痛又癢,整個手腕腫起來了。”回憶起去年在菜園被紅火蟻叮咬的經曆,家住梅城美景花園的張淑芬心有餘悸。

    無論在城區還是農村,小小紅火蟻讓人談蟻色變。紅火蟻源自南美洲,拉丁名意為無敵的螞蟻,因防治難而得名,是全球公認的百種最具危險入侵物種之一。

    2005年,梅州大埔首次發現紅火蟻疫情,自此紅火蟻迅速蔓延至梅州8個縣(市、區)。多年來,梅州各級相關部門始終將紅火蟻監測防控列為重點工作之一,並建立聯防聯控機製,圍剿紅火蟻取得了一定成效。

    當前,梅州紅火蟻發生麵積比去年下降15%,發生程度明顯降低。然而麵對狡猾的紅火蟻,這場人蟻大戰仍在持續。



傳播迅速

2005年首次入侵梅州

    梅江區西陽鎮秀竹村的廖阿姨怎麼也想不到,紅火蟻竟然如此之毒。

    2021年的一天,廖阿姨在村裏割完草後,與家人一起回家。可沒想到,剛剛走下山的她卻眼前一黑,突然栽倒在地。

    醫生發現廖阿姨右手腕上有兩個小傷口,還起了黃色水泡,判斷罪魁禍首就是紅火蟻。

    醫生隨即給她用了抗過敏的藥,廖阿姨才緩了過來。

    近年來,隨著紅火蟻迅速擴散,其傷人事件層出不窮。據了解,攻擊人類時紅火蟻會用上顎鉗進皮膚,借力彎曲尾部,再刺入螯針,注射毒液。人類被刺入時會感到灼痛,嚴重的甚至麵臨死亡風險。

    作為外來入侵物種,紅火蟻於2004年9月在廣東吳川被發現,首次證實紅火蟻入侵到了中國大陸。2005年11月,大埔縣西湖公園一名施工人員被一種紅色的螞蟻叮咬,經鑒定,這種螞蟻正是臭名昭著的紅火蟻。


野外紅火蟻蟻巢。  受訪者供圖

野外紅火蟻蟻巢。 受訪者供圖


    從發現開始,梅州便打響了紅火蟻的阻擊戰。十多年過去,紅火蟻為何沒有被趕盡殺絕?“紅火蟻防控有兩難,一是紅火蟻的繁殖速度快、生存能力強,另一個是群眾的防治意識有待提高。”梅州市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副所長、高級農藝師鄧平有著多年紅火蟻防控經驗,他介紹,紅火蟻擴散傳播主要分為自然擴散與人為傳播擴散。自然擴散指的是紅火蟻會隨婚飛、分巢等擴散,人為傳播擴散指的是紅火蟻會隨花草樹木等植物的調運轉移而擴散。

    “一個蟻巢一般有多個蟻後,一隻蟻後每日可以產卵上千枚,壽命達六七年。我們平時能看到鼓起來的紅火蟻蟻巢,實際上築巢時間已經有大半年了。”鄧平說,紅火蟻的多種特性導致其防不勝防。


工作人員在紅火蟻蟻巢邊插上標記。魏麗文 攝

工作人員在紅火蟻蟻巢邊插上標記。魏麗文 攝


    除了會對人造成傷害外,紅火蟻取食多種作物的種子、根部、果實等,影響農業生產,導致農作物減產,破壞生態結構。作為農業大市,梅州不得不防。

    2021年1月22日,廣東省政府公布了《廣東省防控紅火蟻若幹措施》,提出嚴格落實紅火蟻防控屬地責任、加強紅火蟻疫情監測預警、著力提升紅火蟻防控能力、推動建立紅火蟻藥劑零售網點等多方麵的內容。

    為有效遏製紅火蟻擴散勢頭,梅州建立聯防聯控機製,成立農作物重大病蟲疫情防控指揮部,並與各縣(市、區)農作物重大病蟲疫情防控指揮部簽訂紅火蟻防控責任書,壓實防控主體責任。同時,印發《梅州市紅火蟻阻截方案》《梅州市紅火蟻防控行動方案》,進一步壓實各縣(市、區)及市直相關部門的責任。

    以梅縣區為例,該區成立以主管副區長為組長,區政府辦公室副主任、農業農村局局長為副組長,農業農村局、發改局、教育局、科工商務局、公安分局、財政局、交通運輸局、水務局、文廣旅局、衛健局、應急管理局、住建局、自然資源分局、氣象局、郵政局等區直15個單位為成員單位的梅縣區植物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由植檢技術人員組成技術指導小組,並製訂應急預案與防控方案,全麵部署防控工作,按照“分級管理、分級響應、屬地實施”的原則,層層分解工作責任。

蟻害無窮

農村成為防控重點難點

    “得益於各部門的協同發力,目前城區的紅火蟻疫情得到有效控製。防控的重點難點在農村地區,尤其是一些荒地、河流等領域。”梅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走進興寧市龍田鎮龍盤村,道路旁、田埂處,凸起的蟻巢像是發炎腫起來的膿包。何姨穿著高筒水鞋在地裏勞作,“被咬過很多次了,不敢赤腳下地。”

    不遠處的蟻巢依然能看到人蟻大戰的痕跡。“以前大家看到了蟻巢,有用火燒的、有用腳踹的、有用開水燙的,但都無濟於事。”龍盤村黨支部書記黃龍輝介紹,過去村民防治意識較弱,通常是被叮咬後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防範手段也不科學。

    “目前提倡的防控方法是餌劑誘殺。經食物交哺,餌劑被散布給巢內的幼蟻及蟻後,蟻後中毒或拒食導致死亡,最後整巢螞蟻滅絕。”鄧平介紹,當紅火蟻蟻巢被人為破壞後,紅火蟻會進行分巢,導致紅火蟻加速擴散。因此,科學防治紅火蟻至關重要。


工作人員正在對野外紅火蟻進行監測。魏麗文 攝

工作人員正在對野外紅火蟻進行監測。魏麗文 攝


    近年來,梅州加大宣傳力度,市、縣兩級農業農村、教育、交通運輸、林業等有關部門積極通過報紙、網絡專欄宣傳、張貼掛圖、發放宣傳資料等多種渠道與形式,大力宣傳紅火蟻識別、危害與防控知識,讓更多人正確認識紅火蟻,提高公眾防範意識和水平。

    “經過興寧市農業農村局組織的鎮、村兩級技術人員培訓,現在大家基本都知道怎麼辨別紅火蟻了,發現蟻窩要使用餌劑。”黃龍輝說,早些年龍盤村村民受紅火蟻侵擾,村委發放藥物給村民防治,但由於沒有用科學方法防治,紅火蟻防治效果不明顯。

    “有些群眾領到餌劑隻管往蟻窩裏倒,認為倒得越多效果越好,造成藥物的浪費。”興寧市農作物病蟲測報站站長石坤華介紹,近年來興寧市加大培訓力度,每年組織各鎮、各相關部門、各村及種糧大戶、村民代表開展紅火蟻防治培訓,著力提高群眾正確防治紅火蟻的技術水平,形成政府主導、群眾參與的防治格局。

    據統計,截至目前,梅州8個縣(市、區)已全麵完成“百縣千鎮萬村”基層培訓,合計培訓106場、共4502人次。

    要打好紅火蟻阻擊戰,不僅人要動起來,“彈藥”也必不可少。麵對紅火蟻的強烈攻勢,梅州除市級采購紅火蟻餌劑分發至縣鎮村外,各地還根據自身需要,自主采購殺蟲藥物,為圍剿紅火蟻儲備“彈藥”。與此同時,梅州在全市布設147個紅火蟻藥劑零售門店,紅火蟻疫區每個鎮都至少有1個以上的紅火蟻藥劑零售門店。


梅州在全市布設147個紅火蟻藥劑零售門店。  魏麗文 攝

梅州在全市布設147個紅火蟻藥劑零售門店。 魏麗文 攝


    當發現紅火蟻時,群眾可以向村幹部反映,也可以自己購買餌劑進行處理。記者近日走訪發現,不少零售門店的紅火蟻藥劑處於售罄狀態。老板普遍反映,隨著紅火蟻防治知識的普及,相較於之前等著發藥的被動防治,群眾主動參與防治的意識有了明顯提高。

統防統治

建立3萬畝防控示範點

    “看,這就是紅火蟻,已經腐爛了。”紅火蟻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郭文選蹲下身子,扒開一個蟻窩,泥土中露出無數個黑點,這些黑點就是紅火蟻的屍體。


泥土中的黑點是防治後的紅火蟻屍體。魏麗文 攝

泥土中的黑點是防治後的紅火蟻屍體。魏麗文 攝


    每年4月至5月、9月至11月是紅火蟻防控關鍵時期。今年秋季,梅州在全市開展紅火蟻統一防控行動,選取各縣(市、區)發生較嚴重且相對集中連片的區域共3萬畝作為統一防控區域,引進專業防治紅火蟻的公司進行防治。

    “從目前情況來看,梅縣區雁洋鎮的紅火蟻防控達到了預期效果,過陣子我們還要對這些蟻窩再施一次藥,確保滅蟻效果。”郭文選介紹,技術團隊前期通過監測摸清蟻情,並采用網格化防控方式,對紅火蟻實施了誘餌施撒,確保把疫情等級降到最低。

    在雁洋鎮莆裏村300畝防控區內,梅縣區、雁洋鎮農業農村部門專業人士正在檢查紅火蟻防治成效,插著蟻藥投放點旗子旁的蟻窩,已很難看到紅火蟻的蹤影。

    “這些位置我們第一次來監測時還沒有發現蟻巢,才過了幾個月就發現密密麻麻的蟻巢。”雁洋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幹部謝慶豐介紹,過去由於沒有采用統一防控,經常是這邊緊那邊鬆,步伐不一致,效果不理想。


農業部門人員正在檢查紅火蟻防治成效。魏麗文攝

農業部門人員正在檢查紅火蟻防治成效。魏麗文攝


    今年上半年,梅縣區選取程江鎮大和村、大沙村,扶大高管會三葵村為統防統治示範點,統一防治時間、統一防治施藥、統一防治技術,防控效果顯著。以大和村為例,該村藥前活蟻巢數達1530個,在二次施藥後活蟻巢降至91個,防治效果達94.05%。

    “有了這三個示範點的經驗,下半年我們在全區開展紅火蟻村級統防統治工作,目前5個鄉鎮31個村完成,正在進行中有4個鄉鎮105個村。”梅縣區植物保護與檢疫站幹部李富介紹,村級統防統治的優點是在區、鎮農業農村部門的指導下,村一級能在較為合適的時間集中開展地毯式防治,有效控製疫情。

    當前,梅縣區正以村級統防統治+建設萬畝紅火蟻監測防控示範區的方式,推進紅火蟻防治工作。

    在織密織緊紅火蟻防控網的工作中,梅州意識到,防治紅火蟻是係統性工程,不僅要保障人力物力,更要向科技要戰鬥力。梅州貫徹落實《廣東省防控紅火蟻若幹措施》要求,加強紅火蟻疫情監測預警,依托紅火蟻雲采集、隨手拍等信息化、數字化技術,切實提升紅火蟻疫情智能化監測水平和安全風險識別能力。

    目前,梅州已建成全市紅火蟻智能化監測防控管理係統。全市各指揮部成員單位可利用該平台,開展紅火蟻智能、常態化監測普查等。

    “當群眾或防控人員發現紅火蟻蟻巢時,可以通過‘梅州市紅火蟻防控隨手拍’小程序進行拍照上傳,精準定位紅火蟻為害點。隨著錄入的紅火蟻數據越來越多,自動形成一幅梅州市紅火蟻危害監測圖。”梅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智能化係統能清晰呈現紅火蟻災害的發生麵積、發生等級,精準定位做好疫情評估,實現線上監督、線下跟蹤,避免重複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讓紅火蟻防控工作高效又全麵。

小知識

防範紅火蟻可以這樣做

    戶外遇到紅火蟻,不要擾動或破壞蟻巢,以免受到攻擊或造成紅火蟻遷移、分巢。不要在紅火蟻發生區長時間停留和活動,應用明顯標誌標記可疑蟻巢,並及時向所在村居上報。也可以微信搜索“梅州市紅火蟻防控隨手拍”小程序,拍照上傳。後台管理員在接收到群眾反饋的紅火蟻信息後,將根據屬地責任,分派給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理。

    在有紅火蟻侵害場所的地區作業時,要加強個人防護,戴上手套、穿上長筒水鞋,長袖上衣、長褲、襪子等。

    發現被紅火蟻蜇傷了該怎麼辦?梅州市中醫醫院急診科中醫師古曉輝介紹,群眾在戶外被紅火蟻蜇傷後,可能會出現刺痛、火灼感,局部出現水皰。這時應及時用肥皂水清洗或清水衝洗,局部可以冷敷、冰敷,以緩解疼痛不適。

    處理完傷口後,假如腫癢疼痛不明顯,可以用相應的洗劑持續清洗;如果症狀明顯,局部可以使用抗生素藥膏,盡量不要搔抓水皰,以免水皰破裂後引起繼發性感染。

    如若出現惡心、嘔吐、胸悶、頭暈,或者暈厥和低血壓表現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積極補液、抗休克和抗過敏治療。

延伸

從源頭遏製植物疫情擴散傳播

    植物檢疫是保障農業、林業生產的一項重要措施,其根本目的是防止外地的檢疫性有害生物傳入本地造成危害,防止本地的檢疫性有害生物擴散蔓延,確保農業生產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為保障梅州市農業生產安全,梅州市農業農村部門進一步加強農業植物檢疫工作,提醒相關企業遵守植物檢疫法規,及時到農業農村部門申請檢疫審批,做到應檢必檢,合法經營。

    根據《植物檢疫條例》(下稱《條例》)第七條規定,調運植物和植物產品,屬於下列情況的,必須經過檢疫:

    1.列入應施檢疫的植物、植物產品名單的,運出發生疫情的縣級行政區域之前,必須經過檢疫;

    2.凡種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不論是否列入應施檢疫的植物、植物產品名單和運往何地,在調運之前都必須經過檢疫。

    3.《條例》第九條規定,按照本條例第七條的規定必須檢疫的植物和植物產品,交通運輸部門和郵政部門一律憑植物檢疫證書承運或收寄。植物檢疫證書應隨貨運寄。

    4.《條例》第十一條規定,種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的繁育單位,必須有計劃地建立無植物檢疫對象的種苗繁育基地、母樹林基地。試驗、推廣的種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不得帶有植物檢疫對象。植物檢疫機構應實施產地檢疫。

    5.《條例》第十八條規定,違反本條例規定調運的植物和植物產品,農業農村部門有權予以封存、沒收、銷毀或者責令改變用途。銷毀所需費用由責任人承擔。引起植物疫情擴散的,農業農村部門應當責令糾正,可以處以罰款;造成損失的,應當負責賠償;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農業農村部門提醒,依法實施帶土苗木、草坪草產地檢疫、調運檢疫,從源頭遏製紅火蟻等植物疫情擴散傳播。申報農業植物產地檢疫合格證、農業植物檢疫證書可登錄全國植物檢疫信息化管理係統(qy.nyzwjy.cn),向當地農業農村部門進行申請。





【來源】南方日報·梅州觀察

【南方日報記者】魏麗文 

【通訊員】藍玉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