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紅火蟻春季防控效果,按時保質完成2022年全省紅火蟻防控工作目標,堅決打贏紅火蟻防控攻堅戰,近日,梅州市農業農村局開展紅火蟻春季防控調研工作。

專家調研紅火蟻防控工作
在日前召開的梅州市紅火蟻春季防控工作座談會上,梅州市農作物重大病蟲疫情防控指揮部成員單位、市農林科學院和梅江區、梅縣區農業農村局等單位作了工作彙報,並實地走訪調查了高鐵站豐順東站周邊紅火蟻發生防控情況,詳細了解紅火蟻春季防控物資、人員安排部署、工作措施、資金使用、“百縣千鎮萬村”基層培訓工作開展以及防控責任書任務落實等情況。
據梅州市農業農村局介紹,紅火蟻繁殖快、主動攻擊性強,威脅到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生產生活安全,以及公共基礎設施安全,特別是堤壩安全。尤其是清明、五一、國慶等假期間,戶外活動人流增多,易發生紅火蟻傷人事件。
近年來,在市縣農作物重大病蟲疫情防控指揮部成員單位的共同努力下,梅州市紅火蟻阻截防控工作取得一定的效果,危害勢頭得到較好控製,但是發生區域也在不斷擴大。目前梅州市正在加快推進全市紅火蟻智能化監測防控管理係統建設,係統一旦建成,將大幅提高梅州紅火蟻防控效率。
接下來,梅州市農作物重大病蟲疫情防控指揮部成員單位將明晰職責分工,形成強大防控工作合力。如:聯合教育局開展宣傳,通過“小手拉大手”,提高宣傳效果;聯合林業局、海關、住建等部門開展好檢疫工作,從源頭上遏製其蔓延。
相關鏈接:
紅火蟻的分布與危害
紅火蟻是一種重大危險性害蟲,原產於南美巴拉那河流域,後來傳入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2004年傳入我國台灣和廣東。
危害:取食農作物的種子、根部、果實等,危害幼苗,侵襲牲畜,危害農業生產;傷害生態環境中的其他土棲生物,捕殺昆蟲、蚯蚓、青蛙、蜥蜴、鳥類和小型哺乳動物,破壞生物多樣性;在戶外電器如電力、交通、通信、照明等設備設施中築巢,造成電線短路或設備故障;在蟻巢受到幹擾時表現出強烈的攻擊性,會叮蜇人、畜,威脅人畜安全。
紅火蟻的識別 形態特征
紅火蟻經卵、幼蟲、蛹發育為成蟲,成熟蟻巢中有蟻後、雄蟻和工蟻(發育不全無生殖能力的雌蟻),婚飛時期還有具翅的雌、雄繁殖蟻。小型工蟻長2.5-4.0毫米,大型工蟻體長6-7毫米,身體呈桔紅色到棕褐色。
蟻巢特征
紅火蟻常築巢於草叢、田埂、堤壩、道路綠化帶、垃圾堆、果園和園藝場等場所,在炎熱和幹旱季節會遷移至室內。新形成的蟻巢不明顯露出地麵,隨著巢內紅火蟻數量的增加,約4-9月以後形成較明顯的小丘狀蟻丘,成熟的蟻巢是土壤堆成的高10-40厘米,直徑30-50厘米的蟻丘。蟻巢受到幹擾時,紅火蟻會迅速衝出蟻巢攻擊入侵者。
防範紅火蟻叮蜇及處理方法
在紅火蟻發生區勞作時注意做好防護,最好穿上雨鞋,戴上手套;被紅火蟻叮蜇後可用肥皂水清洗,並塗抹清涼油或皮康霜等藥物;紅火蟻以螯針蜇刺人、畜皮膚致表麵紅腫、化膿。
注意事項
少數人可能會出現過敏反應,如出現發熱、頭暈、胸悶等症狀,應立即到醫院就診;被紅火蟻叮蜇後,若出現膿包,不要弄破,防止出現二次感染;如在當地新發現疑似紅火蟻蟻巢時,不要自行處理,請向當地農業部門報告。
有關防控問題可向當地農業農村局相關部門谘詢。
周報記者:鄭純興
通訊員:藍玉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