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人才和科技支撐是關鍵。今年以來,我市深入實施特色現代農業產業人才振興計劃(省“揚帆計劃”),目前,已培訓各類農業產業人才1300多人次,引進緊缺人才16人,重點圍繞梅州柚、嘉應茶、客都米和南藥等特色產業,建設了6個科研創新平台,打造一批網紅直播室、直播基地,引進2個金柚新品種進行試驗示範,並開展7項農業新技術研發,帶動特色現代農業產業做大做強。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構築人才“高地”
柚子產業是梅州農業支柱產業,蜜柚“收官”後,柚農們迎來了金柚采摘季。在梅縣區雁洋鎮南福村,新農人張利芬和陳文軍夫婦種植了50畝柚樹,7年間,夫婦倆從礦泉水行業跨行成為新農人,成立了雁雙飛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自創“柚益佳”品牌,如今,公司的年收入可達180萬元左右。
“俗話說,幹一行、專一行,這些年我參加了很多新農人培訓班、農業經理人巾幗培訓班、展銷會等,種植技術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張利芬說,經過不斷學習,公司在近年來加強柚子深加工,研發出柚皮蜜餞、柚子茶等產品,拉長了產業鏈。“我還學會了拍視頻,擴大公司品牌影響力,探索農旅模式,經營民宿和農家樂,帶動更多農戶共同致富。”張利芬補充道,今年,她的丈夫有幸在央視播出的“廣東梅州柚”宣傳片中“出鏡”,這對於“半路出家”的新農人而言,是種莫大的鼓勵和榮譽。
新媒體營銷人才培養工程是“揚帆計劃”的子項目。日前,梅州市農業網紅人才培訓班在市新農人人才驛站舉行,200多名新農人、在校大學生在此接受培訓,學習直播帶貨、短視頻拍攝與創作、智慧農業知識等。走進驛站新打造的“梅州新農堂”,隻見訪談間寬敞明亮,直播室補光燈、支架等設備一應俱全,市新農人人才驛站黨支部書記、市鄉村振興人才驛站負責人胡振天介紹說:“一直以來,我們致力於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傳播‘手機就是新農具、田間地頭就是直播間’的理念,幫助農民提升品牌意識、演說能力,轉變農產品營銷模式,助力農產品上行。”他告訴記者,今年各地到驛站培訓的農業從業人員就達3000多人次。
引才搭建創新平台
為農業注入“活水”
多元育才,精心引才。今年,市農林科學院林業研究所引進了一名緊缺人才,畢業於雲南大學生物工程的碩士研究生向司宇。這名25歲的小夥子除了單位給予的薪酬以外,還可享受“5年內每年給予4萬元生活補貼,服務滿5年後給予20萬元購房補貼”的待遇。入職不久,向司宇就被抽借至梅州柚品牌宣傳工作專班,到田間地頭向柚農普及農業新政策、梅州柚聯盟收購標準等,實現“好柚賣好價”,保障柚農收益。他說:“下鄉期間,我對梅州農業發展情況有了基本了解,梅州是農業大市,回到林業研究所後,我希望繼續從事科研工作,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梅州柚深加工與產業化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位於梅縣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城東園區內,是“揚帆計劃”的企業創新平台項目之一。作為項目實施主體,廣東李金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項目部經理古秋明告訴記者,借助平台建設,公司通過柔性人才引進,聘請了嘉應學院醫學院客家藥用生物資源研究所所長張聲源博士、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王永剛博士2位專家,指導項目建設、優化和改進生產工藝、開展大健康柚類新品研發等。
近日,記者來到梅州柚深加工與產業化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看到,深加工車間、實驗室進入了設備安裝階段,企業已建立柚皮苷加工過程品質控製技術體係,並采用快速冷凍幹燥等技術,研發出柚子飲料、柚子泡騰片、柚汁速溶粉等產品,知識產權布局工作有序開展,整體項目進展順利,預計於年底完工。“柔性人才引進,很好地破解了民營企業‘引才難’問題。項目實施過程中,2位專家通過現場指導、線上會議等方式,在科研平台規劃和建設、團隊打造、健康新產品開發等方麵給予了許多寶貴的指導意見,為產業發展‘把脈支招’,資源整合、優勢互補、企業研發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古秋明表示,項目建成後,將進一步帶動農戶增產增收增效,全麵提升梅州柚精深加工水平。
據了解,梅州特色現代農業產業人才振興計劃入選省“揚帆計劃”,實施周期為3年。接下來,我市將繼續在人才引育、平台建設、技術攻關等重點領域下功夫,推動各大項目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撐。
記者 江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