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
    字體:
    對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梅州市農業農村局 工作動態 慶祝建黨100周年特刊T12 丨 梅州市農業農村局:興產業 樹品牌 開新局,梅州“三農”工作交出滿意成績單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府機構 > 市農業農村局 > 工作動態
慶祝建黨100周年特刊T12 丨 梅州市農業農村局:興產業 樹品牌 開新局,梅州“三農”工作交出滿意成績單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1-07-01 11:03:22   瀏覽:-
字號:

2020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98.51億元;

農產品產量、名牌產品數量位居全省前列;

現代農業產業園率先實現各縣(市、區)全覆蓋;

2020年,梅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30元,比2015年增長了47.7%(2015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99元);

……

這一組組數據表明,近年來,市農業農村部門按照中央、省、市部署,全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調結構、轉方式,促改革、激活力,農業基礎不斷夯實、農村麵貌煥然一新、農民收入快速增長,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林翔 攝)

特色產業做大做強

格局呈現“百花齊放”

       盛夏時節,記者來到蕉嶺縣蕉城鎮龍安村,走在五米寬闊的鄉村柏油路德善路,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 連片的蕉嶺縣絲苗米產業園,沉甸甸的稻穗在風中輕輕搖動,44台聯合收割機正在稻浪裏縱橫馳騁。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糧食是基礎中的基礎 。近年來,我市深入實施 “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積極推廣優質高效水稻品種種植,優化糧食品種結構。據統計,截至 2020年底,全市糧食播種麵積275萬畝,年產量112.11萬噸 。其中,水稻播種麵積243.78萬畝 ,總產104.35萬噸。

除了抓好糧食生產,我市還優化調整農業結構,通過政策扶持和產業引導,大力發展特色產業 。梅州柚、客都米、嘉應茶、平遠橙、興寧鴿、客都草魚……    “ 百花齊放” 的特色產業讓梅州農業活起來、農民富起來,為我市特色農業發展注入了勃勃生機 。

       在畜牧業方麵,我市狠抓生豬穩產保供,加大畜禽養殖汙染整治力度,高效、特色、生態畜牧業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據全國養殖場直聯直報係統統計,2020年,我市出欄生豬194.24萬頭,同比增長2.5%,有力保障了市場供給;在水產養殖業方麵,全市累計共有1個省級水產健康養殖示範縣,21家省級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35家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

       現代農業產業園和“一村一品、一鎮一業”是發展特色產業的兩大重要抓手。近年來,我市以產業園為龍頭, “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為龍尾,做好 “ 特”字文章,鼓起農民腰包。 目前,全市有15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其中國家級1個),涉及金柚、蜜柚、絲苗米、臍橙、茶葉、蔬菜等特色農產品,數量位居全省前列。

      與此同時,全市扶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 ”項目共146個,落實項目建設資金9169萬元,158個村和5個鎮獲得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 ” 專業村鎮認定。其中,有15個被認定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平遠縣石正鎮、五華縣河東鎮入選農業產業強鎮。

農產品品牌叫得響

農民錢袋子更鼓了

       近年來,我市不斷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壯大和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讓綠色有機產品叫得響、賣得好、走得遠,讓農民的錢袋子更加鼓起來。

       壯大和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完善政策體係,加大扶持力度,不斷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營水平和組織化程度。截至2020年底,省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達152家,數量居全省第一;農民合作社國家級示範社41家;錄入全國家庭農場係統管理的規模農業經營戶6929家。

       做好產品精深加工文章。經過精深加工,柚子搖身一變金柚月餅、蜂蜜柚子茶、柚子果醬;黃澄澄的臍橙變成了鮮榨橙汁……我市鼓勵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先進裝備中心、冷藏中心,引進糖度分揀分級生產線、熱環幹烘生產線等,不斷提升農產品加工水平。

       多措並舉打響產品品牌。積極組織、參加各類展會,嚐試線上直播“帶貨”,亮相央視、上海灘、廣州塔,與順豐、京東等大平台產銷合作……我市多措並舉深耕本土品牌,在品牌效益的持續釋放下,梅州柚、嘉應茶、客都米等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名聲在外。其中,梅州柚品牌價值227.5億元,榮登“粵字號”區域公用品牌百強榜榜首。19種產品入選地理標誌保護產品,15個農產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成為梅州特色產業新名片。

       推動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願、協同推進”原則,落實“擴麵、增品、提標”要求,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改進農村社會治理、保障農民收益。

環境整治提升“顏值”

深化改革激發“活力”

       走進大埔縣桃源鎮新東村,村內休閑小公園、小廣場環境優美,道路、綠化、路燈等各項配套設施一應俱全;來到五華縣華城鎮齊樂村,寬敞明亮的柏油主村幹道延伸向前,道路兩旁白牆灰瓦的房屋整齊劃一,圍牆下栽種觀賞綠植隨風搖曳,充滿生氣。

       通過大力開展“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和省級新農村連片示範建設工程,像新東村、齊樂村等一批鄉村實現從“髒亂差”到“美麗宜居”的蛻變。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全麵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環境整治任務;全市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建設普及率99.93%。

       為了讓村莊有“顏值”,更有發展活力,我市不斷深化農村土地承包地“三權分置”、農村集體產權製度改革和“三變”改革,喚醒農村沉睡的資源、資產。在平遠縣泗水鎮梅佘村,該村的承包地以及房屋、旱地、山林等經過流轉後,打造成了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的“客天下梅佘田園綜合體”,拉動了當地農家樂、土特產銷售、民宿開發等經濟發展。

       梅佘村的例子在我市並非個例。通過不斷深化改革,我市湧現出了興寧市葉塘鎮鴨池村、梅縣區雁洋鎮長教村等一批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村,實現農業與旅遊、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許多曾經靜寂的村莊紅火了起來。據統計,全市承包地流轉麵積77.89萬畝,流轉率44.2%,超額完成省定任務。蕉嶺縣還被評為全國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典型地區單位。

       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市農業農村部門將以建黨100周年為契機,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科技興農,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品種改良、品質提升、品牌打造“三品”工程,大力開發富硒產品,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係,提升農業優質化、綠色化、品牌化發展水平,促進梅州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

區域品牌

       近年來,梅州市委、市政府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大力發展“五子登科”產業(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茶罐子、水缸子),打造梅州柚、嘉應茶、客都米、平遠橙、興寧鴿等區域品牌。

梅州柚

(吳騰江 攝)

       梅州是廣東最大的柚子產區,種植麵積62萬畝、年產量93萬噸,占廣東全省的90%,占全國的1/5,被譽為中國金柚之鄉、中國蜜柚之鄉。2018年, “梅州柚”品牌以227.5億元的價值榮登“粵字號”區域公用品牌百強榜榜首。梅縣金柚、大埔蜜柚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廣東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廣東金柚還躋身國家級2020年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名單。為保障品質,打響品牌,梅州統一梅州柚標準,統一包裝箱,統一Logo、統一品牌形象。

嘉應茶

       梅州茶葉生產曆史悠久,素有九大曆史名茶。目前,梅州茶葉種植麵積31.78萬畝,總產2.4萬噸,茶葉麵積占全省茶葉總麵積四分之一。 “嘉應茶”是廣東省名特優新農產品。在“粵字號”廣東省農業品牌發展報告(2018年)中,嘉應茶以66.8億元品牌價值位居全省前列。目前,獲SC認證嘉應茶企業達44家,49個產品獲評廣東省名牌產品稱號,其中10個產品被評為廣東省“十大名茶”,7個產品獲批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客都米

       梅州被譽為世界客都,擁有悠久的水稻種植曆史,全年播種麵積240萬畝,總產110萬噸 ,優質稻麵積達197萬畝。2017年,客都米被農業部評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是梅州糧食類第一個地理標誌產品;2020年,客都米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客家絲苗米”等多個產品被評為“廣東名米”。

平遠橙

       梅州平遠是廣東省最大的優質臍橙生產加工基地,被評為“廣東臍橙之鄉”。臍橙種植麵積超10萬畝,總產值達6億元。 “平遠橙”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和國家地理標誌保護證明商標,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是廣東省名特優新農產品,被農業部認定“全國綠色食品原材料(臍橙)標準化生產基地縣”,先後榮獲廣東區域優勢農產品“最具發展潛力獎”、嶺南十大佳果“最佳果型大獎”等稱號。

興寧鴿

(吳騰江 攝)

       興寧鴿是我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打造的區域品牌。興寧鴿肉鴿養殖品種主要為米瑪斯白羽王鴿、銀王鴿、卡奴鴿和中山石歧鴿。現有種鴿存欄量240多萬對,年出欄乳鴿4800多萬隻,占全省乳鴿出欄量15%,總產值1.1億元,肉鴿養殖業已成為興寧農戶增收的支柱產業。2020 年,“興寧鴿”入選2020年第一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興寧市龍田鎮以興寧鴿為主導產業入選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及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


編輯:廖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