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種蘿卜我蓋起了新房!”聊起蘿卜產業給自己帶來的變化,茂名市電白區譚儒村的崔德軍有說不完的話。2017年前,譚儒村的腰包“癟得很”,直到村裏成立了種養合作社,發展起蘿卜產業。目前,譚儒村蘿卜種植麵積擴大到3600畝,總產值達2600萬元。
正如譚儒村這樣,廣東把產業扶貧作為重要抓手,推動脫貧攻堅取得成效。廣東省扶貧辦透露,2016年至今,全省累計實施扶貧產業項目6.3萬個,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7875名,帶動貧困戶62.8萬人,年人均產業增收2476元。
發展好產業激發新活力
山腳下,在佛山對口幫扶的雲浮鬱南縣大用蛋鵪鶉養殖扶貧產業基地內,該縣寶珠鎮寶珠村黃醒基隔三差五會推著小推車撿拾剛下的鵪鶉蛋。他每個月收入4000多元,緩解了妻子重病治療費用和兩個小孩的教育費用壓力。
這一蛋鵪鶉養殖產業在鬱南縣有7個養殖小區覆蓋5個鎮,帶動1600多戶貧困戶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
在雲浮,像這樣整鎮推進的扶貧產業基地224個、扶貧產業項目全市共有2719個,已形成“鎮鎮有產業、戶戶有項目”的產業扶貧格局。
省科協駐村工作隊2016年進駐遂溪縣嶺北鎮西塘村進行精準扶貧後,駐村工作隊隊長李誌充分發揮科技組織優勢,建立西塘村香蕉種植科普示範基地,組織專家進村入戶進行技術指導,並結合土地流轉,引入香蕉種植大戶進行示範帶動。至2020年底,全村種植香蕉6000多畝,畝均產值10000多元。
宋光福是西塘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省科協駐村工作隊進駐西塘村後,進行一係列產業的幫扶。宋光福的生活發生大變化。2019年,他的種植收益18000多元,2020年僅種瓜一項收益就達20000元。
在清遠英德市橫石水鎮江古山村,扶貧工作隊牽頭申請光伏發電扶貧項目。漁光互補實現了“一地多收”,讓鎮上的每一家貧困戶每年增收3000元……
據統計,2016年至今,全省累計實施扶貧產業項目6.3萬個,如今,各類的特色扶貧產業在全省2277個相對貧困村競相迸發活力。
搭好平台增強帶動能力
在脫貧攻堅戰中,發展好產業的同時,廣東還搭建不同發展平台。
洞口扶貧車間就是其中之一,該車間全名叫“思源富民創業基地”,坐落於梅州市五華縣龍村鎮洞口村。是廣州市司法局為對口幫扶洞口村“一村一品一戶一策”發展開的一劑“良方”。
該車間2017年落成。據駐村幹部介紹,車間工人大多數來自本村村民,共有100人左右,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20人,主要分為車間固定工和在家計件工,實行保底計件工資製度,從2000元到3500元每月不等。村裏的貧困戶古銀珍,每天八點半到下午五點半到村裏車間上班,中間有一個小時的休息,能照顧好家庭,每月還能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
廣東還依托“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推廣“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扶持專業鎮村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全麵增強產業扶貧帶貧能力。截至目前,全省已創建14個國家級、161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主要農業縣實現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全覆蓋,形成國家級、省級、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梯次發展格局。
據統計,2019年底,粵東粵西粵北地區100個產業園吸納農民就業32.95萬人,輻射帶動農戶61.9萬戶,產業園內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199.55元,比產業園建設前增長了20.02%。累計聯結帶動7.18萬戶貧困戶,平均每戶每年增收8518.91元。
培育“致富帶頭人”提供人才支撐
韶關市始興縣紅梨村的貧困戶葉素華因病致貧,一度負債累累。在葉素華的人生低穀期,省委編辦駐村幫扶幹部激發了他幹事創業的動力。4年的幫扶,通過發展養雞事業,葉素華成為全村致富帶頭人,養雞年收入近10萬元。
眼看著農場規模不斷擴張,湛江坡頭區南三鎮巴東村扶貧工作隊深感欣慰,但還是放不下心來。扶貧幹部總有離開的一天,怎樣防止貧困戶返貧?扶貧工作隊商量後認為,在村裏建立起一支“帶不走的工作隊”才是長久之策。2019年6月起,扶貧工作隊開始物色人選,組建巴東村“致富帶頭人團隊”。目前,扶貧工作隊已從巴東村民中挑選出了3名養殖花螺、黑山羊的資深養殖戶作為技術指導。
為了留住這些專業人才,駐村第一書記羅大強正帶領扶貧工作隊加快完善利益聯結機製,開拓技術入股的合作模式。
據統計,全省累計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7875名,實現了每個貧困村培育3—5名致富帶頭人的目標,帶動約4萬戶13萬貧困人口增收,為促進貧困村產業發展和貧困戶穩定增收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一線案例
扶貧合作社帶動貧困村
集體收入4年增長逾25倍
2021年新春佳節即將到來之際,從連州市西江鎮斜磅村黨群服務中心二樓會議室傳出陣陣掌聲,斜塝村紅雪生態蔬果專業合作社(下稱“扶貧合作社”)正在召開2020年分紅大會。
扶貧合作社法人代表、致富帶頭人蘇彩群難掩喜悅之情:“感謝廣州發展集團的大力幫扶,我們有信心,合作社將會一年更比一年好!”
據廣州發展集團駐斜磅村扶貧幹部介紹,2020年扶貧合作社營收超過116萬元,純利潤超過38萬元。斜磅村集體、3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及合作社其他員工共分享到了純利潤紅利26.6萬元,其中村集體獲得分紅15.2萬元,合作社社員戶均分紅4632元,10戶有勞動能力貧困戶還分別獲得1000元的勞動致富獎補金,無勞動能力貧困戶也人均分紅300元。
2016年9月,斜磅村扶貧合作社成立,由斜磅村全部有勞動能力貧困戶及斜磅村集體組成,以推動貧困戶脫貧、村集體經濟增強為目標,業務發展範圍包括為溫氏奶牛場提供清潔綠化服務、農產品銷售、桃果和高山紅薯種植等項目。
2016年至今,廣州發展集團為扶貧合作社投入資金達到115萬元,駐村工作隊、斜磅村集體和合作社社員通力協作,扶貧合作社盈利能力不斷提高,近兩年每年純利潤都在30萬元以上。
2020年,扶貧合作社克服疫情影響,在廣州發展集團及駐村工作隊、斜磅村委會的指導支持下,不斷提高合作社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質量,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積極推進消費扶貧,樹立斜磅扶貧農產品高質量品牌。全年共銷售高山紅薯、水晶梨、桃果、大米等農副產品超過27噸,走地雞600多隻,消費扶貧實現銷售收入52.86萬元,純利23萬元。
斜磅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幫扶前的3790元,到2020年增至19321元;村集體扶貧產業收入由幫扶前的不足2萬元增長到約51.3萬元,除去預留合作社正常運營費用及貧困戶、合作社員工年底分紅外,村集體實際收入達到28.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