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
    字體:
    對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梅州市農業農村局 通知公告 關於征求《關於推進梅州市防止耕地撂荒<br/>確保糧食安全的實施意見》意見建議的公告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府機構 > 市農業農村局 > 通知公告
關於征求《關於推進梅州市防止耕地撂荒
確保糧食安全的實施意見》意見建議的公告
來源:種植業管理科   時間:2022-11-25 10:37:07   瀏覽:-
字號: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認真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充分保護和利用好耕地,全力鞏固撂荒耕地複耕複種工作成果,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堅決守住糧食安全底線,確保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結合我市實際,我局組織起草了《關於推進梅州市防止耕地撂荒 確保糧食安全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見附件)。為進一步提高《關於推進梅州市防止耕地撂荒確保糧食安全的實施意見》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問計於民,集思廣益,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建議,歡迎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征求意見截止時間為2022年12月1日。

    附件:《關於推進梅州市防止耕地撂荒確保糧食安全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


                             梅州市農業農村局

                               2022年11月25日


    (信函地址:梅州市梅江區嘉應中路42號梅州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科;聯係人:溫焱光,聯係電話/傳真:0753-2246116, 電子郵箱:mzzzyk@126.com。)


附件:

關於推進梅州市防止耕地撂荒

確保糧食安全的實施意見

(征求意見稿)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認真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充分保護和利用好耕地,全力鞏固撂荒耕地複耕複種工作成果,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堅決守住糧食安全底線,確保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結合我市實際,製定本意見。

    一、重要意義

    糧食事關國運民生,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保護耕地是關係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全局性戰略問題,保護好、利用好耕地是穩定糧食麵積,保障糧食安全的有效途徑。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堅決製止耕地撂荒,遏製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保障糧食穩定增收、盤活耕地資源、提升土地使用效益,確保糧食安全。

    二、目標任務

    通過持續推動,到2025年,全市農村土地集約流轉機製健全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不斷發展壯大,農田水利設施進一步配套完善,耕地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充分利用,農村撂荒耕地得到有效治理,產供銷一體化全供應鏈初步形成,農民種糧意願顯著提升,形成穩產增收良性循環,耕地保護利用經驗成效為全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樹立典型、提供示範。

    三、工作措施

    (一)土地流轉集約化。堅持依法依規,推進土地集約流轉,農業農村部門要聯合相關部門製定規範土地流轉的政策文件,對土地流轉要予以規範指導。對棄耕拋荒1年以上的,取消次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對棄耕拋荒連續2年以上的承包地,發包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根據農作物種植周期催告其限期恢複耕種;無正當理由逾期不恢複耕種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不改變原土地承包關係的情況下,可以將撂荒耕地交由他人代耕或者組織代耕,或者通過引導流轉土地經營權、提供托管服務等方式恢複耕種。探索建立縣、鎮、村三級土地流轉交易平台,將閑置土地或撂荒耕地以一定價格預流轉集約儲備。責任單位:各縣(市、區),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市鄉村振興局。

    (二)生產作業機械化。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生產條件。配套完善水壩、水坡、水溝、小山塘水庫、耕作道等設施,保障農田灌溉用水和機械化操作,加強道路、水利、電力等設施管護。細化流轉合同,鼓勵打亂耕地四址,促進“小塊田”變成“大塊田”;加大基本農田“三線整治”力度,推進農田宜機化改造,實現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提倡發展60畝以上適度規模經營。發揮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杠杆撬動作用,持續加大農機推廣示範力度,重點提高水稻(旱糧)機插(種)率,推廣應用丘陵地區適用農機具。用現代技術手段管理耕地,用科技化、信息化、現代化經營農業生產。責任單位:各縣(市、區),市農業農村局、市水務局、市財政局、市交通運輸局、市鄉村振興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梅州供電局。

    (三)服務托管社會化。發展壯大農業專業化社會服務組織,推進農業生產托管、代耕代種、統防統治、烘幹收儲、技術指導等社會化托管服務,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充分發揮供銷係統渠道優勢和資源力量,各級供銷部門負責撂荒耕地兜底種植、兜底銷售、兜底提供專業社會化服務。探索形成縣、鎮、村三級托管體係,鼓勵行政村、村民小組成立合作社(農業公司),負責本村(村民小組)土地流轉、農戶或村委委托代耕土地的經營管理。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完善決策機製和運行機製。(責任單位:各縣(市、區),市供銷社、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

    (四)優勢產品品牌化。支持有實力的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等創建自有企業品牌,著力打造“客都米”等區域農業特色品牌。鼓勵全市統一創建“客都米”品牌。鼓勵各鎮統籌當地撂荒耕地複耕複種推行“四統一”模式,即統一種植品種、統一生產標準、統一產品品牌、統一推廣銷售,提高農產品價值,提升種糧綜合效益。鼓勵相關承包企業加強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認證,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製度。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體係建設,推廣應用農產品追溯技術,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充分利用富硒資源優勢,加快撂荒耕地富硒農產品培育開發,創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富硒農產品品牌。(責任單位:各縣(市、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鄉村振興局、市供銷社、市生態環境局。)

    (五)支撐保障規範化。及時發布高產、優質、抗逆、宜機作業的糧食作物主推品種和主推技術,開展主要農作物綠色高質高效創建活動,重點推廣良種良法良機配套技術;理順基層農技推廣服務機製,加大農技培訓力度;加強農資市場監管,深入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製售假劣農資等違法行為;創新農業金融服務,拓寬金融支農渠道和方式,充分發揮農業信貸擔保體係“姓農”、“為農”優勢,突出對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生產的支持;加大農業保險擴麵、提標、增品力度,爭取水稻種植保險全覆蓋,降低農業經營風險。鼓勵金融保險機構製定實施政策性農業保險和複種糧食區域連續三年最低產量保險實施方案,提高抵禦自然災害、病蟲鼠害、野生動物損害等風險的能力,保障經營效益,提高經營積極性;各級政府製定和落實撂荒耕地複耕複種獎補政策,確保種糧主體經營效益,提高糧食生產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責任單位:各縣(市、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氣象局、梅州銀保監分局、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梅州市分行。)

    (六)產品銷售市場化。鼓勵設立市、縣級營銷中心,負責大米等主要農產品的市場開發推廣。鼓勵各級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食堂優先購買撂荒耕地複耕複種農產品,支持各縣(市、區)組織開展複耕複種農產品購銷行動,對撂荒耕地複耕複種農產品兜底銷售,消除企業和農戶複耕複種後顧之憂。積極推送複耕複種農產品直供粵港澳大灣區。鼓勵龍頭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對接大型商超、網商平台,簽訂購銷合同,推進農產品銷售。引導龍頭企業等參加各類農產品展覽展示,加大宣傳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責任單位:各縣(市、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供銷社、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梅州海關。)

    四、保障機製

    (一)加強組織領導。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全麵落實糧食安全和耕地保護黨政同責。糧食安全和耕地保護納入年度實績考核,層層簽訂糧食安全和耕地保護責任書,形成“四級書記”抓糧食安全和耕地保護的工作機製。縣(市、區)黨政主要負責人為本地區糧食安全第一責任人,鎮(街道)黨委、政府和村“兩委”主要負責人為落實糧食生產任務的直接責任人。實行鎮、村網格化管理,網格責任到田、到人,每個行政村配備一名專職耕地巡查員(可由村幹部兼任),負責轄區耕地巡查,及時發現和製止耕地撂荒行為,對不聽勸阻、拒不整改的撂荒行為要及時報告當地鎮(街道)黨委和政府,依法依規查處,禁止新增撂荒耕地。因監管不到位造成撂荒的要嚴肅追責。(責任單位:各縣(市、區),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市委機構編製委員會辦公室、市鄉村振興局、市發展和改革局(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

    (二)加強資金扶持。要拓寬涉農資金、駐鎮幫鎮扶村資金、專項債券資金、社會資本等各類資金投入渠道,特別是各縣(市、區)要積極謀劃項目,以縣為單位專門打包申請地方政府專項債,重點解決耕作道、小山塘和灌排水等基礎問題。認真落實好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機購置補貼和農業政策性保險等政策,加大資金支持力度。(責任單位:各縣(市、區),市財政局、市發展和改革局(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市農業農村局、梅州銀保監分局、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梅州市分行。)

    (三)加強督導檢查。各縣(市、區)要建立耕地管理台賬製度,及時轉化成數字信息,實行網格化、精準化、動態化管理。采取複耕前後圖斑對比、實地核查等手段核實複耕複種工作完成情況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自然資源部門要加強對不具備複耕條件地塊“占補平衡”的指導,在土地變更調查時及時置換圖斑。通過墾造水田等措施,保持整體耕地麵積動態平衡,保證糧食種植麵積隻增不減。建立日常巡查監管機製,縣級采取全麵巡查、重點抽查和實地核查等方式,鎮、村做到巡查、抽查全覆蓋,發現問題,及時處置,做到零新增、止再荒。(責任單位:各縣(市、區),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市鄉村振興局、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梅州調查隊。)

    (四)加強宣傳推廣。多渠道、多形式宣傳耕地保護政策,全麵提升幹部群眾對堅守耕地保護紅線和保障糧食安全的共識,提高全民保護和利用耕地意識。積極推廣好的做法和成功經驗,總結樹立典型標杆,營造保護耕地濃厚氛圍。(責任單位:各縣(市、區),市委宣傳部、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局、市鄉村振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