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之押加
押加其實是一種趴著拔河的體育項目,就是兩名比賽者分別趴在場地兩端,二人的脖子上套上同一根長綢布,分別向相反的方向拉爬,拉過指定區域者即為勝出。押加在藏族地區最為流行,藏族人民因為受佛教文化的影響,將大象視為吉祥之物,崇拜大象的力量,加之這項運動拉爬的動作形如大象,因此也叫做“藏式拔河”,藏語名為“浪波聶孜”,意為大象的脖子。
因為押加比賽的規則、設備較為簡單,較好實現,加之又沒有年齡和性別的限製,使得這項活動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一項易於開展的民族體育項目。
場地
比賽應在平整硬質地麵上進行。
比賽場地為長方形,長9米,寬2米。場地的丈量從界限的內沿量起。
界線:
比賽場地應有明顯的標線,兩條長邊為運動員比賽限製線。各線寬均為5厘米,場地四周至少2米以內不得有任何障礙物。
中線:
連接兩條邊線的中點,畫一條與邊線垂直的線為中線。
決勝線:
距中線兩側各1.2米處,各畫一條與中線平行的線為決勝線。
器材
帶子:
長6.5米,用紅色綢緞(幅寬1.2~1.6米)製成。帶子兩端呈圓環形,圓環周長為1.0~1.10米。帶子中間係一條可移動的,並有適當重量的墜條,作為判定勝負的標誌。
護墊:
為長30厘米、寬15厘米、厚2厘米的海綿,以軟布包裹後,固定在帶子兩端圓環處的受力處,用於保護脖頸。
標誌帶:
用於鑒別雙方運動員的比賽綢帶,標誌帶為兩種不同顏色。
護墊:
為長30厘米、寬15厘米、厚2厘米的海綿,以軟布包裹後,固定在帶子兩端圓環處的受力處,用於保護脖頸。
標誌帶:
用於鑒別雙方運動員的比賽綢帶,標誌帶為兩種不同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