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有佘、壯、瑤、滿、回、蒙古、苗等24個少數民族成份,人口2100多人,除佘族400多人聚居在豐順縣潭江鎮鳳坪村外,其他少數民族均因工作關係或婚姻嫁娶散居在梅州各地。
豐順縣潭江鎮鳳坪佘族村是梅州市唯一的少數民族聚居村,距豐順縣城和梅州城區110多公裏,與潮州市潮安縣鳳凰鎮接鄰,海拔840米,氣候比較寒冷。因為村口向東北,北風呼嘯,常吹破房屋,曆史上有"風吹寨"之稱。全村110戶、610多人,其中佘族71戶、400多人,有2個村民小組。有佘族小學一所,教師6人,學生80多人;有衛生所一間,西醫士和婦幼衛生員各1名,能解決一般疾病的防治和分娩接生。
改革開放20多年來,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黨的民族政策,保障散居少數民族權益,大力培養佘族幹部,認真宣傳和貫徹執行《廣東省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條例》,積極扶持少數民族發展經濟。市、縣曆屆黨政領導都能安排時間親臨佘村視察,慰問佘胞,省、市、縣民族宗教工作部門也經常深入佘村調查生產、生活情況,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使佘村人民生產生活水平不斷改善,經濟、文化、教育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發展。1989年,市、縣有關部門投入100多萬元修通鹽潭公路,架通高壓電線;1993年冬拉通程控電話;1996年原市委書記謝強華視察佘村時,撥款30多萬元給佘村鋪設800米的水泥村道和建築佘村牌樓;1998年初政府撥款安裝了能收看8個頻道的有線電視;2002年省政府又撥款30萬元改建了佘族小校。據統計,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已先後照顧撥款200多萬元幫助佘村發展各項事業。
根據佘村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及當地群眾有200多年的種茶曆史,各級黨委政府大力扶持佘村發展茶葉生產,潭江鎮還把佘村列為"三高"茶葉生產基地,市、縣有關部門先後給予10多萬元起動資金和20多萬元低息貸款,種植優質名茶。目前,全村種茶1500多畝,其中優質"黃枝香"、"白葉單叢"茶園200多畝,僅茶葉一項戶均收入達萬元。2003年佘村人均收入2887元,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如今村道兩旁建起了一座座的新房,90%農戶有電視機、洗衣機,20多戶家庭裝上了程控電話,佘村開始走上奔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