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廣東省民族宗教委《關於做好全省宗教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賦碼及〈宗教活動場所登記證〉換發工作的通知》(粵民宗發〔2017〕41號)要求,從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我市認真細致開展全市宗教活動場所賦碼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宗教活動場所賦碼相關工作已全麵完成,全市486個宗教活動場所取得了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並重新印製發放新《宗教活動場所登記證》,為有效推進宗教活動場所的規範化管理夯實基礎。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是用於宗教活動場所身份識別的代碼,由於我市宗教場所多,特別是地處偏遠山村的小庵小廟較多,我市克服場所多、信息量大、人員少的困難,按要求逐步開展宗教活動場所賦碼換證工作。
一是成立領導小組,加強指導協調。我市高度重視宗教活動場所賦碼換證工作,專門成立了以局領導為組長的賦碼工作領導小組,專題召開賦碼工作會議,解讀工作要點和注意事項,落實專人進行跟進指導,紮實推進工作。
二是嚴格層級把關,確保數據精準。我市民宗部門、宗教團體安排熟悉業務、認真細致、責任心強的業務骨幹來負責此項工作,認真進行數據采集、核對和錄入。如部分宗教場所登記信息資料已遺失的較老的宗教場所,統一按1996年登記開放進行錄入。
三是堅持分類推進,加強督查落實。此次賦碼是給2017年之前已批準設立登記開放的場所進行賦碼,對資料全、信息無誤的宗教場所先進行賦碼,對存在疑惑、審批手續不全的場所,進行完善手續,核實無誤後再進行賦碼,確保賦碼場所均是依法審批的合法場所。如對場所命名不明晰的情況,明確要求賦碼換證後不再對名稱進行修改,確保宗教活動場所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唯一性、穩定性和法律權威性。對2016年12月31日後批準設立的宗教活動場所,待條件成熟,將不定期地將數據報省民宗委,進行賦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