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草背景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有效增加我市優質養老服務供給,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奮力推進梅州特色明顯、優勢突出、功能齊全的“大養老”事業,結合我市實際情況,製定本規劃。
二、起草依據
依據《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係規劃》《廣東省養老服務條例》《廣東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2017年修訂)》《廣東省養老服務體係建設“十四五”規劃》和《梅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文件的有關要求。
三、主要內容
第一章開啟梅州特色養老服務體係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包括發展基礎、形勢機遇、總體要求、發展目標四部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市被評為“世界長壽之都”,擁有2個“世界長壽鄉”、4個“中國長壽之鄉”和1個“國際慢城”等眾多城市名片,具有諸多有利條件。集中抓好黨中央、國務院、省、市各項決策部署的落實,強基礎、補短板、優服務、樹品牌,以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為目的,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係,不斷增加優質養老服務供給,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奮力推進梅州特色明顯、優勢突出、功能齊全的“大養老”事業。
第二章築牢兜底性普惠性養老服務供給。包括建立基本養老服務製度、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提質增效、促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擴麵、提高醫養結合服務轉型升級、提高社會辦普惠型養老服務水平五個部分。一是建立基本養老服務製度。提出強化政府兜底保障職能,為特困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務、疾病治療和殯葬服務等方麵的兜底供養服務;推動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內容納入基本公共服務範疇,健全養老服務評估製度,逐步健全長期護理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相銜接的多層次長期照護保障體係。二是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提質增效。提出始終堅持公辦養老機構(含承包經營、委托運營、聯合經營等模式)兜底保障核心功能,支持引導養老機構發揮專業資源優勢,輻射周邊提供社區養老服務和居家上門服務,鼓勵有條件的鄉鎮敬老院滿足特困人員集中供養基礎上,拓展為具有區域性、指導性和支持性等綜合功能的農村養老服務機構。三是促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擴麵。提出發展“街道-社區-小區-家庭”四級城市養老服務網絡、建設“縣-鎮-村”三級農村養老服務網絡、構建社會化“大配餐”服務體係,根據老年人口分布情況和服務需求半徑合理布局長者飯堂,提高助餐配餐易及性。四是提高醫養結合服務轉型升級。提出促進機構醫養結合發展,積極發揮梅州市第二中醫醫院百歲分院引領示範作用,推進“養”和“醫”的無縫對接,支持農村醫療衛生機構利用現有富餘編製床位開設康複、護理床;發展中醫特色康複養老服,提升基層醫養結合服務能力,建立完善老年人健康服務體係。五是提高社會辦普惠型養老服務水平。提出引導和支持各類社會主體擴大普惠型養老服務供給。
第三章夯實養老事業與產業協同發展基礎。包括構夯實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資金要素保障、提高智慧助老水平、增強應急保障能力四部分。一是構夯實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提出推動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達標、保障養老服務設施用地有效供給、整合盤活利用存量閑置資源、推進居家社區適老化設施改造,新建住宅小區配套建設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應當滿足每百戶不低於20平方米的標準。二是加強資金要素保障。提出加強財政資金保障、擴大多元資本參與,政府用於社會福利事業的彩票公益金中不低於55%的資金用於支持發展養老服務。三是提高智慧助老水平。提出依托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科技手段,提高養老服務水平。四是增強應急保障能力。提出依托公辦養老機構主體作用,建立健全全市養老服務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製,強化傳染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控製、應急處置、救援支援的快速響。
第四章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包括提升從業人員職業化專業化水平、完善專業人才培養激勵機製、促進養老服務行業就業創業、推動“社工+誌願者”聯動為老服務四部分。鼓勵各類院校開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支持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舉辦養老服務類職業院校,積極參與實施“南粵家政”養老護理員培訓項目,擴大居家養老日常護理技能培訓規模,到2025年,全市養老機構院長和養老護理人員培訓上崗率均達到100%。
第五章建立健全老年人關愛服務體係。包括弘揚敬老養老助老社會風尚、加強特殊困難老年人關愛、增強老年人權益保障、擴大老年人社會參與四個部分。依托“廣東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雙百工程”,定期開展居家社區老年人探訪活動,推動敬老養老助老社會風尚進學校、進家庭、進機關、進社區。
第六章推動發展銀發經濟。包括培育智能健康老年用品市場、培育養老服務新業態、開展區域養老服務合作三部分。一是培育智能健康老年用品市場。促進我市優質的智慧健康養老農產品推廣與應用,加快推進以中藥材為原料的係列保健品與老年康複藥品研發推廣,鼓勵支持企業研發生產可穿戴、便攜式監測、居家養老監護等智能養老設備,重點發展可監測人體血壓、心跳、血氧、血糖、心電等生理指標的智能終端產品。二是培育養老服務新業態。支持養老服務與文化、旅遊、餐飲、體育、家政、教育、養生、健康、金融等行業領域融合發展。三是開展區域養老服務合作。探索我市與粵港澳大灣區在養老服務人才、資金、項目、標準化等方麵的合作,積極推動各種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
第七章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機製。包括完善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加強養老服務重點領域監管、推進養老服務領域社會信用體係建設三個部分。推進養老服務綜合監管與市場發展形勢相適應,加強養老服務市場“寬進嚴管”,促進養老服務業健康有序發展。
第八章保障措施。提出從加強組織領導、加強基層力量、加強信息建設、加強監督檢查等四個方麵為規劃的實施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原文://www.yyh998.com/zwgk/zfjg/smzj/zfxxgkml/bmwj/content/post_2383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