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商務部等9部門發布《關於加力推動城市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建設擴圍升級的通知》,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突出“一老一小”,推動便民生活圈建設擴圍升級。
如何在“家門口”有效解決托育、養老問題?19日,在商務部舉行的“城市一刻鍾便民生活圈建設擴圍升級”專題新聞發布會上,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相關部門負責人進行了解答。
國家衛生健康委:多渠道增加普惠托位供給
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監察專員杜希學指出,托育服務事關千家萬戶,發展托育服務既是實現幼有所育的重要措施,也是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的支持政策。“十四五”是托育服務發展的起步期,在有關部門和地方共同努力、積極推動下,國家衛生健康委不斷完善托育服務體係,將擴充方便可及的社區托育作為重點,為嬰幼兒提供家門口的全日托、半日托、計時托、臨時托等服務。
杜希學表示,下一步,國家衛生健康委將會同相關部門,加快推進普惠托育服務體係建設,持續優化便民生活圈,讓群眾“托得方便”“托得放心”。
一是加大投資支持力度。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的引導作用,支持以城市為單元組網運行的社區普惠托育服務設施,多渠道增加普惠托位供給,支持幼兒園延伸發展托育服務。
二是加大空間保障力度。指導各地落實場地、稅費等優惠措施,落實新建小區與配套托育服務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老城區和已建成居住區結合城市更新加快補充托育服務設施。
三是加大質量提升力度。深入開展托育服務質量提升行動,促進托育服務專業化、規範化發展。同時,加強托育服務宣傳,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托育服務發展的濃厚氛圍。
民政部:積極發展居家社區養老
“居家社區養老是我國大多數老年人的選擇。我們的政策導向也是積極發展社區支持的居家養老,讓老年人能夠在熟悉便利的環境中安享晚年。”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副司長孫文燦說。
孫文燦表示,民政部將“一刻鍾”養老服務圈建設作為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重要抓手,積極打造“沒有圍牆”的養老院。
在服務設施方麵,民政部指導各地持續完善養老服務設施網絡,對新建居住區嚴格落實養老服務設施配建“四同步”要求,對老舊小區積極推進設施補短板。截至今年7月底,全國共有31.9萬家社區養老服務機構或設施,許多城市已基本實現城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網絡全覆蓋。
在服務內容方麵,民政部指導各地重點發展助餐、助浴、助潔、助行、助醫、助急等“六助”服務,積極推廣“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模式,支持各類經營主體提供日間照料、短期托養、康複護理、心理慰藉等專業服務;大力發展智慧養老,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建立智慧養老服務平台,提供一鍵呼叫、遠程監護等便民服務;鼓勵探索“物業+養老”等創新模式,引導家政服務、物業企業等拓展養老服務功能,社區養老服務供給持續優化。
在政策支持方麵,民政部會同財政部加強中央財政資金投入,“十四五”期間累計安排51億元資金為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建設家庭養老床位、提供居家上門服務。截至目前,全國累計建設44.9萬張家庭養老床位,提供83.1萬人次居家上門服務。
孫文燦表示,下一步,民政部將持續推進“一刻鍾”養老服務圈建設,努力讓廣大老年人在“家門口”享受到更加優質便捷專業的養老服務,切實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