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梅江區民政局深入推進普惠性、基礎性和兜底性民生建設,做到民有所需,政必送達。
這5年來,聚焦困有所扶,社會救助體係編織得更加牢固。完善特困供養、最低生活保障、臨時救助等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係,保障各類困難群眾基本生活需求;逐年提高困難群眾保障標準列入政府“十件民生實事”,率先在全市實行城鄉低保特困標準一體化,各項保障資金標準均保持全市領先水平,確保困難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利用大數據加社工鐵腳板,推動基本民生保障服務從“有沒有”向“好不好”“優不優”轉變。
聚焦老有所養,養老服務體係建設得更加完善。建成梅江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大樓並投入使用,梅江區長者康養中心和老年人認知障礙照護中心等一批重點養老項目正在加快建設,養老基礎設施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梅江區示範性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格建設被省民政廳確定為試點項目,積極推進新建小區建設嵌入式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推進長者飯堂擴麵提質增效,在利園社區打造“一站式”整合式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示範點,實現公益服務資源與群眾需求的有效對接;開展540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和獨居老年人家庭的適老化改造,讓老年人居家養老更加便利;率先在全市全覆蓋落實養老機構“互聯網+明廚亮灶”,讓機構養老更有安全保障;實施“銀齡安康行動”,精準發放高齡津貼和百歲老人長壽保健金,營造尊老敬老的良好社會氛圍。在特殊時期,市福利院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細致入微的關愛服務保障了特殊困難群眾的生命安全,市福利院負責同誌評為嶺南最美養老人最美養老院院長稱號,為梅江民政工作樹立了標杆。
聚焦弱有所助,關愛保障體係鍛造得更加溫暖。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基本生活得到全麵保障;“區鎮村”三級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體係全麵建成,農村留守兒童、流動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健全完善特殊困難人員救助管理體係,設立了區救助管理站,為流浪乞討等特殊困難人群提供及時、有效的救助,長期滯留人員得到妥善安置。
聚焦逝有所安,殯葬惠民舉措落實得更加有力。落實惠民殯葬政策和節地生態安葬獎補,市殯儀館開展減項降費優化服務提升行動,進一步減輕了群眾喪葬負擔;開展節地生態樹葬公益活動和“一站式”上門治喪服務,全區村(居)均成立紅白理事會,移風易俗文明倡導取得新成效。市殯儀館先後被省民政廳評定為“廣東省一級殯儀館”,被人社部、民政部授予“全國民政係統先進集體”稱號,被民政部授予“全國殯葬工作先進集體”的榮譽稱號。為進一步完善提升殯葬服務體係,分兩期實施梅州市殯儀館改擴建,目前,一期項目已完工待驗收,二期項目正有序穩妥推進;為疏堵結合保障逝有所安,增加有效供給,在西陽鎮創建省節地生態型鎮級公益性公墓示範項目,同步推進西陽鎮雙黃村級公益性公墓建設,滿足群眾需求。
聚焦民有所需,公共服務審批優化得更加便民。推進婚姻登記和孤兒、殘疾人兩項補貼“跨省通辦”等高頻事務簡辦,公共服務更加便民利民;實施部分鎮級行政區域界線調整,化解社會矛盾,解決群眾現實公共服務問題;推動社會組織向質量型轉變,更好地服務社會發展大局;通過舉辦集體婚禮主題活動,開展婚姻家庭輔導和進社區宣傳活動,倡導婚事新辦簡辦,促進和諧家庭建設。
聚焦善有所為,慈善事業打造得更有溫情。多方鏈接慈善資源,規範接收救災捐款,展現慈善力量和梅江大愛;建成首家慈善超市,發動社會力量參與“百千萬工程”、助力鄉村振興等活動,推動“五社聯動”機製,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大力發展福彩事業,陽光福彩給予貢獻愛心之人希望,多年銷售量保持全市第一,在扶老、助殘、救孤、濟困體現梅江福彩擔當。
站在新起點,民政工作肩負新的曆史使命,梅江區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秉持“新”的理念、運用“活”的思維、采取“實”的舉措,把群眾的關切作為工作的“晴雨表”,把群眾滿意作為工作的“度量衡”,積極構建民政服務新樣本,為梅州高質量發展作出民政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