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是全國第二個“世界長壽之都”,現有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達91.7萬,占總人口比例高達24.1%,老齡化程度位居全省前列。麵對人口老齡化的嚴峻挑戰,我市始終以“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為核心目標,構建起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全方位工作格局,全力推動老齡事業高質量發展。
一、健全工作機製,築牢老齡事業發展根基。梅州市委、市政府將老齡工作列為重點民生工程,市民政局牽頭聯合財政、衛健等部門,圍繞養老服務、醫療保障、權益維護等關鍵領域,持續完善政策體係,為老年人共享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提供堅實製度保障。同時,對老齡委領導機構和成員單位進行係統性調整,明確印發老齡工作規則與成員單位職責清單,將老齡工作職能全麵整合至民政部門,為老齡事業發展奠定穩固基礎。
二、聚焦服務提質,構建完善養老服務體係。一是織密“老有所養”保障網。全力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係建設,嚴格落實基本養老服務清單製度,已公布實施涵蓋生活照料、康複護理等32項基本養老服務項目。大力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構建起縣、鎮、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多批次爭取專項債券資金,完成困難家庭適老化改造,提前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深入推進老年助餐服務,建成137個“長者飯堂”,惠及眾多老年群體;持續深化“銀齡安康”行動,率先在全省完成新一輪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公開招標采購,有效提升保險服務質量。二是優化“老有所醫”健康圈。全方位構建老年健康服務與醫療保障體係,持續強化老年人參保工作,完善多層次醫保保障機製。積極推進長期護理保險製度建設。廣泛開展老年健康促進行動,不斷增加醫養結合服務供給,推進醫養結合服務示範項目建設,全市已登記備案醫養結合機構達22家。三是激活“老有所為”新動能。充分發揮基層社會組織作用,推動建立143個基層老年協會,依托退休老幹部資源,開設政策宣講、養生保健、民主議事等多樣化課堂。將“客都銀發智庫”納入全市人才管理係統,為老年人才發揮專業優勢、貢獻社會力量搭建廣闊平台,充分彰顯老年人的時代價值。四是豐富“老有所樂”新場景。成功創建6個全國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每年精心組織“敬老月”係列主題活動。實現老年人免費乘坐公交車、旅遊景區優惠減免全覆蓋,不斷完善老年人社會便利設施與文體活動場所,營造出和諧溫馨的老年友好社會氛圍。
三、整合多方資源,激發老齡事業發展活力。一是深化部門協同聯動。民政、財政、衛健等部門建立定期會商機製,針對醫養結合機構服務標準、人員培訓等問題開展專題研判,推動醫養結合機構實現標準化運營。二是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培育“壽而康”“善小助學”等27家專業為老服務的社會組織,開展“銀齡法律援助”“智慧助老課堂”等特色項目,累計服務老年人超15萬人次。三是弘揚孝親敬老文化。開展“梅州孝老愛親楷模”評選活動,挖掘出32名先進典型。依托“客家新聞網”“掌上梅州”等新媒體平台,開設“長壽梅州・銀齡風采”專欄,發布養老政策解讀、健康養生知識等內容2000餘篇。在傳統節日,組織“客家山歌敬老專場”等特色活動,營造“人人敬老、家家孝親”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