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梅州市民政係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用政策排憂解難、用機製防範風險、用行動溫暖民心,始終走在惠民生、解民憂、紓民困的最前沿,推動民政工作更精準更溫暖更有實效。
“準”字築基
民生保障提質增效
梅州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民政工作,把民政工作作為梅州市實施“百千萬工程”、推動蘇區融灣先行區建設和鄉村振興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黨組會議和常務會議適時研究民政工作,全麵加強對民政工作的組織領導。持續將底線民生保障列入政府民生實事,困難群眾救助補助標準逐年提高。建立監測預警、主動發現等機製,及時對重病重殘等特殊群體信息進行比對篩查,主動對接需求,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不斷改進生活無著的特殊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機製,加強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街麵巡查、尋親返鄉和落戶安置等工作,持續提升救助管理服務水平。每月定期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殘疾人兩項補貼和享受高齡津貼等對象信息進行數據比對,社會救助政策落實更加精準有效。
“質”上發力
養老服務加速發展
梅州市認真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建立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製度,開展全國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活動、“敬老月”主題活動、“銀齡安康”行動,發放“客家壽星獎”和高齡津貼,一係列敬老助老惠老政策落地落實,老年友好社會創建氛圍良好。紮實開展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行動,各級公辦養老機構在設施設備、用房功能、適老化、照護型床位及消防設施等方麵硬件建設全麵完善,全市146家養老機構獲評星級66家,“互聯網+明廚亮灶”全覆蓋。大力推進縣鎮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建設,五華縣積極探索養老機構公建民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進社會力量運營敬老院,在保障政府兜底老人供養的基礎上,接收社會老人入住,有效盤活養老機構閑置床位資源,實現養老服務質量提升。豐順縣率先破解養老機構傳統管理體製機製,進一步優化機構編製設置,全麵提高養老機構運行效率。出台新建小區配套養老服務設施管理辦法、長者飯堂建設管理工作指引(試行)等政策文件。2019年以來,全市119個新建小區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2020年以來,5607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得到適老化改造,長者飯堂建成91家、服務就餐超50萬人次,培訓養老護理人員2萬多人次,就近養老服務環境改善、供給增強。
  
圖為:2024年梅州市“敬老月”活動啟動儀式暨“孝老敬親傳美德·老年友好齊共建”主題宣傳活動。
“全”麵關愛
兒童保護更顯溫暖
梅州市全麵加強兒童福利領域精細化管理,建立健全兒童關愛保護體係,全市設立市、縣級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配備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推進兒童福利機構優化提質和創新轉型高質量發展,精準調配床位,科學合理布局功能空間,實施市兒童福利院三年提質行動,全麵推動市兒童福利院養育、醫療、教育、康複、社會工作一體化建設,兒童養育隊伍專業化建設水平全麵提升。鏈接市級三甲醫院資源,開通“綠色救治”通道,專業醫生定期上門對在院兒童進行健康監測。依托省“綠色救治”通道,提供搶救性治療,保障兒童權益和生命健康。科學設置特教班,引進特殊學校資源開展送教上門、院內辦學、個性教學。開設舞蹈、美術、乒乓球等興趣教育,豐富兒童文體生活。
“實”中見效
民政服務底色十足
梅州市堅持服務和管理並重,不斷在促進經濟發展、繁榮社會事業、創新社會治理、服務人民群眾等方麵彰顯為民本色、擦亮民政底色。79項民政行政審批事項實現“100%網上受理、100%網上辦結”,設置導辦環節,讓群眾看得懂、辦得順。全市婚姻登記機關完成規範化建設,殯葬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婚嫁簡辦、厚養薄葬的文明新風正逐步形成。建立執法監督體係,推動社會組織登記管理、綜合監管執法有章可循,引導社會組織規範發展、發揮積極作用,有19家商會協會與15個鎮、25個行政村結對幫扶。全方位保障服務困難群眾力量,全市建成“雙百”社工站114個、社工點552個、配備社工崗位2492個,近5年共建立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服務檔案超14萬戶、26萬多人。
  
圖為:“雙百”社工和社區誌願者入戶走訪,了解老人身體情況,宣傳惠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