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0日,2022年全省民政工作會議在廣州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麵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曆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廣東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民政部決策部署,總結2021年廣東民政工作,部署2022年民政重點任務。省民政廳黨組書記丁紅都主持會議,廳長卓誌強作工作報告。
會議指出
2021年,全省民政係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民政部的有力指導下,統籌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和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各項民政工作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在民政部2021年重點工作綜合評估中再獲“優秀”等次。
一是全麵加強民政領域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政治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
不斷深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領會,常態化推進模範機關創建。高質量完成黨史學習教育任務,13項“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成效明顯,入戶核查81.8萬戶困難家庭並解決2.7萬個問題,1.4萬名“雙百社工”深入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提供專業服務,實現高齡老年人津(補)貼網上申領和防疫亮碼“一證通行”,開通“孤殘兒童醫療救治綠色通道”,實現婚姻登記、殘疾人兩項補貼“跨省通辦”,投入3億多元全麵改造殯儀館火化機尾氣淨化設備,動員社會組織減輕企業負擔2.77億元,地名文化宣傳、信訪等為民實事也取得了較好成效。
二是民生兜底保障更加精準有效。
全省各級財政投入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130.2億元,提前完成省十件民生實事涉民政提標任務,將近3萬名防返貧監測對象納入救助範圍,建立省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救助幫扶工作機製,對404萬低收入人口開展監測救助,救助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5.1萬餘人次。
三是養老服務事業加快發展。
加大基本養老服務基礎設施保障,著力打造“街道-社區-小區-家庭”四級聯動的養老服務網絡,初步形成“15分鍾”城市社區養老服務圈,培訓養老護理員9.5萬人次,新增與湖南等5省市開展“旅居養老”合作。
四是兒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開拓創新。
推動省、市、縣建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協調機製,基本建成“市縣鎮村”四級未成年人保護體係。加強孤兒保障,開展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認定申請受理“跨省通辦”,全麵實施收養評估工作,持續開展“牽手行動”。
五是慈善事業和誌願服務蓬勃發展。
全省登記注冊慈善組織1746家、公募慈善組織184家,慈善信托資金7.8億元。抓好誌願服務陣地建設、站點培育和組織標識。全年全省福利彩票銷售額達161.83億元,連續14年保持全國第一;籌集公益金50.24億元。
六是基層社會治理水平持續提升。
高質量完成全省村(居)委會換屆選舉。開展“萬能章”治理為社區減負增效。全力推進“廣東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雙百工程”,全年投入財政資金共9.6億元,實現全省鄉鎮(街道)社工站100%覆蓋。
七是社會組織發展健康有序。
加強黨對社會組織領導,建立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雙同步”工作機製。大力培育社區社會組織,開展“鄰裏守望”關愛行動。開展規範社會組織法人治理、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清理“僵屍型”社會組織等係列整治行動。引導社會組織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參與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捐款超1.5億元。
八是民政專項事務服務和行政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婚姻登記“全城通辦”“跨省通辦”試點順利推進。開展殯葬業價格秩序、安葬(放)設施建設經營專項整治,做好清明節祭掃場所疫情防控、安全管理和服務保障工作。加快推進康複輔助器具產業發展。審慎做好區劃地名工作。
九是民政基礎保障持續夯實。
民政立法普法、宣傳、智慧民政建設不斷加強。毫不鬆懈抓牢民政領域常態化疫情防控,開展民政領域七項整治行動,實現全省民政係統疫情“零感染”、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零發生”。
會議強調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全省民政係統必須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更加堅定自覺地做到“兩個維護”,更加有力有效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精準把握民政工作的方向定位,更加牢固樹立新時代民政事業發展理念,強化分析研判、科學決策部署,奮力開創民政事業發展新局麵。
會議部署了2022年全省民政工作重點任務
一是聚焦兜住兜牢民生底線,改革完善社會救助製度,提升管理服務效能,促進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強化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全力做好2022年省十件民生實事涉民政事項;保持過渡期內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政策總體穩定,健全低收入人口監測機製;大力提升流浪救助管理機構服務能力,開展救助管理區域中心站試點工作;完善省底線民生信息化核對管理係統建設,搭建“大救助”信息平台,實施基層社會救助能力提升工程。
二是聚焦老有所養,大力推進養老服務提質增效,全麵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堅持以養老事業帶動養老產業協同發展,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係。推進公辦養老機構建設、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建設工作,建立基本養老服務清單製度,保障特殊困難老年人基本養老服務需求。在城市發展“街道-社區-小區-家庭”四級服務網絡,在農村建立“縣-鎮-村”三級服務網,加強養老服務機構綜合監管。
三是聚焦履行兒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職責,健全體係機製,創新工作舉措,構建具有廣東特色的兒童福利事業發展格局。進一步理順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機製,製定和落實重大風險防範清單,推進鄉鎮(街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建設,持續加強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困境兒童保障,落實相關監護製度。全力推進兒童福利機構優化提質和創新轉型,促進地市級兒童福利機構打造養育、醫療、康複、教育和社會工作服務一體化平台,縣級兒童福利機構轉型為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提升收養登記機關依法履職能力。
四是聚焦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推動慈善事業和誌願服務穩步發展,積極促進共同富裕。加強政策創製,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益慈善事業,拓展慈善信托業務,實現每個地市均有慈善信托,加強慈善組織日常監管。完善誌願服務體係,推廣應用《廣東省誌願服務協議示範文本》,開展誌願服務記錄與證明抽查試點工作,探索建立誌願服務激勵回饋機製。推進福利彩票事業健康穩步發展。
五是聚焦基層治理現代化,強化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夯實國家治理基石。健全黨領導下的基層群眾性自治機製,加強城鄉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研究製定星級社區評價體係,落實基層社會治理統計調查製度。鞏固完善“雙百工程”鄉鎮(街道)社工站(點)建設,實現全省村(居)社會工作服務點100%覆蓋、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社會工作服務100%覆蓋。持續深化“五社聯動”模式,創新社會工作者、社區、社區公益慈善資源、社區社會組織、社區誌願者等聯動機製。
六是聚焦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全麵加強社會組織黨建,健全社會組織綜合監管和培育發展機製,引導社會組織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更好發揮優勢作用。堅持黨建引領,不斷深化“雙同步”“五融合”工作機製,促進黨建工作和社會組織工作融合發展。推動實施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三年行動方案,推動實施社區社會組織分類管理。深化年報製度改革,完善社會組織聯席會議和聯合執法等工作機製,建立完善多元化綜合監管和培育發展機製。推動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橫琴、前海合作區建設,參與鄉村振興。
七是聚焦提質增效,不斷提高民政專項事務服務和行政管理水平,持續提升基本社會服務質量。繼續做好婚姻登記“跨省通辦”試點工作,加快婚姻登記曆史檔案電子化工作,深化婚俗改革。加快農村公益性安葬(放)設施建設;推進殯儀館改造升級,規範殯儀服務管理;繼續開展殯儀館火化機尾氣排放治理;積極推行節地生態安葬。做好殘疾人兩項補貼提標工作,推進民政精神衛生福利機構建設和政府購買精神障礙社區康複服務工作。規範行政區劃設置,啟動《廣東省地名管理條例》修訂工作。
八是聚焦民政事業行穩致遠,強化民政基層基礎建設,夯實民政事業發展根基,為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健全民政法治建設機製,推動實施“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加快推進“智慧民政”建設,持續做好民政領域安全生產、機要保密、信訪維穩等方麵工作,加強直屬單位建設、基層民政力量建設。開展“民政數據治理,規範兜底保障動態管理,養老服務領域防範化解詐騙與非法集資風險,兒童保障領域家庭寄養、收養登記、收費管理,規範慈善財產投資活動,規範社會團體分支(代表)機構專項整治行動,深化規範殯葬業價格秩序、安葬(放)設施建設經營,深化治理社區‘萬能章’”八項專項整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