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區、梅縣區、豐順縣、興寧市日前先後舉行集體樹葬活動。記者通過走訪了解到,隨著我市殯葬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樹葬節地、生態、實惠的優勢不斷凸顯,傳統的殯葬觀念逐漸“鬆綁”,選擇樹葬的人數呈現增長的趨勢。
日前,記者來到位於梅江區仙鶴山莊內的梅江區樹葬區,隻見一排鬆柏下綠草如茵,草地間立著緊密相靠的石碑,前麵還擺放著簇簇鮮花。據了解,梅江區樹葬區占地麵積1000平方米,目前已安置51個骨灰盅。按照單個墓穴占地麵積約1平方米的標準計算,一個墓穴的麵積約是一個樹葬骨灰盅麵積的25倍。“樹葬節地生態且免費,今年報名參加集體免費樹葬活動的有34個家庭,比去年的16個家庭增加了一倍多。”梅江區樹葬區管理負責人梁廣祥介紹。
3日,記者在位於梅縣區程江鎮滸州村永樂仙莊的梅縣區樹葬區看到,許多家屬早早地來到現場做準備。“可能以往幾千年來根深蒂固的觀念認為祭祀活動越大型、越隆重,越能表達對先人的尊重,因此許多人接受不了生態葬的形式,但我覺得這種生態環保又簡單的形式,也可以寄托我們的哀思,值得推廣和提倡。”參加樹葬活動的徐女士說。據永樂仙莊管理人員賴欣介紹,此次樹葬活動共有29個家庭參與,與去年數量基本持平,參加活動親屬包含企業家、公務員、老師等各行各業人群。“目前梅縣區已建成總規劃麵積30畝、可容納8000個生態節地葬法的墓位及其樹葬園。接下來將積極推動壁葬、花園葬、草坪葬等環保、少占地的生態葬法。”梅縣區殯葬管理監察隊隊長張新文告訴記者。
根據《梅州市殯葬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要求,到2020年,我市要實現“骨灰樹葬(花葬、草坪葬)區的縣級行政區域覆蓋率達到100%”的目標。市殯葬管理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我市已建成7處縣級樹葬區,各縣(市、區)先後出台了相關的獎補政策,為逝者家屬提供免費服務,鼓勵群眾選擇生態節地葬法,並且每年不定期舉行集體免費樹葬活動,逐步推廣節地生態安葬。 (來源:梅州日報記者 李豔良 姚詩詩)